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也許很快,遊戲手機領域就将迎來一位新玩家。

一加新任中國區負責人李傑,釋出一封開年動員信,宣布一加會将發展重心放在「打造遊戲體驗第一的性能旗艦」上,雖說此次戰略調整,更有可能是為了跟 OPPO、realme,在品牌定位之間劃出更明确的界限,然而對于手遊玩家而言,這很值得慶祝。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看來遊戲手機這個細分品類,還有不少值得被深挖的痛點。目前,如果我們沖着遊戲體驗去選購新機的話,遊戲手機是我們的唯一選擇嗎?

未來換新機的時候,你會優先選擇遊戲手機嗎?【投票】

大機身,利大于弊

在我們的印象裡,浸淫于遊戲手機細分品類多年的老玩家們,食古不化,造出的手機又重又大。這在大衆使用者眼中,可能是足以緻命的缺陷,但在廠商和核心玩家而言,卻是實打實的優勢。

首先,手機又重又大是果。因為想要在普通手機同等核心規格下,将遊戲體驗提升數個等級,就隻能在其他感官層面下功夫,譬如音效、觸感,而要實作這些提升,機身必然會變得厚重。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 圖為 ROG Phone 5s

機身大了,内部可供廠商施展拳腳的空間也變大了。

先是散熱,一般手機想要更好地散熱,别無他法,隻好加大散熱片面積,這部分熱量是攤開了,但還是不能快速散走。

而遊戲手機可以像 PC 那樣,内置風扇,主動将熱量帶走,求得更穩定的功耗輸出,發燒不發燙。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 圖為紅魔 6 Pro

當然内置風扇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遊戲手機内置的渦輪葉片雖小,或多或少也會産生些噪音,使用者可以選擇戴上耳機換來更沉浸的遊戲環境,但周圍的人隻能默默忍受。

其次,空間大還能放下更大的震動馬達。從 2019 年前後,X 軸線性馬達成為旗艦手機的标配,震感紮實到位,廠商們開始從震感入手,期待着有一天能調教出如主機搖桿相似的震感,在賽車、射擊遊戲中,給到玩家更貼近真實的實體回報。

機身空間大,容得下更長的線性馬達,震動幅度也就更大,力度更強。近期體驗到的 Redmi K50 電競版,号稱「可能是安卓迄今最大的 X 軸馬達」,實際震感确實明顯要比前代産品更好些。再給遊戲手機一些時間,它們就能追上上一世代主機搖桿給到玩家的實體回報感受。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最後是聲音層面的提升,四揚聲器逐漸成了遊戲手機的标配,除了能更精準地「聽聲辯位」,也更凸顯遊戲配樂的效果。在主機遊戲中,音效和配樂在制作成本中占了不小的比例,《使命召喚》系列那為人稱道的打擊感,部分功勞要歸于槍械音效。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近期體驗過的部分遊戲手機,由于加大了對聲音建設的投入,已經實作了泾渭分明的全景音效,即便不戴耳機,光是依靠外放就能精準定位聲音方向,在《和平精英》《使命召喚手遊》這類遊戲裡優勢最為明顯。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 圖為 Redmi K50 冠軍版,揚聲器開孔特寫

待這部分基建工作完成,反過來「敦促」手遊開發者提高對音效的投入,或許會成為未來手遊新的推廣話術。

肩鍵非剛需,但得有

黑鲨、紅魔、ROG、拯救者、Redmi,肩鍵成了它們遊戲系列産品身上,最具辨識度的功能,但它并非剛需。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 圖為 Redmi K40 電競版,左肩鍵特寫

手機上的肩鍵,對應的是搖桿上的扳機鍵,之是以叫做扳機鍵,是因為它在 PC、主機遊戲中常用作開槍鍵:按下開槍,松開回彈,酷似槍械武器中的扳機。即便在射擊遊戲以外,扳機鍵也能用作它用。

主機遊戲曆盡數十年演化,遊戲内容越發繁雜,對比之下,搖桿按鍵布局卻鮮有變化,扳機鍵也隻能身兼多職。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 圖為 PS5 DualSense 搖桿

但在手遊領域,手機上多出兩枚實體按鍵,大多情況派不上用場,少量槍車球遊戲除外,跳出遊戲場景,肩鍵作它用的意義也不大。

不過它還是得有,畢竟對射擊遊戲愛好者來說,扳機鍵真的很好用。想明白了這一點,遊戲手機廠商也在弱化肩鍵的存在感,玩家需要時,它才出現。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 圖為 Redmi K40 電競版

目前解決方案分為兩派,一派采用磁動力升降肩鍵,代表系列有 Redmi K50 電競版和黑鲨 4S;另一派則采用電容觸控方案,輔以強力震感,模拟出機械結構達到的壓感體驗,代表系列是拯救者 2 和紅魔 7。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 圖中手機為拯救者 2 Pro

我與兩派「交手」之後,更偏愛後者。沒有機械結構,因而不易損壞;平日裡使用不會誤觸,加上前面提到的越來越強的震感,觸控肩鍵也能實作不俗的壓感回報;最後還能節省機身空間,塞下更大電池或更大的 X 軸馬達,豈不美哉?

遊戲助手功能庫,「彈藥」越來越豐富

在同樣的硬體規格下,遊戲手機有什麼底氣說自己比一般手機更懂遊戲,答案就是遊戲助手。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紅魔甚至為旗下遊戲助手,設計了虛拟偶像「紅魔姬 Mora」,可見廠商對遊戲助手的重視程度。

變聲器、準星輔助、網絡加速、性能模式、反轉色、遊戲倒計時、直播助手,這一系列插件功能,都是遊戲手機的産品經理絞盡腦汁,在不牽涉外挂的前提下,盡可能幫玩家降低遊戲難度,提升競技水準和遊戲體驗而作出的努力。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 圖為 iQOO 9 Pro

尤其是變聲器,算得上是社恐玩家的福音。小時候看着柯南領結很是眼饞,但沒想到如今夢想照進現實。

插幀,武林絕學

去年我在 iQOO Neo 5 上體驗過遊戲插幀功能,之後一直心心念念,因為這項功能滿足了我對雙高(高畫質+高幀率)畫面的幻想。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然而過了一年,這項技術依舊不溫不火。關于這點,去年我曾做過相關讨論:國内近半數玩家都是 RPG 類玩家,射擊類玩家占比還不夠 1 成,前者對高幀率并不敏感。

廠商花大手筆開發插幀算法,卻隻能收獲孤獨的喝彩,這投入産出比支撐不了品牌在該領域長期投入,是以到目前為止,隻剩 iQOO 還在使用插幀技術。

唱衰遊戲手機的我,有點被打臉了

不過有 OPPO Find X5、vivo X70 系列的雙芯理念在前,遊戲手機可能會在這股風潮的影響下,衍生出兼具「雙高視效」和「輕量化」的分支系列。

隔壁遊戲筆電正在上演類似戲碼:既要暢玩 3A 遊戲,也要輕薄,不過實作方式略有不同。

手遊市場仍然處在增長期,衆人看好的雲遊戲,發展之路卻一波三折。大環境如此,反倒對遊戲手機品類是一種利好,而那個早已存在的論點依舊成立:如果你是手遊核心玩家,遊戲手機一定能給你足夠的關懷。

就像當年 XBOX 推出的精英搖桿那樣,在可玩性優勢面前,其他缺點皆可忽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