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爾琢發妻,與夫厮守28天守寡27年,改嫁時抱着前夫照片哭一夜

作者:說曆史的女人

(說曆史的女人——第1807期)

在“說曆史的女人”第1805期,筆者曾以6000字叙述了著名革命家王爾琢将軍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王爾琢是黃埔一期的高材生,曾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革命家的極力贊賞。他參加過東征、北伐、南昌起義,并促成了朱德和毛澤東的井岡山會師,之後又為捍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征戰南北,除朱德和陳毅外,他搶在十大元帥其他八位之前,為中國革命的奠基立下不世之功。但他卻在25歲時不幸死在叛徒的槍下,令毛澤東等人大為痛心。因篇幅所限,文中沒有提及他的愛情生活,故本文再以6700 字篇幅,略述将軍和其夫人足以感動千古的愛情故事:

她自幼同王爾琢定娃娃親,21歲嫁王爾琢,26歲喪夫,43歲喪女,50歲喪子,53歲改嫁王爾琢堂弟,再婚前夜抱着前夫王爾琢的照片哭了一夜,死後留下60顆杏仁。正所謂:妻子送郎上考場,一面難求成永傷。獨女夭折再喪子,一把杏仁寄天堂!

——引子

王爾琢發妻,與夫厮守28天守寡27年,改嫁時抱着前夫照片哭一夜

後來,令人感慨的是,王爾琢同結發妻鄭鳳翠二人其實隻厮守了28天,而這28天,卻讓鄭鳳翠思念了一生……

(一)妻子送郎上考場

1902年8月1日,鄭鳳翠出生于湖南省石門縣、商溪河南嶽寺的一個富裕的家庭。

王爾琢發妻,與夫厮守28天守寡27年,改嫁時抱着前夫照片哭一夜

她家同王爾琢家(官橋村)相距很近,僅有10裡地。

兩家相熟,是以自小鄭鳳翠便同小她一歲的王爾琢定了娃娃親。

那時候絕對講究門當戶對,王鄭兩家都不是一般的農家。王爾琢家有20多畝土地,可稱小康;而鄭鳳翠家更厲害,可以說是一方地主了。是以王家對鄭家有點高攀的味道。而鄭家看中王家也是頗有眼光的,因為王爾琢自小就與衆不同,他不僅長相俊秀,而且十分聰慧,前途可期,鄭家當然要搶先“登陸”了。

王爾琢果然不負衆望,從上私塾開始,繼而縣立進階國小、湖南高等工業學校附中、湖南省甲種工業學校,一路下來,全部是學霸級的存在。如果放在科舉時代,那就是狀元的料。王、鄭兩家自是十分欣悅。

可不能讓這個乘龍快婿“流産”了,于是在王爾琢學業還沒有結束時,鄭家便要嫁閨女了。1923年年底(有資料說是10月份),21歲的鄭鳳翠便嫁到了王家。不過21歲在當時也真的算老姑娘了。然而老姑娘并不老,鄭鳳翠畢竟是大家閨秀,她姿容秀麗,端莊大氣,性格溫婉賢淑,她“下嫁”王家,在當時的十裡八鄉也引起了轟動效應。

有人說鄭鳳翠自小沒有讀過書,沒有下地幹過活,那是不确切的。大戶出身,即便是在“女人無才便是德”的年代,鄭鳳翠也是讀過兩年書的,可以說是知書達理;沒有下過地,倒是真的,一個大小姐怎麼能去田地裡勞動?然而,這并不能證明鄭鳳翠是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事實上,她非常勤快。

新婚第二天早上,這位嬌貴的小姐,便嫁衣一脫,下廚房了。她為公婆一人煮了一碗荷包蛋,親手送到公婆面前,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請安。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鄭鳳翠是個标準的好媳婦,王爾琢的父母樂得合不攏嘴。

婚禮不久就過年了,從大年初三開始,王爾琢便帶着妻子一家一家地給族人拜年。鄭鳳翠除了為每個長輩送一份厚禮外,還給每個小孩都散發一把“揪揪糖”,這些禮物都是新娘從娘家帶來的。凡是長輩,鄭鳳翠總是雙膝跪地,端端正正地行禮跪拜。鄭鳳翠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家族長輩們的交口稱贊:不愧是大戶人家的女子,就是有禮數!

