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指南者留學學員帶您了解從211到NUS:除了考研考編,還能做什麼

作者:指南者留學

學員背景

H同學

大學背景

南京師範大學曆史

GPA:87.3 雅思:6.5

錄取學校(2022年秋季入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文化與語言

申請時間:2021.11.04

錄取時間:2022.01.21

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及公衆曆史學

申請時間:2021.11.01

錄取時間:2021.12.20

香港科技大學中國文化

申請時間:2021.11.03

錄取時間:2021.12.17

申請規劃

我是在大三上學期結束的時候,面對就業、考研的壓力匆忙決定去留學的。這個決定做得其實有一些突然,而且當時我完全沒有實習和科研經曆,績點也比較低,但還好我動作迅速,在寒假時麻利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包括找中介和确定實習,并在指南者留學Chloe老師的指導下一起規劃了接下來一年的時間計劃。

我的規劃(附圖)

指南者留學學員帶您了解從211到NUS:除了考研考編,還能做什麼

(指南者制定的時間規劃)

Timeline

(1)大三下學期

2021年2月末 第一份實習結束;

2021年3-6月 第二份實習;

2021年3月初 準備暑校申請

2021年3-4月 備考GRE(大概備考一個月,很痛苦,出分但沒用上);

2021年4月中旬 申請策展志願者;

2021年5月 邊做志願者邊準備暑期實習(筆面試全挂);

2021年6月 期末考試穩住績點,重找日常實習,聯系好推薦人;

2021年7-9月 第三份實習,中間偷偷上暑課;

2021年8月 邊實習邊備考雅思;

2021年8月末 根據現有條件調整定校,并送出CV初稿和推薦信初稿;

(2)大四上學期

2021年9月初 第三份實習結束,并送出PS初稿(所有方向);

2021年9月中旬 雅思一戰未出分(焦慮);

2021年9-10月 文書潤色三輪;

2021年10月下旬 雅思二戰出分;

2021年11月初 送出申請;

2021年12月中旬 港科CC、港中文History錄取;

2022年1月 新國立CCL錄取,開始第四份實習;

總結

可以看出,我的申請季雖然一波三折,但總體還是比較順利的。回過頭來我覺得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1. 科學規劃,靈活調整。當時四、五月最忙的時候,Chloe幫我合理規劃了暑假的側重點,分析實習、暑校和雅思備考這幾項的重要性,并積極督促我,讓我心裡有了個數,不至于到時候手忙腳亂。而且在申請半途,顧問夏老師也很負責任地根據我的條件重新調整了院校專業,使我的文書寫作更有針對性和把握度。
  2. 自己很上心(怕錯過第一輪),心态調節得不錯(經常崩潰但沒有影響進度)。暑假的時候,我一邊進行畢業實習,一邊上暑校網課,還要一邊寫文書初稿,壓力非常大。雖然申請留學的時候免不了multi-tasking,而且大三下的暑假也是申請季前最重要的一個暑假,還是建議學弟學妹們合理規劃,正視自己多任務處理的能力,不要在同一段時間安排過多的任務,以免全盤崩潰。

以我為例子,我雖然暑假完成了三樣任務,但是結果都不盡如意,比如文書因為思考不周,邏輯不嚴密,後期需多次返稿(也很感謝兢兢業業的文書老師);畢業實習過程中偷偷寫暑校作業,幹活出錯次數多等等問題。

績點/标化

多少績點比較合适?績點是越高越好嗎?

我想,如果要申請港三新二的話,GPA85+比較穩妥,而且越高越好,但我也有均分80出頭的同學申請到了港前三的冷門社科,比如性别研究、比較曆史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港三新二除了港中文的比較及公衆曆史學這個項目對口之外,其他的都是泛文史哲專業,比如港大的文學與文化研究,港科的中國文化,港中文的中國研究等等,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和其他學科的同學一起競争。在申請的過程中,我發現漢語言專業的同學GPA都比較高,很多甚至超過90分,比賽、論文、科研經曆同樣也很豐富,是以文史哲專業之間也存在軟背景水準的較量。

