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5後女詩人星芽登山時遇難 知情人:突發疾病可能性更大 出發前做了充分準備

作者:天目新聞

近日,一位網名“星芽”的26歲戶外運動愛好者在穿越“鳌太線”過程中不幸遇難,2月21日早晨,隊友發現其在帳篷中不幸遇難。關于遇難原因網絡中有很多的讨論,有失溫、疾病發作、高反、帳篷内生火導緻缺氧等多種說法。

2月24日下午,天目新聞記者聯系到報警人程秀才,14時許,他氣喘籲籲地表示,“山上的雪有80cm深了,正在轉運‘星芽’下山”。約兩個小時,他下山後,告訴記者,“帳篷中,‘星芽’穿着羽絨衣褲,應該不是因失溫而離世,更大的可能是疾病發作。”但具體的原因,還需官方公布。

“星芽”曾釋出招募貼

長期玩solo

95後女詩人星芽登山時遇難 知情人:突發疾病可能性更大 出發前做了充分準備

“星芽”招募貼截圖

今年2月8日12時,“星芽”在8264.com發帖稱“二月下旬冬鳌太招募戶外經驗豐富的驢友”,2月19号寶雞集合,20号進山。活動無領隊,無收隊,報名驢友請具備獨立完成此路線及獨立下撤的能力。她寫下戶外經驗,重裝AA:烏孫溫泉線、狼塔cv、郭喀拉南北、博格達等;重裝solo:梅裡外傳、庫拉崗日、念青東、他念他翁、梅裡北坡、亞丁轉山、格聶、貢嘎、珠峰東坡、希夏邦馬、巴丹吉林中線等。

2月20日5時32分,“星芽”在朋友圈寫道:“進山中……有事情留言。”這也是她的最後一條朋友圈。程秀才說,根據隊友的表述,他們一行五人按計劃于20日傍晚5點多到達目标營地,并互相幫助搭建了帳篷,後因降雪很大,各自回帳篷吃飯休息。

第二天一早7點多,“星芽”隊友發現其在帳篷中離世。随後,隊友因曾在程秀才經營的民宿住店,于是撥打了他的微信電話,讓其幫忙報警。“當時,電話中都是電流聲,信号不好,并沒有多說。”程秀才說。

“星芽”是一位95年出生的姑娘,酷愛爬山,喜愛寫詩,她有衆多高海拔艱苦線路的徒步經曆,她大多數都是獨自一人完成,記者從兩步路戶外助手APP中使用者“星芽”的軌迹發現,她長期玩solo,經常一個人單獨徒步。

95後女詩人星芽登山時遇難 知情人:突發疾病可能性更大 出發前做了充分準備

“星芽”大多都是單人徒步 截圖

2019年底,北京一戶外活動的領隊“黑白子”認識了星芽,他告訴記者,他所組織的所有活動“星芽”都會來參加。“即便有時候錯過了,她還會去補課,完成後與她進行溝通交流。”“黑白子”說,她無論是參加活動還是走長線,都喜歡一個人走,因為她的能力比較強,一般人都跟不上,國内的高海拔長線她基本都走過了。

“我們的活動都是旅程長,活動量大,能力要求高,一般人完成不了全程,像她這種頂尖的,是有能力完成全程,我們隊伍一般分為ABCD,她就是A隊水準。”“黑白子”告訴記者,她參加其組織的短線活動都是在為長線做準備,她的興趣還是高海拔長線徒步。

“星芽”突發疾病可能性更大

出發前做了充分準備

今天淩晨,程秀才及“星芽”的好友等一行人出發,前往“鳌太線”将“星芽”轉運下山。程秀才告訴記者,當天早上隊友發現“星芽”時,她是坐着趴在地上,火爐已經熄滅,爐上鍋中的半鍋水已凍成冰。“她的身上穿着這羽絨衣褲,失溫的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是突發疾病。”

