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法家王铎曾擔任朝廷欽差到長治敇封沈王子孫朱珵埏為六合王

作者:風起太行

@風起太行原創

王铎字覺斯,一字覺之,号癡庵、嵩樵等,河南孟津人,是大陸曆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世稱“神筆王铎”。在書法史上,他與王羲之有“先王後王”之說,與董其昌有“南董北王”之稱。《清史稿》中對其書法藝術評價說:“自明清之際,工書者,河北以王铎、傅山為冠。”鮮為人知的是,王铎還曾以朝廷欽差的身份敕封沈王朱模的子孫朱珵埏為六合王。

書法家王铎曾擔任朝廷欽差到長治敇封沈王子孫朱珵埏為六合王

王铎自畫像

衆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後,為維護其封建統治,在汲取曆代治亂興衰經驗的基礎上,為避免中央孤立,實行封王建藩制,分封同姓王鎮守各地。被封到長治為王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第21子沈王朱模,其于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受封,封國初選在遼東都司沈陽中衛,因年幼留京。永樂六年五月封地由沈陽遷潞州,但封号仍舊,并于當年就藩。宣德六年(1432)薨,谥号“簡”,世稱沈簡王。沈藩一系共襲封沈王9代13王(其中4王為追封),另封郡王28人。

六合王便為28位郡王之一,于崇祯五年(1632)十月加封,當時擔任擔任朝廷欽差的由王铎。朱珵埏為沈宣王的庶六子,也是沈簡王子孫當中被封的最後一位郡王。王铎在自修的家譜傳記中也提到了這次潞安之行,說自己“封潞安六合王卻謝三百金不受,拒太珰劉允中不見”,可見其頗以不愛錢财、不結交權貴而自許。然而在他的詩文選集中還有幾首詩,卻暴露了他與家譜記載中相沖突的另一面。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封潞聞寇》一詩:

征骖炎熱古城東,田路葳蕤飐午風。

薊土烽墩餘客淚,晉人煙樹入詩筒。

藐姑仙在丹雲裡,沁水花開古驿中。

聞道寇兵猖獗甚,何時談笑受彤弓。

清順治《潞安府志·紀事》記載:“崇祯五年,流賊由陵川至長治南界,焚掠雄山鄉及壺關、平順。”并詳細載明,流賊指的是以紫金梁、老回回等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他們在河北修武一帶被官兵追剿,遂進入太行山,于十月初四日突至今上黨區西火、桑梓、蔭城一帶,焚殺甚慘,蔓延壺關、平順,盤據數十村,鄉民扶攜老幼,奔避郡城,城中登陴嚴守。

書法家王铎曾擔任朝廷欽差到長治敇封沈王子孫朱珵埏為六合王

王铎書法

地方志書中的記載與《封潞聞寇》一詩相對照,讓我們看到王铎雖為文人儒生,相信他在聽到農民起義軍抵達長治的消息時,心中也一定萌生出了帶兵平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但同時我們又看到,作為朝廷欽差的他剛剛還在說“寇兵猖獗”,要“談笑受彤弓”,但一轉身便遊山玩水、飲酒作樂去了。

因為此行他所寫的詩作,除《封潞聞寇》一詩透露出些許“憂國”之心外,像《潞安藩園宴集》《李春台邀飲潞州稷山王園山亭值雨》《過百谷山偶題》等詩,無需細看詩作内容,僅從題目我們也能看出王铎的長治之行是倍受尊寵,被沈王府、潞安府的達官顯貴們陪着,過着紙醉金迷的生活。

潞安藩園即沈王府,老百姓俗稱為“皇城”,時至今日其舊址仍存,位于長治市區天晚集東側。《錦繡上黨》記載:“(明)皇城圍3裡,高2.5丈,占地150畝,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小皇城。從南至北建有端禮門、承運門、體仁門、遵義門、廣智門。内有承運殿、存心殿、進學宮、寶恩樓等殿堂樓閣,左右四隅皆有樓,各飛以琉璃,整個建築金碧輝煌,雄偉壯觀。”清乾隆《潞安府志·古迹》中也記載有明代諸多王府園林,王铎在詩中提到的稷山園便由稷山悼靖王所建。

書法家王铎曾擔任朝廷欽差到長治敇封沈王子孫朱珵埏為六合王

王铎生活的年代,明朝廷已經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階級沖突日益尖銳,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土地都被皇親貴族、地主豪紳霸占了。千百萬農民身上無衣,口中無食,受着統治階級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使的全國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

就拿王铎此行來說,長治地區前有明嘉靖初年爆發的陳卿起義,當下活躍着以紫金梁為首的三十六營農民起義軍。在《封潞聞寇》一詩中,王铎雖然也透露出些許“憂國”之心,但他絕對不會想到,在完成這次公差十餘年後,李自成的部将劉芳亮便率軍攻破潞安城,在他曾經喝酒吟詩、作樂享福的沈王府,搜刮金銀、銷熔寶器數日,而後用一把火将這座在潞安城中聳峙了二百多年的富貴之鄉化為一片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