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沖突殃及汽車,汽車晶片供應進入“戰時狀态”?

據新華社消息,自俄羅斯軍隊24日晨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别軍事行動以來,俄軍已對烏克蘭多處地點進行了襲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5日早晨在講話中說,截至目前烏克蘭方面已有137人喪生,另有316人受傷。

随着俄羅斯軍隊正式展開針對烏克蘭的特别軍事行動,隆隆炮聲下,地區局勢愈發撲朔迷離,也為全球晶片制造行業蒙上了陰影。對于去年飽受缺芯困擾的汽車行業來說,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很有可能會令初見起色的缺芯問題再度落入深淵。

俄烏沖突殃及汽車,汽車晶片供應進入“戰時狀态”?

2月24日,俄羅斯軍用車輛在克裡米亞地區行駛。圖源自上觀新聞

烏克蘭掌握晶片制造關鍵原料

“俄烏地區是氖、氪和氙等稀有氣體的重要産地,俄羅斯負責粗氣分離,烏克蘭負責精制後出口,烏克蘭供應了全球70%的氖、40%的氪和30%的氙。這三種氣體是制造晶片的材料。”招銀國際在研報中指出。

稀有氣體是指元素周期表上所有0族元素對應的氣體單質,也稱為惰性氣體,化學性質穩定,很難與其他物質産生化學反應,是以在半導體産業中應用較廣。例如,氩氣用于等離子沉積和蝕刻工藝,氖氣可用于晶片制造與高壓氖燈填充,氦氣用于電子制造中的冷卻、等離子處理和洩漏檢驗等。

俄烏沖突殃及汽車,汽車晶片供應進入“戰時狀态”?

在稀有氣體的供應鍊上,俄羅斯與烏克蘭占據重要地位。據悉,俄羅斯的稀有氣體資源儲量豐富,而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的鋼鐵冶金以及空分(空氣分離)等工業技術,擁有紮實的氣體精制裝備基礎,氣體精制水準位居世界前列。此次俄烏沖突,或将對全球半導體産業的稀有氣體供應産生巨大影響。

供應鍊存疑,白宮發出警告

除了稀有氣體,半導體制造商所需要的部分有機化合物以及稀有金屬的供應鍊也在俄羅斯。據美國一家市場研究機構Techcet的報告,許多半導體制造商依賴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材料。該報告指出,俄羅斯是美國市場所需的全氟丁二烯(C4F6)氣體的重要來源;美國有超過90%的半導體級氖氣供應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俄羅斯也是金屬钯的重要原産地,約占全球42%的市場佔有率,而钯是制造傳感器、記憶體所需的重要金屬。

據路透社報道,國際半導體裝置與材科協會(SEMI)全球公共政策副總裁Joe Pasetti于本周向會員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評估關鍵晶片制造供應的敞口,指出C4F6、钯、氦、氖和钪等原材料存在潛在的供應中斷問題。

與此同時,白宮已經警告晶片行業要確定供應鍊多元化,以防止俄羅斯對美國出口限制的威脅進行報複,阻止關鍵原材料的擷取。

斷供,還是漲價?

稀有氣體以及其他原材料是否會是以輪俄烏沖突而斷供?從目前行業人士的判斷來看,斷供應該不至于,但是大幅漲價恐怕在劫難逃。原本全球缺芯危機仍未緩解,缺芯問題必然進一步加劇。

事實上,随着疫情、晶片荒等影響,稀有氣體的價格從2020年下半年起便一直保持上漲行情。大陸的氖氣(含量99.99%)價格從2021年10月的600餘元/立方米上漲到了目前的1700餘元/立方米,氪氣市場均價從1萬餘元/立方米上漲到了3萬餘元/立方米,均已有約3倍漲幅。随着俄烏沖突更新,稀有氣體價格預計将延續上漲趨勢。

不過,對于晶片與半導體生産商的供應鍊而言,目前危機感似乎并不強烈。據路透社報道,英特爾發言人William Moss表示:“公司預計氖氣供應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這份自信主要來自于半導體公司強大的庫存儲備。中國特種氣體市場資深分析師任路指出:“目前,全球半導體公司稀有氣體庫存正常使用6個月完全沒有問題。”

不過,考慮到目前全球的晶片供求狀況,稀有氣體供應仍然值得警惕,一旦上遊供應減少,下遊晶圓廠尋求替代供應商往往需要半年以上時間驗證,影響到晶圓産能。Techcet預計,未來4年内,氦、氖、钯、钪、C4F6等材料的需求量将增長37%以上,英特爾、三星和台積電最近在俄亥俄州、亞利桑那州和得克薩斯州釋出了新産品,都會助推對材料的需求。

汽車行業需争口“氣”

針對可能減供、極端情況下可能斷供的稀有氣體,大陸目前已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但考慮到國外的頭部企業已經具備較強的先發優勢,國内目前仍是追趕者姿态,國産替代有待時日。

“中國是全球鋼鐵大國,對于這些稀有氣體的純化技術已經實作了突破,生産工藝也比較成熟,不再是能夠‘卡中國脖子’的技術了。”任路表示,即便外部供應鍊中斷,中國完全可以組織緊急生産以保障國内市場的供應。

但是,供應是否充足,仍有待驗證。根據中國産業經濟資訊網2019年的資料,林德集團、法國液空和美國空氣化工三家巨頭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工業氣體市場佔有率,而國内最大的企業杭氧股份僅占全球1%的市場佔有率,抛開液氧、液氮等大頭産品,稀有氣體産能更是很難與全球頭部企業比肩。

對于經曆了過去一年多缺芯之苦的汽車行業來說,不少車企都已痛定思痛,向供應鍊上遊穿透,直接找到了晶片廠、晶圓廠開展合作,逐漸從缺芯潮中恢複過來。然而,随着俄烏沖突再度給晶片供應蒙塵,也對車企提出了更深一層的要求:需不需要從晶片廠、晶圓廠等一級供應商處繼續向上穿透,将原材料的風險也納入供應鍊風險的考量?目前來看,這種更深一層的考慮,進一步向上遊争口“氣”的動作,對于強化企業抗風險能力是有必要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