“黑白子”對此也表示,“可能并不是失溫造成的,因為隊友也是在附近紮營的,沒有出現失溫的情況。”他們分析,她用了借來的帳篷,可能不太熟悉,帳篷密閉性比較好,在帳篷裡做飯,不知道是缺氧還是一氧化碳中毒,或者突然有身體疾病,現在要等官方的結論。

“黑白子”通過“星芽”的徒步日志了解到,她在出發前曾去類似海拔高度的山峰進行裝備測試,能力沒問題,而且肯定是做了充分的準備。

據悉,“星芽”的父母已經到達事發現場,她是是家中的獨女,父母非常的心痛。“這麼優秀的女兒,她媽媽一直重複着,怎麼就一直都不聽話。”程秀才說。

據中詩網,“星芽”本名饒佳,1995年生于皖南,2013年在甯波求學,同年習詩,出事前遊學于北京。作品散見《詩刊》《芒種》《青年文學》等期刊雜志。曾獲第25屆柔剛詩歌獎,第五屆光華詩歌獎,出版詩集《動物異志集》。

專家稱“鳌太穿越”至少需要5天

“星芽”出事當天該線路有上百人

鳌太線是一條縱貫秦嶺鳌山與太白山之間的線路,也是秦嶺山脈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大段路程在海拔3000米以上,鳌太穿越被譽為“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

鳌太線自2002年釋出以來,成為驢友心中的神往之地,被視為“戶外十大終極路線”之一。

中國探險協會會員薛皓告訴天目新聞記者,“鳌太線”主要的風險點在于,季節性的風險以及補給困難。如果體能比較強的話,至少也需要5天的時間,全程是沒有補給,尤其是水的補給,是以很多人選擇冬季和雨季兩個時間點去,目的就在于少帶些水上路,防止體力消耗過大。

資料也顯示,這條線路穿越的難點,不僅在于需要長時間穿越無人區且得不到補給,途中需翻越海拔在34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峰多達十幾座,且氣候多變、路況複雜,整個穿越過程大都行走在冰川遺迹形成的石海之間,遇到惡劣天氣就十分危險。

“在探險圈來說,這樣的路線就像珠峰一樣,是驢友們的心中聖地。”薛皓認為,這也是為什麼每年會有上萬人想要“鳌太穿越”。據協會了解到的資訊,“星芽”出事當天有上百人在“鳌太線”上徒步。

據《中國鳌太穿越事故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鳌太線穿越事故的發生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2年至2017年夏季,不足五年,已累計失蹤、死亡驢友多達46人。2018年10月18日,眉縣人民政府和太白縣人民政府聯合釋出公告,再次重申禁止“鳌太穿越”活動。與此前曆次釋出的公告相比,這份公告措辭更加嚴厲,對“一切機關或個人”的非法穿越活動全面禁止。

公告稱,對違反規定的機關或個人,一經查處,将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對因非法穿越活動造成保護區自然資源、生态環境嚴重破壞的機關或個人,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處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對因非法穿越活動造成的人身傷亡等事故,責任由組織開展非法穿越動的機關或個人承擔。但禁令依然擋不住驢友冒險的腳步,僅在2021年五一期間,“鳌太線”就發生3起驢友穿越意外事件,共造成2人遇難;2021年6月1日,在秦嶺失聯27天的一名驢友被确認遇難。

薛皓認為,目前,對于“鳌太穿越”并沒有具體的處罰規定,處罰界限是模糊的,也沒有處罰依據和标準。“因為每年仍有上萬人想要穿越鳌太。從我們角度看,禁不如管,比如,在進出山口,設計補給通道,可以提供有償服務;也可以提供馬隊、向導,以防因對線路不熟悉而迷路;亦或是設定這條線路的基金,以備救援使用……”

“從中國探險協會角度來說,更重視的是發生之前該做些什麼。”薛皓說,“我們更想讓自以為資深的驢友,做更加專業的訓練,通過系統學習,豐富知識與技能,來補充短闆,更有能力處置一些事情,防止因個人經驗主義而出現的疏忽;也想通過與政府的協調,設定專門的救助站,就像珠峰的大學營,防止更多的傷亡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