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威脅把俄羅斯除名的SWIFT,憑啥這麼牛?

作者:華爾街見聞

現代戰争中,最可怕但卻最不可能按下的當屬核按鈕。在金融戰中,這“大殺器”可能就是SWIFT。

如今,SWIFT再度成博弈工具。當地時間2月24日,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呼籲針對俄羅斯關閉SWIFT國際結算系統。随後,美總統拜登雖未立即采取行動,但仍警告稱俄羅斯移出SWIFT“始終是一種選擇”。

此前,歐洲央行也曾警告稱,對莫斯科的制裁“可能包括阻止俄羅斯銀行使用SWIFT”。

那麼,SWIFT是什麼?有為何能成為制裁大棒?如今的SWIFT還是“金融核按鈕”嗎?

威脅把俄羅斯除名的SWIFT,憑啥這麼牛?

SWIFT:傳遞金融資訊的主要管道之一

上世紀50年代以來,随着金融與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結合的越來越密切,銀行卡在全球範圍内得到迅速普及,成為個人、企業、金融機構的賬戶等銀行資訊的主要承載媒體。

在此基礎上,金融發達且技術先進的美國、日本等國家先後開發了本國獨立的支付卡系統、金融資訊交換系統,并形成了萬事達、維薩、美國運通、JCB信用卡和大萊五大集團,逐漸在全球國際金融領域掌握了壟斷地位。不過,由于不同集團間的标準存在差異,“如何溝通跨境支付”便成了不同國家金融機構最為頭痛的問題。

1973年5月,五大集團帶領來自15個國家的239家銀行齊聚一堂,共同成立了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

作為國際銀行間同業自發合作的非營利組織,SWIFT的足迹幾乎遍布全球,全世界幾乎所有重要的金融機構都是該機構的成員,打造出了當下國際最普及、最安全、最便捷的彙兌體系。目前,該組織總部設立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同時在阿姆斯特丹、紐約和瑞士分别設立了三個交換中心,是國際銀行業同業間的資訊、資料、交易和清算的樞紐中心。

簡而言之,SWIFT就是目前國際金融機構間傳遞金融資訊的一個主要管道。

在SWIFT系統内,各會員銀行間通過電文,準确、高效地互相聯系。SWIFT電文以不同代碼區分不同金融機構,通常來說,SWIFT代碼由由8 ~ 11 位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組成。對于普通老百姓,如果有跨境彙款的需要,就能很直覺地感受到SWIFT代碼的作用。

目前,全球跨境支付系統主要以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和CHIPS(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為核心。

威脅把俄羅斯除名的SWIFT,憑啥這麼牛?

SWIFT為何能成制裁大棒?

盡管SWIFT是一個中立組織,但它也很難完全擺脫政治影響。

按理講,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薩爾的SWIFT系統應該受歐盟的主導,但在曆史上,SWIFT曾多次淪為美國對他國發起金融制裁的工具。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财政部就試圖掌控SWIFT的資料庫,但沒有成功。“9·11”事件之後,美國的金融安全和情報組織借助反恐為名,逐漸加強了對SWIFT系統的控制能力。2011年起,美國國務院正式開始對該系統的資料實行監控。至此,一旦SWIFT中某個協會的會員上了美國财政部的黑名單,他們就有很大風險被隔斷與外界銀行的金融往來,這是絕大多數企業、金融機構乃至國家都難以承受的打擊。

2012年美國聯合歐洲更新對伊朗的金融制裁,直接将伊朗4家重要銀行從SWIFT系統剔除,随後還威脅與伊朗有經濟聯系的歐盟成員國,導緻伊朗損失了近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和近30%的對外貿易。

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後,美國從SWIFT系統剔除俄7家大型銀行,導緻約50萬張信用卡和借記卡的支付功能被當機,恐慌性擠兌現象頻出。短期内,俄羅斯各大銀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大量商業活動陷入停滞。

2015年3月,波蘭外交部長在記者會上稱,把俄羅斯逐出SWIFT系統是最嚴厲的制裁措施之一。他表示:

“制裁的選項中有多種選擇,切斷同SWIFT系統的聯系将是一件對各方都有損害的‘核武器',是一項非常極端的措施。”

“俄熊”的反擊下,SWIFT還是“金融核按鈕”嗎?

到2014年,包括俄央行在内的大多數金融機構都已接入SWIFT系統,與SWIFT系統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在經曆了“SWIFT制裁”事件的痛苦後,俄羅斯人不得不仔細思考如何移出這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2015年,俄羅斯國際支付系統發行了第一批符合俄羅斯本國支付系統标準的銀行卡“米爾卡”。随後,俄羅斯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支付系統(МИР) 和金融資訊交換系統(СПФС),從根本上奠定了俄羅斯去美元化的金融基礎設施基礎。

事實上,如今SWIFT可能隻是一個消息傳遞系統,有它,結算會友善很多,但沒有它,交易是也是可能的,隻不過稍顯笨拙。

同時,俄羅斯在“去美元化”的道路上也是不遺餘力。

2016年,俄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就把去美元化作為俄羅斯央行的年度任務之一;2018年,納比烏琳娜将去美元化和稅收激勵結合了起來;2021年6月,俄羅斯開始國家福利基金的清零。

此外,自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以來,俄羅斯政府還在積極降低外債。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資料,截至去年11月底,俄羅斯政府外債占比為20.5%,而2020年初為34%。目前,俄政府的大多數債務由本币債發行。

組合拳下拉,俄羅斯國家金融風險較往昔已大大降低,在此背景下,美國有必要将俄羅斯踢出SWIFT嗎?

昨夜,美國宣布了對于俄羅斯制裁的細節:對兩個主要的俄羅斯金融機構、規模約一萬億美元的資産進行制裁;對于幾個俄羅斯寡頭進行個人制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并沒有把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

美國喬治城大學名譽教授 Harley Balzer 認為,使用制裁将産生“寒蟬效應”,即在阻斷了俄羅斯的交易的同時,也會阻止一些西方銀行與俄羅斯的交易。在這個油價高企、天然氣價格飙升、歐美各國通脹爆表的時代背景下,将俄羅斯從 SWIFT 可能對依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的歐洲國家造成嚴重經濟破壞。

威脅把俄羅斯除名的SWIFT,憑啥這麼牛?

考慮到俄羅斯在石油、天然氣等緊缺且必備的能源産品上的重要地位,若美國按下這枚“金融核按鈕”,或許就會造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局。

對此,交銀國際的分析師洪灝更是聲稱,如果美國動了SWIFT,那将是美元霸權瓦解的開始。

——————————————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如下,在此一并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1.《SWIFT 系統: 美俄金融戰的博弈點》,許文鴻

2.《去美元化:俄羅斯在俄美金融戰中的反擊》,許文鴻

3.《SWIFT系統、美國金融霸權與中國應對》,陳堯、楊枝煌

4.《Biden defends allowing Russian access to SWIFT》,Sylvan Lane

5.《Swift delay highlights divisions in US-led sanctions alliance》,Jonathan Guthrie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