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一次,豐縣和徐州丢掉的分太多了

這一次,豐縣和徐州丢掉的分太多了

作者:今綸

“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在2月23日迎來第五份通告,意味着事件基本定性。17名幹部被處分,其中包括豐縣的多位主要上司。

事件自發生以來,引發多輪輿情質疑,對豐縣乃至徐州的形象損害頗大,甚至可能會引發招商引資方面的負面效應,這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這一次,豐縣和徐州丢掉的分太多了

就當地對事件的處理而言,也有太多可以批評的地方,有的階段甚至可以說“漏洞百出”,看得人目瞪口呆。

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如何避免掉入“塔西佗陷阱”,這是事情大緻落定之後我們要思考的。

1

第五份通告是一個起點

楊某俠是受害者,相關具體的施害者已經受到懲處,這固然值得慶幸。

不過,還有多少女性受害,具體資料如何?下一步又将如何?也是公衆期盼回應的關注熱點。

是以,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關于這方面的資訊與營救行動,這樣的熱切回應将有效減少更多家庭的痛苦,同時有助于恢複局部區域正常的社會秩序和情緒,對于經濟建設當然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第五份通告更應該隻是一個起點,是戳破更多謊言的起點,是呼喚更多陽光的起點,是驅趕更多黑暗的起點,而不是一個終結符号。

豐縣的系統運轉已經出現了問題,如無輿論的排山倒海,以及各層級網友的接力呼喚,楊某俠的事情會有今天的結果嗎?

17名幹部被處分,縣委書記、縣長被撤職或者責令辭職,這是他們應得的懲罰。但公衆的要求遠不止于此,大家希望看到因輿情被翻卷出來的往事與眼淚能夠被放到陽光下,仔細審視。

這一次,豐縣和徐州丢掉的分太多了

豐縣相關人士的所作所為,讓我們有理由有很多的擔心。

事件也再次證明,有效的公正的輿論監督能夠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廣大網友的積極參與,客觀上是在幫助豐縣“刮骨療傷”。

這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經驗,而是常識,但常識經常被遺忘。

幾十年前的拐賣案件與剛剛被撤職的豐縣上司其實并無關聯,他們發現問題之後,完全可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果斷采取措施,以達到維持系統正常運轉的目的,但他們居然本能地去“捂蓋子”,乃至掀起滔天巨浪,真是令人歎息。

何以如此?這也是值得深刻反思的。豐縣系統的“自我糾錯能力”呢?又或者說“外部糾錯力量”呢?

如果有兩種能力、力量中的任何一種,豐縣都不會連出4份不靠譜的通告。

以上才是事件帶來的第一重要的反思,再問一遍:何以至此?

2

最好的輿情應對是什麼?

關于輿情應對方面,豐縣也是典型的連出臭棋的操作。

不但有編劇李亞玲下場以所謂“通過個人管道獲得的可靠資訊”來重梳邏輯講故事,最終遭遇網友迎頭痛擊,導緻人設崩塌。

而且前四次通告都是在抱薪救火,每一份通告都充滿了謊言,嚴重損害了當地政府的公信力,也嚴重低估了群衆智商,這樣的操作與操縱更值得警醒。

一些地方、企業似乎很迷信輿情應對,覺得出事兒之後,可以靠一些歪門邪道、謊言、關系蒙混過關,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認知。

最好的輿情應對是什麼?是老老實實去調查,清清楚楚講事實,然後該道歉道歉,該抓人抓人,該辭職辭職。

輿情應對不是想辦法如何糊弄公衆,而是以真誠之心,和大衆一起接近真相,尤其是政府系統的輿情應對更應該如此。

是以,過程要透明更透明,以開放心态,以開放的實際動作,配合并快速回應公衆的質疑,這才是輿情應對。

這一次,豐縣和徐州丢掉的分太多了

想盡各種辦法文過飾非,掩蓋真相,那不叫輿情應對,那叫公開撒謊。

豐縣這次的拙劣應對,并不是個案,在一個新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一個不能以坦誠之心應對質疑、批評的地方政府其實很難笑到最後,而是大機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豐縣真是充滿了系統性風險:首先是缺乏自我糾錯能力,也沒有外部糾錯力量,其次是沒有對輿情處置的正确認識和專業能力,更沒有“刀刃向内”的勇氣和決心。

17名幹部被處分是事件應有的結局,也是一個警鐘。

3

營商環境最重要的因素是法治

再進一步,豐縣事件帶來的風險遠不止于此:

有企業家日前參加線上投資意向會,在網絡上講述了相關情況:十幾家大小企業聽到徐州方面的招商介紹後,氣氛古怪、無人提問。條件未必不優厚,但連水花都沒有。

“這次出名太負面,感覺當地不按規則出牌”,這是會後一位企業朋友的想法。這件事對地方風評、營商環境的傷害是無形的、長期的。

在各地政府努力提升營商環境的今天,事件嚴重損害了徐州與豐縣的形象,這是實實在在的損失。

這一次,豐縣和徐州丢掉的分太多了

女企業家以及與女性有關的企業會将徐州、豐縣視為“畏途”,第一是不敢去,第二是擔心自家産品上有徐州或者豐縣字樣會被抵制,這對于當地的稅收、就業都會有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長期的,漸進的,不可逆的。

網友在調侃“三讓徐州”,網友也在争論“徐州到底是屬于北方還是南方”,凡此種種,對于普通徐州人,尤其是規規矩矩的并無牽涉其中的徐州人是一種莫大的沖擊和傷害。

不過,又能怎麼辦呢?隻能忍着,隻能承受。

那篇書寫凄慘過往的紀實文學被重新翻出,引發多少淚水、歎息與憤怒轉發;那些丢失女兒的人們在虛拟空間裡講述自己的失女之痛,引發多少同情、哀歎與接力救助……

這一次,豐縣和徐州丢掉的分太多了

這樣的情緒傳播,這樣的傷感叙事,這樣的悲情講述,這樣的撕心裂肺,它像一根巨大的刺,深深紮進了億萬人的心裡,這是女性之痛,是民族之痛。

而這一切都有一個具體的指向,就是徐州,就是豐縣,是以,豐縣與徐州需要花更大的精力、人力、财力來真正修複聲譽,甚至可能要付出某些經濟指數波動的代價。

打造好的營商環境,土地資源很重要,稅收優惠很重要,上司出面接待很重要,基礎設施到位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個過硬的法治環境,要打造一個真正的“以人為本”的運作系統——精确、精密、精細,一切以公衆利益為先導,尊重每一個人的合法權益,尤其是女性和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唯有如此,才不至于出現誰都不願意見到的遺憾局面。

各階層人士為楊某俠發聲,不是蹭熱度,而是源于内心未冷卻的良知。

最後我想說的是:很慶幸,億萬網友的聲音被聽見,感謝你們,感謝你們的熱血澎湃,感謝你們的仗義執言,感謝你們讓這個國家依然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