"中國大片"的崛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從陳凱歌的《霸王伯格》到張藝謀的《英雄》,中國電影在進入千禧年後進入了爆發式擴張階段。
随着《戰狼2》、《哪個妖童》、《流浪地球》等電影打破了票房紀錄,《呼喚》電影逐漸增多,但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呼喚好》的電影。
是以,讓我們來看看過去十年中前10部電影中的一些。
(鑒于這部電影的影響力和評分可信度,以下10部電影按國内電影排名,評分為10W。)
10. 打破沉默
釋出日期:2017
豆瓣評分/人:8.3分/390,000

懸疑犯罪的傑作不容錯過。
2013年,導演餘坤的處女作《心靈迷宮》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台灣金馬獎等國内外獎項,從此成為中國年輕導演中的一大亮點。
而《打破沉默》作為他個人自導的第二部作品,主要講述了難以言表的礦工張寶敏(宋陽飾),在妻子翠霞(譚卓飾)告訴他兒子失蹤的路上找孩子後,卻在這個過程中揭露了煤老闆張萬年(姜武飾)和律師徐文傑(袁文康飾)的秘密。
影片的創作靈感來自社會新聞,無論是失語症的根源,還是吃羊肉的主人,都充滿了象征意義和隐喻,非常耐人尋味。
值得一提的是,宋楊和譚卓當時的知名度并不高,整部電影從主創到主票房的吸引力都不夠,是以當年隻有5400萬票房,但随着口碑的發酵,越來越多的人追随這部電影。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披着懸疑推理的外衣,其實存在着激烈的現實批評,雖然劇情有一些邏輯問題,但在中國電影中還是相對罕見的存在。
09. 西遊記的偉大聖潔回歸
發行日期: 2015
豆瓣評分/人數:8.3分/59萬
國家崛起的裡程碑。
盡管多年來一直有關于中國人民崛起的口号,但《大聖歸來》無疑是一部對中國動畫電影具有無限意義的作品。
這講述了被壓在山下五百年的孫悟空和唐僧江流相遇,與魔王開戰,找到了自己的心,實作了互相救贖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情節有了轉機,叙事也更加成熟,整個團隊花了8年時間制作,彌補了與國外3D動畫技術的差距。
在制作過程中,導演田曉鵬也因為資金短缺,甚至找自己的親戚借錢。
然而,這樣的"最不像猴子"的孫悟空的形象,也有燒點有笑有淚,用優秀的口碑加水辛勤付出,終于"奇迹"收獲了9.4億票房。
因為電影的成功,也給了很多後續動畫電影人和市場的信心,就連《人民日報》都認為它是一部中國動畫電影十年來罕見的現象級作品。
接下來,導演自導自導的新書《深海》有望在2021年上映,在之前作品的基礎上,可能會更有創新性。
08."驢子得水"
釋出日期:2016 年
豆瓣等級/人數:8.3分/73萬
誰能想到,國産電影的荒誕喜劇竟然能拍成這樣?