另外,大一大二穩住績點很重要。以我為例,大二結束的時候,我是84分左右,通過大三兩個學期重修了大約八門課(所有的思政課,英語課和低年級的專業課),把分數拉到87分。在這裡提醒學弟學妹們,一定要盡量提高成績,尤其是大一大二的時候要努力穩住,因為後期再想提升成績真的很難,一方面是課程難度提升,另一方面是因為保研臨近,大家都很努力,分數更難拉開差距,比如我大三上重修五門課提升了2.4分,大三下以更高的成績重修三門僅增加0.6分。

另外還要注意專業課的分數,盡量少重修。因為專業課作為核心課程,在申請留學缺少軟背景的情況下,就是自身實力和知識儲備的最有力證明。專業課與輔修課程息息相關,老師也可能是同一位,環環相扣,普通或稍差的成績會影響下一階段的學習,同時對尋找推薦人造成不便。

實習和科研

要做多少段實習才夠?

如果有機會、有時間、有精力的話,實習經曆肯定是多多益善的。申請季觀察下來的結果是,人文類想要跨申實踐性強的專業,實習就比較重要。一般來說,英國學校比較卡三圍(尤其是GPA),港新的話,感覺軟體有一定影響,但不會起決定性作用。是以,如果你的GPA有硬傷,或者标化成績平平,那優秀的實習經曆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缺陷,但不能雪中送炭。

個人認為申請時帶兩段相關實習比較穩妥,CV寫起來也安心,個别情況下一段時間特别長的、幹貨滿滿的實習也可以一個頂倆,是以大家不妨利用大三的寒暑假去實習,尤其是一些大公司的暑期實習項目品質會比日常實習高很多!如果有精力,也可以大四上半學期接着去實習,随後更新自己的CV即可。

不過說實話,大三下才開始實習真的很緊張,這期間如果GPA或者标化任何一環崩掉都會影響全局,前功盡棄,得不償失,是以一定要好好規劃時間喔,早點開始準備一定沒錯的!!

找什麼樣的實習?怎麼找?

(1)曆史類:研究所,(校内)研究室。

途徑:咨詢導師和輔導員

崗位:研究助理

備注:這一類的崗位很多,實習内容也比較彈性寬松,很多都是給學校研究所學生院的國社科基金項目整理材料或做一些簡單的分析研究,同時也能夠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檔案類:(省/市/校)檔案館,檔案局,企業的行政黨務部門。

途徑:學校内推,地方見習公衆号,大學生志願崗

崗位:保管利用員,征集接收員

備注:征集接收和保管利用實習我都做過,感覺是很考驗自己的細心程度還有靈活判斷能力,和檔案學融合性很強,可以學到很多檔案學知識和實操方法,而且實習強度不高,很适合作為第一份實習~

(3)博物類:(公共/私人)博物館

途徑:導師内推,公衆号上海藝平台

崗位:公共教育類實習生,展覽策劃員,遊覽解說員,文案策劃員

(4)藝術類:美術館,畫廊,策展。

途徑:文博招聘資訊公衆号,上海藝平台公衆号

崗位:策展助理,畫廊助理,藝術商店實習生

備注:商業性質的博物館、美術館實習強度會大很多,工作節奏也比較快,很鍛煉自身能力。我在結束一段公立博物館實習之後,就想去商業性質的博物館試一試。在準備履歷、面試的時候,查了很多資料,也翻了很多經驗貼,一定程度上破滅了我的人文夢,打破象牙塔幻象,對自己以後的職業道路有了更多的思考,是以我覺得學弟學妹們有機會都可以去試試!

(5)營運策劃類:電視台,4A公司。

途徑:實習僧,boss直聘,公司官網等

崗位:新媒體編輯實習生,視覺實習生,工作室助理實習生,營運實習生,内容策劃,社群策劃

備注:這些實習投遞及内容類的經驗貼都很多,大家可以在知乎或者微網誌搜尋關鍵詞。

選校及專業選擇

選校這個步驟可能會在申請前期進行(比如簽約時定校),也有可能會在中後期發生(比如三圍标化都塵埃落定時)。個人來說,我覺得可以前期定校确立目标,讓自己的後續安排跟着定校走,這樣準備起來也有方向性。然後,在考完标化,實習也基本不會有變動以後微調選校,這樣可以去除一些沒有必要申的項目(尤其是保底和冷門跨專業項目)。

回過頭來看,關于選校我也有一些思考:

1.自身勤查官網,做好功課。因為港新地區很多人文專業與社科專業交叉,而且僅有一個對口的曆史系專業(港中文的比較曆史),是以我在找專業上做了很多功課,尋找與大學專業的共性,也為後期文書作準備。

