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看見鞋樣想起娘

青未了|看見鞋樣想起娘

青未了|看見鞋樣想起娘

前一段時間,回鄉下農村老家省親,在收拾東西時,發現了兩本厚厚的舊書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裡面藏着什麼“秘密”,打開一看,原來是母親做布鞋用過的紙鞋樣,棉鞋的單鞋的,大人的小孩的,足足有好幾十套,整整齊齊地夾在兩本舊書裡面,看着這些紙鞋樣,使我回想起了小時候母親手工做布鞋時的情景。

青未了|看見鞋樣想起娘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大陸有些農村地區還比較貧窮,人們沒有錢買鞋子,農村婦女就自己動手做布鞋子穿,不管是單鞋還是棉鞋,不管是大人穿的鞋還是小孩子穿的鞋,人們都是自己做。那時,男人們找媳婦的标準,不是看誰家的閨女漂亮,而是看誰家的閨女能幹活,尤其是做鞋子,如果誰家的閨女要是不會做布鞋子,是很難找到好婆家的,并且人們還笑話他家的“閨女笨”。許多農村小夥子相媳婦時,見面首先要問女方會不會做針線活,會不會做鞋子,如果女方說不會做布鞋子,這門親事就很有可能成不了,由此可見當時農村婦女會做布鞋子的重要性。

青未了|看見鞋樣想起娘

母親是村子裡手工做布鞋子的“能手”,做出來的布鞋既好看又跟腳,穿着又舒服,是以鞋樣也多,街坊鄰居做布鞋時,經常到我們家去找母親謄鞋樣,或者請教母親做布鞋的“經驗”。每到這時,母親就會手把手地教,耐心細緻地講解做好布鞋的“秘訣”。尤其是冬天做棉布鞋,由于鞋底和鞋面都比較厚,納鞋底做鞋面很是個“力氣活”,手勁小的鞋底納不透,稍不注意還會弄斷鋼針或被鋼針紮破手指頭,鮮血直流。

青未了|看見鞋樣想起娘

那時,每個人從小到大需要棉的單的,大的小的,各式各樣等十幾個紙鞋樣。紙鞋樣一般分鞋底和鞋面兩部分,有男式、女式、大人、小孩、棉鞋、單鞋、方口、圓口、尖口、幼兒老虎頭鞋等等多個尺碼和樣式,做紙鞋樣的材料,大都是用舊報紙、學生舊課本、作業本、書皮等,五花八門,各種各樣,街上有人穿什麼樣的布鞋,就會有什麼樣的紙鞋樣。不過,雖然紙鞋樣是一樣的,但是,由于個人的手藝技巧參差不齊,所做出來的布鞋子也大不相同。有的女同志做出來的布鞋又好看又跟腳,而有的做出來的布鞋既不好看也不好穿,這主要的“技術活兒”在鞋面上,鞋面大了與鞋底合不到一塊兒,鞋面小了鞋子擠腳穿不上。是以,農村婦女做布鞋也有很大“學問”。

青未了|看見鞋樣想起娘

我們那個年代的人都穿過母親親手做的這樣的布鞋,由于孩子多,母親要不停地做布鞋,冬天經常是一覺睡醒後,看到母親依然在煤油燈下納鞋底的身影……

現在,幾十年過去了,随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早已不再自己手工做布鞋子了,全都買現成的皮鞋、運動鞋、童鞋等各式各樣的鞋子穿,手工做布鞋子的手藝在有些農村幾乎“失傳”。但是母親卻把這麼多的紙鞋樣好好地完整儲存下來,同時也是母親勤勞、節儉的象征,是那個時代人們真實生活的一種标記和曆史見證。

青未了|看見鞋樣想起娘

如今,母親已經去世三年多了,但是每當看到母親做布鞋時用過的紙鞋樣,就會想起母親在煤油燈下納鞋底時的情景,想起母親的音容笑貌,母親仿佛沒有走,沒有離開我們,好像就在我們身邊……

壹點号 壹粉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