王、鄭二人盡管是父母包辦婚姻,但他們結婚前是見過面,相處過的,有一定戀愛基礎,是以婚後夫妻倆十分恩愛,二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這不誇張。王爾琢在家排行老二(他有個哥),是大多數人的公公輩,加上他又在外讀書,見過大世面,在王家很有地位,是以大家都尊稱他為“琢二公”。鄭鳳翠從嫁入王家第一天起,也跟着稱呼丈夫為“二公”,她一生從來沒有對丈夫直呼其名。王爾琢有夜讀的習慣,每到夜裡,王爾琢坐下用功,鄭鳳翠便站立一旁服侍丈夫,默默地陪夫讀書,時不時給丈夫沏杯熱茶,讓王爾琢心裡暖暖的。于是大丈夫心中便更加洶湧澎湃,立下為國為民之大志……

王爾琢婚後不久又出去上學了,這對夫妻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後來鄭鳳翠回憶,他和王爾琢結婚5個月後,丈夫便離家去報考黃埔軍校了,自此再沒有見過面。而事實上,在這5個月中,王爾琢在家的時間也非常有限,他們夫妻真正厮守的時間掐指算來也僅有28天!

1924年初夏,王爾琢得知黃埔軍校的招生資訊後,久有鴻鹄之志的他便決定去報考。他跟父母、妻子說時,家人都支援他。“悔教夫婿覓封侯”,鄭鳳翠當然有這種心思,但識大體的她還是尊重夫君的志向,堅決支援王爾琢走出去,一展大志。

王爾琢走的那天,鄭鳳翠踮着一雙小腳送了一程又一程。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兩人真的是難分難舍。王爾琢勸妻子不要再送了,他拉着妻子的手說:“送君千裡,終有一别。鳳姐,你回去吧!”鄭鳳翠擦擦臉上的淚水,點了點頭。

王爾琢擺擺手,昂首而去。可是,當他一個人走了一裡多路,再回首一望故鄉之時,卻發現妻子默默地跟了上來。于是,他停下了腳步,兩人又“執手相看”了。就這樣,鄭鳳翠一直把丈夫送到120裡外的石門縣城,方才告别。“十裡相送情切切”,這一對簡直比梁山伯和祝英台更癡情啊!

兩人最後分别時,鄭鳳翠羞紅着臉告訴丈夫說:“二公,我,我好像懷上了……”

“真的嗎?你幹嘛不早說!”王爾琢興奮地說。

“俺不是不想影響你的前程嘛!”鄭鳳翠有點撒嬌了。

“唉,以後就辛苦你了!”王爾琢猶豫了一下,鄭重地說:“鳳姐啊,我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回還,你保重吧。生兒是你的靠,生女是你的伴,生兒就取名摘祚,生女就取名桂芳。”

“嗯……”

鄭鳳翠再次拭了拭臉上的淚,幸福地點了點頭。兩人淚灑而别……

然而令兩人想不到的是,這一别竟成永訣。

王爾琢發妻,與夫厮守28天守寡27年,改嫁時抱着前夫照片哭一夜

(二)一面難求成永傷

王爾琢别過嬌妻,來到省城長沙進行黃埔軍校招生的初試。面對大名鼎鼎的大學者、革命家何叔衡,王爾琢毫不怯場,自信滿滿,以一篇抒發雄心壯志的《試述入黃埔軍校之志願》的雄文,征服了這個嚴格的主考官,順利進入複試。

離開長沙,王爾琢來到上海。面對舉世聞名的黃浦江,他再次豪情滿懷。複試的主考官是毛澤東。王爾琢也是久聞毛澤東大名,如今一見更是激動不已。毛澤東對這個小自己10歲的湖南老鄉也是刮目相看,其博學多才,胸中抱負絕非庸常之輩。兩人互相欣賞,結果王爾琢再次順利通過複試。接着他南下廣東,進行黃埔軍校的總試。

總試更是小菜一碟,輕松過關,王爾琢昂首進入黃埔一期。

王爾琢發妻,與夫厮守28天守寡27年,改嫁時抱着前夫照片哭一夜

自此,王爾琢迎來了他生命中的春天。在黃埔,王爾琢一如既往的優秀,得到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極大關注和青睐,兩人也成為莫逆之交。

因為在學校表現太優秀,王爾琢學成畢業後,被周恩來留了下來,擔任了黃埔軍校第二期、第三期學生分隊長和黨代表。直到讨伐陳炯明的東征開始,王爾琢才走出學校,踏上了此生的軍旅生涯。

再說鄭鳳翠。1924年9月30日,鄭鳳翠生下一個女兒。按照王爾琢臨行前的交代,她給女兒取名桂芳。丈夫不在家,鄭鳳翠一邊照顧年邁的公婆,一邊撫養女兒。她盡管勞累,但心裡總是充滿希望,想哪天二公回來了,見到女兒是多麼的歡喜!