2. 指南者夏老師經驗豐富,精準定校。我自己先挑選有興趣的項目,夏老師負責判斷和篩選專業,以防疏漏。如果有不太熟悉的專業,建議大家積極和中介老師溝通,仔細看看各個項目的官網,也可以問問有經驗的學長學姐。

3. 穩住情緒,不要胡亂加塞專業。這一點是我在申請後期,等待offer的時候有感而發的。等offer的時候每天都很焦慮,今年港新地區特别卷,我的bg又很普通,投遞時間也不早,很害怕自己沒有學上,就自己偷偷投保底。但是,這也帶來一個問題,自己投的保底真的适合自己嗎,或者是自己真的了解這個保底專業嗎?以我為例,我加申了港理工的社會發展專業,但是後來才知道這個專業每年招生人數很少,出錄取也晚,還會默拒,直到現在都沒有消息。

指南者留學學員帶您了解從211到NUS:除了考研考編,還能做什麼

(可以看出我真的很焦慮)

指南者留學學員帶您了解從211到NUS:除了考研考編,還能做什麼

(老師每次都會耐心地安慰我)

推薦信

一般人文社科類專業都是準備兩封學術推薦信。理想情況下,比較合理的學術推薦信人選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上過這位老師的課,并且在TA的課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推薦人的title可能沒有想象中重要。我的兩位推薦人都是講師,沒有什麼頭銜,但其中一位是我的畢設老師,另一位指導過我的小科研,都對我的學術能力有所了解,并親手寫了我的推薦信。是以其實不需要推薦人本身有多麼高的職位、職稱,隻要對學生足夠了解,寫出特色才是最好的。當然,如果很厲害的教授或主任老師對你的學術能力很是了解,也是一個加分項。 建議選擇主動配合,溝通友善的推薦人。申請的時候,往往需要推薦人自己抽空幫忙填寫學校發來的問卷和推薦信,比如港大的推薦信連結一定要老師親自點開,港科的推薦信需要老師寫“小作文”,港中文的推薦信需要老師紙質簽名......如果碰上忙碌或脾氣不太好的老師,可能會在臨近ddl的時候聯系不上他,耽誤申請輪次。

申請總結

注意合理規劃,最好不要所有事情都拖到最後再做。以我為例。我是大三上學期期末才決定要留學的,當時無論是GPA還是軟背景都非常薄弱,是以簽約了全包服務。大三下及暑假時,我根據老師的悉心規劃順利完成了學業,還進行了多門重修,做了兩段實習和一段大型活動志願者服務,收獲滿滿。(極限操作非常累,真心希望學弟學妹們大一就好好學習,後面就不會這麼痛苦,也能有更多選擇的餘地。)

相信自己的中介老師和周圍同學,積極溝通。我的前期顧問老師是夏老師,人美心善,幫我定的院校專業層次分明,沖刺保底兼顧。很長一段時間内,我都覺得選校很激進,畢竟隻申請了港三新二,但最後我和我同學分别去了NUS和港大,真的很感謝夏老師!!!我的班主任老師是Chloe老師,她真的好溫柔好耐心,整個申請季一直忍受我焦慮的碎碎念…感覺Chloe老師對港新人文專業的申請難度,投遞時間等問題都把握得很好。我是去年10月底雅思才出分,老師一邊穩住我的情緒,一邊火速幫我投遞專業,十一月初就完成了5個專業的申請。

最後想說的是,請大家相信自己,走自己想走的路。也許這一路上,父母會質疑你的選擇,同學朋友的規劃會影響你,網上鋪天蓋地的輿論會動搖你的信仰…請記得自己最初的想法。

我最初走上這條路,一方面是因為我沒有勇氣考研,一方面是我對未來十分迷茫。在我們可見的校媒到朋友圈,普通的人被迫隐身。他們去了哪裡,他們在做什麼,他們的感受是什麼,通通被隐身了。為什麼隻有幸福的人才發聲,為什麼老師家長隻給我們展示優秀的人的人生,誰來告訴我們,如果不和大家走一樣的路會怎麼樣?

被浪潮席卷着往前走,每一步都是不夠冷靜的,不如停下來想一想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在這個昏昏昭昭的時刻,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體驗了貨真價實的痛苦,收獲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