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珍惜信用記錄 金融消保大咖說詳解個人征信重要性

作者:中國經濟網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5日訊 今晚8點,由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說》第十二期節目準時播出,本期節目的話題是“珍惜信用記錄,科學合理負債”。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秘書長、北京市地石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志華和平安銀行廣州分行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主任徐婕分别結合案例說明了個人信用記錄的重要性及如何維護好個人信用記錄等問題。

珍惜信用記錄 金融消保大咖說詳解個人征信重要性

左: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秘書長、北京市地石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志華 右:主持人

珍惜信用記錄 金融消保大咖說詳解個人征信重要性

平安銀行廣州分行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主任徐婕

重視個人信用 莫拿信用記錄開玩笑

劉志華表示:“個人征信在金融消費領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有很多人對此認知比較模糊,不夠重視,是以在生活當中就可能因為個人征信的問題吃了一些虧。”據劉志華介紹,個人信用出現問題造成的影響主要有兩個不同的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一般情況的征信不良。一般情況的征信不良通常是信用卡忘記還款或小額借貸的短暫逾期等。這種問題不是很嚴重,但是一旦發生不良記錄,也需要五年的時間才能從征信記錄上消除。如果對借貸沒有特别需求的話,那麼日常生活不會受到很大影響。但對于有長期借貸需求的消費者來說,則會影響金融消費的體驗。對于一般情況的征信不良,如果及時還款,保持良好還款記錄,則五年之後該不良的記錄就會消除,恢複正常。

第二個層面是嚴重失信。這是指嚴重逾期,長期故意不還款最後被訴至法院,由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的情況。該名單由最高人民法院對外公示,可供全網查詢。列入此名單就成為了俗稱的“老賴”。被列入這個名單的人,不止金融消費會受到影響,日常生活的其他方方面面也會受到不利的影響。比如失信人不可以坐飛機、不可以坐高鐵,甚至其子女上學就業也可能受到影響。而且,失信人在主動履行債務後,要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當中被删除,還需要有一定的手續。

認清“非法校園貸”套路 拒絕過度消費

“校園貸是指對在校學生發放的各類貸款,常見的有校園消費貸款、教育訓練貸、刷單貸、美容貸、裸條貸等等。”徐婕表示,“騙子會打着低利息、低門檻的幌子進行引誘。借貸平台宣傳貸款無利息,但其實是在偷換概念,在貸款辦理後,将利息換成了所謂的手續費、違約金、遲延履約金、保證金等,加在一起,高出國家規定的銀行同期利率數十倍。”

那麼,“非法校園貸”常見的詐騙套路是怎樣的呢?

第一步,砍頭息。貸款平台預先在借貸本金中扣除利息及各項費用,實際到手資金遠少于貸款申請及合同金額。

第二步,通過設定合同陷阱規定高違約金,故意讓其逾期違約,債台高築。

第三步,通過介紹其他貸款平台,讓其簽訂數額更高的借款合同,高息借錢以貸還貸,導緻債務成幾何倍數增長。

第四步,實施“軟暴力”。逾期無法償還就以“轟炸通訊錄”、發“征信黑名單”、恐吓信等方式進行催債。

為避免在校大學生陷入校園貸陷阱,徐婕提出了幾點建議:

第一是要樹立正确的消費觀念。要拒絕過度的、超出個人能力的、不合理的消費。不要盲目攀比,學會調節個人心理。

第二是要盡量避免使用網絡借貸工具。線上支付讓人缺乏花錢的真實感和界限感,購物網站自帶的貸款工具,容易讓人陷入貸款的循環。

第三是要保護好個人隐私,對推薦“校園貸”的同學和朋友保持警惕,不輕信“低門檻、無抵押、低利率”的貸款,如遇平台或個人慫恿借貸,要第一時間向校方報告求助。

珍惜信用也是珍惜自己的名譽權

據劉志華介紹,《民法典》的1024條對民事主體的名譽權做了規定。這一條的第二款對名譽做了定義: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是以,珍惜自己的信用,實際上也是珍惜自己名譽權的一部分。從法律的角度來講,信用權作為一種具體人格權,民事主體就可以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保護自己的信用權益。

劉志華表示,對于消費者來說,首先應當做誠實守信的公民,在選擇金融服務、金融消費的時候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實力和收入狀況選擇适合自己的金融消費産品。盡量不要脫離自己的償付能力去借貸。因為如果脫離自己的償付能力去借貸,就有可能出現不良的征信記錄,影響到今後的金融消費。

其次,一旦發現征信記錄上有不良記錄,要及時的去消除。一旦出現逾期,尤其是因疏忽大意而造成的逾期,應主動還款并且主動聯系金融機構對不良征信記錄進行處理。如果産生了不良征信記錄,在連續五年的時間一直保持良好的金融消費記錄,不良征信記錄可以消除。但是如果出現嚴重失信的情況,則可能對一生造成影響。

此外,根據《民法典》第1029條,“民事主體可以依法查詢自己的信用評價,發現信用評價不當的有權提出異議并請求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信用評價人應當及時核查,經核查屬實的應當及時采取必要措施。”

劉志華表示,個人信用報告由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中心出具,可以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官方網站進行查詢下載下傳,也可以通過各銀行列印自己的《個人征信報告》。但她也提醒,查詢個人信用報告不要過于頻繁,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次數較多也有可能會影響個人征信。

征信記錄查詢次數也會影響個人征信

大部分人都知道征信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夠維護征信。徐婕在節目中介紹了四種會影響個人征信的行為。

第一,信用卡逾期還款。如果出現連續3次逾期,或者2年内有6次逾期,大多數銀行等金融機構會拒貸。除了信用卡逾期問題,由于很多信用卡并不是免年費的,睡眠信用卡和辦理之後未激活的信用卡,也會導緻信用卡逾期而産生不良的征信記錄。

第二,房貸、車貸等逾期或不還款。與信用卡一樣,房貸、車貸也是直接顯示在征信記錄上的。尤其是2-3個月的連續逾期不還,如果今後想要再貸款,就會非常困難。此外,因為貸款利率上調産生的利息增加,也要按照最新的月供金額來還款。如果不繳納增加的利息,那麼也會産生欠息逾期,同樣影響征信。是以,時刻關注貸款利率的調整,足額還款對信用非常重要。

第三,為第三方提供擔保也可能形成不良記錄。其實,不止自己的貸款逾期會讓自己的信用報告産生不良記錄,實際上,如果為他人的貸款做了擔保人,如果借款人沒有按時還款,也可能影響自己的信用報告。是以,貸款擔保人責任重大,在簽字之前,一定要謹慎。

第四,征信查詢次數過多。征信記錄查詢頻次,也是銀行審批貸款的一項參考名額。因為查詢次數多少、由哪些銀行等金融機構查詢、查詢的用途等,都客觀反映出客戶的征信水準,如果名下僅有一筆貸款,卻被多家機構查詢征信,銀行有理由懷疑你償債能力不佳,進而被視為風險客戶。

關于《金融消保大咖說》

新興金融消費場景不斷出現,讓我們的生活更為便利,但也讓不法詐騙分子有更多可乘之機,給我們的金融财産安全造成隐患。為積極配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工作,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提升金融消費者素養,号召廣大網友争做金融好網民,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今年繼續推出12期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系列公益課堂。節目旨在傳遞科學的投資理财理念,防止人民群衆受騙上當,引導金融消費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務,倡導理性消費投資。

珍惜信用記錄 金融消保大咖說詳解個人征信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