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打仗,全球汽車業“芯荒”加劇:這種關鍵原料還得靠烏克蘭

每經記者:董天意 每經編輯:段煉,孫磊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不斷更新,由此引發的擔憂遠不止兩國群眾。

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月24日,烏克蘭軍方确認俄軍坦克已進入烏克蘭東北部城市蘇梅市。當晚,烏軍與俄軍在蘇梅市中心發生激烈交火。現場槍聲不斷,還有被擊毀的坦克在路邊燃起大火。當地時間2月25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在過去一晝夜中,共有137名烏克蘭人死亡,316人受傷。

俄烏打仗,全球汽車業“芯荒”加劇:這種關鍵原料還得靠烏克蘭

當地時間2022年2月24日,烏克蘭首都基輔,一處軍事

建築遭襲擊。(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俄烏沖突也給全球汽車供應鍊體系蒙上了陰影。市場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釋出的報告稱,俄烏沖突可能會沖擊烏克蘭惰性氣體的供應,全球晶片的生産成本可能是以上漲,而俄羅斯同樣是全球多種關鍵金屬材料的最大供應國,包括钯和鎳在内的貴金屬出口量極高,上述資源恰恰是各國汽車産業的必需品。

俄烏打仗,全球汽車業“芯荒”加劇:這種關鍵原料還得靠烏克蘭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比起更為直覺的資源出口,俄羅斯同時還是汽車産業的重要制造中樞和關鍵市場。包括大衆、豐田、雷諾-日産和Stellantis在内的跨國車企均在當地設有工廠。一旦俄羅斯受到制裁,無論是當地的汽車制造還是銷售管道,都可能會受到沉重打擊。

硝煙背後的汽車供應鍊危機

眼下,晶片短缺問題仍在全球汽車業蔓延。汽車行業資料預測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2月6日,由于晶片短缺,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産量約為37.05萬輛,較截至1月30日的全球汽車累計減産量(23.07萬輛)大幅增長61%。

目前,俄烏沖突的進一步更新或将加劇這一局面。據了解,氖、氪和氙等惰性氣體是晶片生産中使用的雷射器所必需的,而烏克蘭是世界上最大的氖氣生産國之一。在2015年俄烏克裡米亞事件期間,氖氣價格就曾水漲船高,由當年最初的每立方米750元人民币暴增至7月中旬每立方米2.5萬元人民币的曆史頂點。

據富國銀行分析師Aaron Raker提供的資料,美國90%的氖是由烏克蘭生産供應,是以俄烏沖突或導緻惰性氣體供應不足,推高半導體晶圓價格,加劇晶片短缺問題。另據國金證券相關研究報告,此次俄烏危機中,美國、歐洲的8英寸、12英寸晶圓制造廠商受到影響的機率較大。

俄烏打仗,全球汽車業“芯荒”加劇:這種關鍵原料還得靠烏克蘭

據了解,烏克蘭主要供應的氖氣和氪氣都可用于KrF(248nm準分子雷射)鐳射,該工藝主要用于8英寸晶圓250~130nm成熟制程。目前,250~130nm制程産品包括PMIC、MEMS及MOSFET元件、IGBT等功率半導體元件。

事實上,不少晶片大廠已感受到俄烏沖突所帶來的供應鍊危機。據《彭博社》報道,美國半導體大廠美光(Micron)日前就透露,公司所使用的氖等部分惰性氣體來自烏克蘭,公司将會密切關注烏俄局勢,并希望局勢能夠緩和。

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發言人也于日前表示,正在為其工廠使用的少量氖氣尋找其他來源,以防止供應受到俄烏沖突影響。

此外,對于新能源汽車锂離子電池所需的鎳元素,以及用于淨化汽車尾氣的催化式排氣淨化器所需要的貴金屬钯,俄羅斯的供應量在全球的占比超四成。資料顯示,截至今年2月23日,钯金價格已躍升至每盎司2400美元以上,較2021年12月增長近一倍。

“一旦俄羅斯方面同西方展開經濟對抗,切斷钯金出口供應,汽車制造商将不得不尋找(钯金的)替代供應,否則無法繼續生産使用内燃發動機的汽車。”研究公司Guidehouse Insights首席汽車業分析師Sam Abuelsamid表示。

有車企醞釀轉移生産線

事實上,俄烏沖突令在俄羅斯建廠的跨國車企同樣感到焦慮。随着東歐緊張局勢的更新,該區域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及新車生産計劃或已受到影響。

“曠日持久的政治沖突已對東歐的汽車物流成本造成了影響。過去,很大一部分整車和汽車零部件是從西歐經由烏克蘭,供應給俄羅斯的。現在的情況顯然将發生變化。” 克萊斯勒集團俄羅斯公司的車輛營運協調負責人亞曆珊德拉·杜布羅夫斯卡娅(Alexandra Dubrovskaya)表示,“過去幾年間,供應鍊的調整導緻零部件運輸距離、交貨時間和物流成本均成倍增加,全球物流市場出現動蕩意味着原有的供應計劃已經中斷,這些問題目前已經像雪崩一樣一發不可收拾了。”

據Russian Gazeta.Ru報道,如果俄羅斯受到新的制裁,當地的汽車生産商将不得不轉向其他地區的供應商,并可能面臨更高的成本。

俄烏打仗,全球汽車業“芯荒”加劇:這種關鍵原料還得靠烏克蘭

歐洲企業協會(AEB)資料顯示,2021年,俄羅斯汽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4.3%,達到166.7萬輛。銷量前10名車型中,有5款是雷諾集團的産品,排名第一的雷諾旗下的拉達Vesta,其銷量約為11.4萬輛。

Stellantis集團位于俄羅斯的卡盧加(Kaluga)的工廠自去年12月以來,便在持續增加産量,以滿足日益上升的西歐出口需求。Stellantis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表示,目前還不确定制裁将對Stellantis的卡盧加工廠造成何等影響。“如果西方制裁幹擾到我們在俄羅斯生産,公司将準備把這些車輛的生産轉移到其他工廠,我們正密切關注形勢,現階段不作進一步評論,” 唐唯實說。

除Stellantis集團外,包括大衆、豐田、奔馳和寶馬在内的跨國車企均在俄羅斯當地設有工廠。其中,奔馳在莫斯科西北部的工廠投資超過2.5億歐元(約合人民币17.91億元),負責生産奔馳E級轎車及部分SUV車型。這家工廠自2019年4月啟用,目前擁有超過1000名勞工。

俄烏打仗,全球汽車業“芯荒”加劇:這種關鍵原料還得靠烏克蘭

對于俄烏沖突可能帶來的制裁,奔馳發言人在一份電子郵件中表示,奔馳在與俄羅斯的商業活動中會對可能的制裁措施加以考慮。而寶馬方面則對此表示:“政治決定了公司的營運規則,如果架構條件發生變化,公司将對其進行評估,并決定如何處理。”

“毫無疑問,沖突更新意味着所有行業都或多或少将受到影響,其中也包括汽車行業和物流業。但是,這種影響的程度将取決于沖突的規模和深度。” 烏克蘭歐洲商業協會執行董事安娜·傑列維揚科(Anna Derevyanko)表示,目前該地區揮之不去的緊張局勢,正在影響包括汽車行業等流入烏克蘭的商業投資。

記者|董天意

編輯|段煉 孫磊 杜恒峰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衆号背景申請并獲得授權

俄羅斯、烏克蘭爆發戰争,全球市場大震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