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功夫汽車|馬斯克挖地,李彥宏玩燈,誰家治堵更靠譜?

前幾日,百度釋出了國内主要城市的交通擁堵報告。

北京連升兩位奪得榜首,不愧是能在本地談出“異地戀”的大佬;

重慶作為老牌“堵城”也不遑多讓,雖然通勤高峰的擁堵指數“輸”給了北京,但論通勤高峰的實際速度,它依然是最慢的;

名不見經傳的長城上升到第三,上海、廣州、武漢等重點城市也悉數上榜。

這些年雖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但堵車的問題卻依然嚴峻,這與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強相關,當然有一部分也是駕駛習慣導緻的。

比如大家經常诟病的“龜速”黨,隻要一條道有一輛慢的車,整個速度都受影響。

功夫汽車|馬斯克挖地,李彥宏玩燈,誰家治堵更靠譜?

擁堵問題到底該如何解決呢?剛好最近特斯拉CEO馬斯克馬斯克在節目中提到了他的“交通構想”,李彥宏也發表了最新的百度交通講座音頻課程,他們都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到底誰的方法能真正緩解交通難題呢?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馬斯克的隧道夢,出師未捷先受挫?

在馬斯克的“交通構想”中,他提到要在城市的地底下建設多層隧道,車輛通過路邊的停車位升降機可以直接進入隧道,然後通過傳送機以超高時速傳到目的地,這樣一來大家通勤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功夫汽車|馬斯克挖地,李彥宏玩燈,誰家治堵更靠譜?

這個設想來自于老馬的真實經曆,他在一起堵車崩潰的時候在推特吐槽,“堵車快把我逼瘋了!我要造一台隧道挖掘機,開始挖隧道”。說幹就幹,兩小時之後馬斯克就完成了隧道計劃正式立項,很多人懷疑他就是剛堵完車,回到家就拿出電腦釋出了名為“The Boring Company”的宏偉計劃。

在計劃中,馬斯克提到它的地下隧道網絡有足足30層,車輛是降到一個類似滑闆的電動平台上,該平台具備自動駕駛功能,時速可以達到200km/h+。隧道是單向的,基本上隻比一輛車寬一點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出現其他的突發事件。并且是說幹就幹,特斯拉是真的成立了挖隧道的項目組。

功夫汽車|馬斯克挖地,李彥宏玩燈,誰家治堵更靠譜?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去年6月份馬斯克的首條地下交通隧道正式通車,但卻是一個極限簡配的版本,壓根就隻修了一條孤立的隧道而已,電動平闆車沒有,智能升降台也沒有,車輛普遍隻能跑60km/h左右,網友們吐槽是一個低配的地下通道,同時隧道也簡陋得不行。事後馬斯克也做了解釋,他提到目前的V2X技術還不夠成熟,車輛間的資訊關聯還無法解決,是以暫時還無法在隧道中用到自動駕駛的平闆車。

在1月份剛剛舉辦的CES消費展中,很多觀衆為了避免堵車,選擇走入馬斯克的地下隧道。結果很凄慘,這條号稱“徹底解決堵車問題”的地下隧道竟然出現了擁堵。而且由于太窄,擁堵還無法從中間疏通,這個滋味可不好受。

總而言之就是,老馬宏偉的隧道計劃,暫時還連雛形都算不上,可以說是出師未捷先受挫。

李彥宏的治堵妙招,大資料能立功嗎?

在李彥宏剛剛釋出的《百度交通7講》音頻課程中,他提到了自己對于解決擁堵的想法,他覺得智能化技術的介入,是可以大大緩解交通問題的。

功夫汽車|馬斯克挖地,李彥宏玩燈,誰家治堵更靠譜?

他提到智能交通應該不止是車變得智能,擁有“智能的路”,做好“車路協同”可能才是最終的出路。實際上百度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已經在很多城市落地,包括智能交管、智能停車、智能高速等,可以一定程度緩解擁堵困擾。

李彥宏提到了一個真實的案例,在河北保定的七一路,市民出行高峰期通常要堵五六個紅綠燈。而當地交警采用了百度的AI智能控制系統後,交通信号燈可以根據實時通行情況智能調節紅綠燈的控制時間,這樣一來通行效率提高了足足兩成。比如有的車輛實作了連續12個路口遇到綠燈,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

這算是非常典型的大資料治堵了,随着計算模型的不斷完善,以及采用同樣技術的道路不斷增多,相信擁堵問題會大大改善。

功夫汽車|馬斯克挖地,李彥宏玩燈,誰家治堵更靠譜?

當然,李彥宏也提到自家的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他說自家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旗下的“蘿蔔快跑”服務平台已經在七個重點城市開啟了載人測試營運服務,并且已與多家重點車企開始新一輪的洽談。

如果車和路都變得聰明,也許解決擁堵問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不過李彥宏提到的關鍵詞多是未來,推廣可能也有很長一段時間。

人、路、規劃全方位努力,能真正治堵嗎?

關于交通擁堵的問題,可能廣大天天上下班開車的人更有說服力,也有不少網友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非常有意思。

功夫汽車|馬斯克挖地,李彥宏玩燈,誰家治堵更靠譜?

比如很多網友吐槽,堵車問題千千萬,龜速行駛占一大半。很多人一個車開得慢,壓着後面一堆車快不起來。有的人特别喜歡等紅綠燈玩手機,然後綠燈啟動一下子耽誤幾秒,後面的車越堵越多。網友們提出,應該給城市道路也分快、中、慢三個車道,在每個車道行駛都是有限速的,行駛速度不能低于規定時速的10% ,不然也一樣扣分。

然後通過大資料記錄,比如某條路高速時出現擁堵,如果是因為部分車輛龜速行駛、起步緩慢、強行加塞等造成的擁堵,那該扣分扣分,該罰錢罰錢,實在不行的就趕回駕校繼續深造,直到駕駛水準達到上路的要求。

功夫汽車|馬斯克挖地,李彥宏玩燈,誰家治堵更靠譜?

也有網友提到了城市建設的問題,認為現在的擁堵,是因為城市往往會把一些公司做得非常集中,那樣大家辦公的區域也就集中了。很多人住在郊區,非要往市區擠,因為工作機會在那裡,有的人住在市區,卻在郊區上班。如果将辦公區域分散,這樣跨區域上班的人就會大大減少,這樣通勤壓力也會下來了。

如果這些職能部門不能疏散,也可以考慮城市中心區域對私家車限行,隻允許通行公共交通工具。在中心區域外環給私家車和公務車安排合适的停放地點集中管理,這樣一來也能大幅降低通勤的難題。

不管怎麼說,大家的初衷也都是希望城市越變越好,讓我們普通群眾的生活變得不再那麼艱難。

功夫拍案

馬斯克的設想很完美,但實施起來确實太難了,也許要等到技術大幅突破的時候,才有機會實作。李彥宏的大資料治堵,已經有一定的成效,但離真正應用,也還有一段距離。

城市越來越大,也許眼前最現實的,還是大家提升交通素養,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或者說至少不能主動給城市“添堵”吧。

大家是如何避免交通擁堵問題的呢?歡迎給功夫汽車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