作為快樂麻花的第二部大銀幕作品,《驢水》改編自劉璐的同名劇《周申》,講述了民國一所偏遠的學校,一群"品行不端"的老師誣告一頭驢當老師拿工資,展開了一系列故事。
無論是張藝滿飾演的任素喜,還是耿爽飾演的周鐵男、肆無忌憚的銅匠,還是看似好父親的校長,影片所展現的所謂"知識分子"虛僞邪惡,人性的複雜性與黑暗性都得到了深入的探索。
而影片中各種包袱和鼻涕蟲,其古式諷刺的手段卻讓人難免地露出苦澀的笑容,由老狼和任素曦演唱的主題曲《我要你》也唱了一會兒。
然而,電影的分工和表演等舞台劇方式較強,随後,由周申和劉璐自導的第二部作品《半喜劇》延續了對前作對現實的諷刺,"電影感"進一步增強。
他們的下一部作品值得期待。
07. 紅海行動
釋出日期:2018
豆瓣等級/人數:8.3分/87萬
中國主題大片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湄公河行動取得成功後,拍攝主題片《北行》的林超賢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在拍攝《紅海行動》時能夠花費高達5億美元。
這部電影也以現實為靈感,講述了中國海軍八人"龍突擊隊"在執行疏散任務時在惡劣條件下粉碎恐怖陰謀的故事。
作為演員口中的"魔鬼導演"林超賢,作品中并不缺少足夠硬的動作場面,是以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現實生活中的拍攝包括海、陸、空三線排程的震撼場面。
在槍火雨的雨中,戰争的殘酷在視覺上呈現給觀衆,但影片從頭到尾在熱烈的場面也會讓觀衆陷入一點疲勞。
這部電影目前以36.5億的票房在中國排名第五 - 我們終于有足夠的硬核軍事行動大片。
06.《少年的你》
釋出日期:2019
豆瓣評分/人:8.3分/123萬
中國香港有一個繼任者。
繼《七月與安生》的出現之後,曾國祥導演帶來了今年的另一個話題。
影片聚焦于高中生陳念遭遇校園霸淩,以及兩人在小北相遇後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其中,主演周冬玉大膽剃了光頭,也貢獻了一部獨具特色的哭戲,從香港金獎到金雞花獎,這個角色讓她拿下"影子"變得柔和;
而獻給銀幕初吻的四字哥哥,大銀幕處女将失控,從此進入新一代演技。
除了形象到演技都非常精彩的主演,影片将殘酷的青春和校園霸淩結合起來,聯考的元素和階級差異也有一定的深度,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一種強烈的少年情緒來了——這也是一個關于成長和青春尊嚴的故事。
不過,不容忽視的是,嶽月軒創作的原著小說被卷入了"融化稭稈"的争議中,也讓整部電影的口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05."愛與愛"
豆瓣等級/人數:8.4分/15萬
這樣的家庭劇應該出現在中國的大銀幕上。
從19歲起就進入電影界的張愛佳,是台灣電影界的代表人物之一,《愛與愛》是她執導的第10部電影。
影片的劇本最初來自編劇餘小英自己家庭的故事,然後融入了張愛佳的親身經曆,花了四年時間打磨。
影片從一個"墳墓"事件出發,展現了三代女性的愛情故事,母親、女兒,從夫妻到家庭關系,經曆了一系列事件,她們終于從沖突中了解了彼此。
如你所見,張愛佳以其獨特的女性視角,讓整部電影的情感細膩和真誠同時,也諷刺了媒體、許可的複雜性等現實,顯得更加厚重。
除了張愛佳,影片還彙集了田莊、吳彥軒、李學賢等老戲骨同時,還有龍月雨、耿樂、劉如英、王志文的加入,片中一批主演都貢獻了精湛的演技。
其中最令人難忘的是這對夫婦的談話:
"為什麼我生氣的時候你總是那麼高興?"
"因為我知道你在乎我。
04. 《鋼鐵鋼琴》
發行日期: 2010
豆瓣評分/人:8.4分/290,000
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小成本電影。
在東北老工業區長大的導演張馬,帶來了這部自導自演的《鋼鐵的鋼琴》,唱起了勞工階級的歌。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前鋼鐵勞工陳桂琳(王千元飾)被解雇,妻子小菊(張申英飾)正準備與他離婚,面對父母争奪女兒小媛的監護權。
無論誰給我買鋼琴,我都會和誰說話。
結果,可憐的陳桂林買不起鋼琴,在偷不起鋼琴後,開始與女友(秦海軒飾)和鋼廠的好朋友一起創作鋼琴故事。
作為一部關于大時代潮流下小人物的電影,影片采用非線性叙事手法,穿插超現實主義情境,蘊含着充滿活力的幽默感和對勞工階級的人文關懷,粗犷的工業朋克風格使整部電影獨一無二。
其中,秦海軒不僅零片付給明星,而且在片中因為沒有錢自掏腰包的時候就下來了,而是因為沒有明星的流動和宣傳,影片最終隻收獲了650萬左右的票房。
永不褪色的工業記憶,雖然在叙事和結構上略有松散,但不應被遺忘。
03. 十二市民
發行日期: 2014
改編也可以産生偉大的作品。
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人》以9.4分位居250強榜單第39位,是必看的經典電影,《十二公民》就是以此為原型。
影片将場景設定在一所大學的模拟法庭上,圍繞"20歲富有的第二代父親"案,來自不同班級學生的12名家長組成了一個陪審團,為了達成協定,我們開始分析所有的線索,故事背後的每一個人也浮出水面。
在激烈的辯論中,影片涉及貧富差距、地域歧視等實際問題,堪稱對司法的反思和社會的映射,故事有很多地方色彩。
其中,由于影片的故事基本上發生在封閉的室内環境中,依靠角色的大段台詞來拓展劇情,是以包括何冰、韓同生等實力派演員,包括影片的12名陪審員都來自戲劇演員。
不過,雖然中國改編的電影不少,但跟經典底面相比,整體實力還是略遜一籌。
02.親愛的
豆瓣評分/人:8.4分/430,000
一個沉重的催淚瓦斯罐。
繼《中國合夥人》之後,關注販賣兒童社會問題的老夥伴陳可欣和張偉,創作了這部"綁架主題"電影《親愛的》。
影片圍繞以田文軍為首的失去孩子的父母,以及撫養被綁架孩子的農村父女李洪琴的視角展開,劇情充滿沖突和緊張。
其中,多次拒絕出演趙薇最終挑釁大梁,憑借一頭全彩、淩亂的短發,樸實的衣服,整部電影據說是她家鄉蕪湖的方言,對她來說可謂是一次很大的突破。
影片中最催人淚下,無非是李洪琴的生母,被警察帶走,孩子難以離開的痛苦場面。
不管血緣母愛,法與愛的沖突在這種極端的展示下,再加上黃琦、于大偉、雷磊、張譯等演員的加入,整部電影都讓觀衆有了充分的再現感。
當然,與現實中販賣兒童的"人類悲劇"相比,這部電影總體上比較轟動,但用力更小。
01."我不是毒神"
豆瓣評分/人:9.0分/166萬
近十年來國内電影線電影口碑天花闆!
繼《瘋狂石》《瘋狂賽車》《無人區》《心花路》之後,甯浩、徐偉這對好哥的五次合作再次讓人驚歎不已。
影片改編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表購買抗癌藥物的真實故事,講述了沈油店老闆程勇無意中成為印度仿制藥"Grening"的獨家代理,在成為"藥神"後拯救了無數人,卻陷入了兩難境地。
從主星的角度來看,有不到20秒的鋼管舞蹈練習一個半月的譚卓,每天有8000次跳繩,體重減輕20多斤,為一場戲兩天沒睡王傳軍;
從故事上看,有賣假的保健品笑,有白血病患者活得奕死的淚水,也有買不起真正昂貴藥品的痛點:
"世界上隻有一種疾病,那就是貧困。
可以說,整部電影從演員的演技、故事情節、思想價值來看,幾乎從各個方面都挑不出毛病,可以稱之為現實題材。
結果,這部電影不僅拿下了31億美元的票房,還以9分的成績跻身Top250排行榜第44位,給年輕導演文武阿諾起了個名字。
《我不是毒神》的存在表明,審查制度不是借口,中國仍然可以制作出成就卓著的電影。
總體來看,近十年來最好的十部電影,包括懸疑、喜劇、動畫、情感等題材的電影,包括《紅海行動》《我不是毒神》等備受矚目的電影,以及《愛與愛》《鋼鐵的鋼琴》等比較冷酷的電影有待進一步探索。
但口碑大多與現實息息相關,這是中國現實主義電影傳統的延續。
那麼,十部電影中哪部沒看過呢?
青石電影編輯部 |上午
本文為青石電影原創内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