她多少次夢裡見二公,多少次夢裡一家三口團聚,多少次夢裡笑出幸福淚!然而夢醒後卻隻有熱淚濕枕頭,我的郎他究竟在哪裡?

過了一年又一年,看看女兒桂芳都兩歲多了,王爾琢還是杳無音信……

終于到了1927年2月初,鄭鳳翠收到了丈夫王爾琢的一封信。王爾琢在信中說讓她到武漢找他。鄭鳳翠接到信後激動萬分,她抱着女兒說:“你爹爹來信了,我們去找你爹爹去!”于是她收拾行裝,帶着2歲多的小女兒出發了。

然而當鄭鳳翠母女二人風塵仆仆到達武漢後,卻撲了個空……

東征之後,王爾琢又參加了北伐。他是在北伐的途中托人給妻子送那封信的。因為他當時随部隊在武漢休整,還在黃土坡21号租了房子,想讓妻子來團聚。

那麼王爾琢為何失約了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他在東征和北伐中都表現十分優秀,又受到了蔣介石的極大關注。當時國共兩黨開始分裂,老蔣欲對王爾琢行拉攏之事,可王爾琢意志堅定,屢次拒絕蔣介石。老蔣大怒,便想殺死他以絕後患。王爾琢得知後,便脫離了北伐先遣隊去上海找周恩來。

由于蔣介石在上海搞反革命事變,王爾琢又随周恩來回到武漢。到武漢後,汪精衛也開始了反革命事變,接下來王爾琢便随周恩來南下參加了南昌起義。

王爾琢發妻,與夫厮守28天守寡27年,改嫁時抱着前夫照片哭一夜

而在這個階段,他正好錯過了同妻子鄭鳳翠的相聚機會。後來王爾琢再到武漢時,在他租的房間裡發現了妻子留下的一封信:

“我與女兒2月2日出發,在長沙住了三個月,幾經波折來到武漢,卻沒有看見你。小桂芳可聽話了,還能幫我做事。以後你要是不回來看我們,我是不會帶她出來了,你知道嗎?我帶女兒出來一趟好不容易啊!”

妻子言語之中幾多傷感和惋惜,也有一絲怨責,王爾琢是深感遺憾和内疚。原來鄭鳳翠趕到武漢後,根據信中的位址找到了王爾琢租的房子,可她等了很久一直都不見丈夫的面。她哪裡知道,此時她的二公正在南昌進行着一場載入史冊的戰鬥。

後來鄭鳳翠的盤費快要用盡時,她隻得帶着女兒離開武漢回家了。臨走前她留下一封信,從丈夫所租房子的門縫塞了進去。

真是造化弄人。鄭鳳翠剛走數日,王爾琢便回到了武漢。當他看到妻子的留言時,是十分痛惜。夫妻分别三年多,唯一一次會面的機會就這樣給錯過了!于是他提筆給父母寫了一封家信:

“鳳翠母女此次來漢,未謀一面,深為憾事。兒何嘗不想念着骨肉的團聚,兒何嘗不眷戀着家庭的親密。但上海、長沙烈士們殷紅的血迹燃起了火,亂葬崗上孤兒寡母的哭聲斬斷了兒的萬縷歸思。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發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兒已決意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鳳翠娘家父母雙亡,望大人善待兒媳,見鳳翠如見兒一般……”

王爾琢發妻,與夫厮守28天守寡27年,改嫁時抱着前夫照片哭一夜

然後,王爾琢擦幹眼淚,重整行裝,開始了新的征程。此後的一年裡,他随朱德帶領南昌起義餘部參加湘南暴動,一路征戰到達井岡山,同毛澤東會師。然後為了開創和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他帶領部隊浴血奮戰,立下赫赫戰功。

鄭鳳翠在家看到王爾琢的信時,也是唏噓不已。但她也是重新收拾心情,繼續在期待中過日子,不辭勞苦地照顧公婆,撫養女兒……

那時的鄭鳳翠是真的累,公婆年紀大了,她一個人裡裡外外地操勞,甚至還要到田地裡忙活。因為王爾琢的大哥不管家,結婚分出去之後,經常不回來。看着兒媳婦實在太累了,病床上的公公便讓鄭鳳翠找個長工,幫助打理農活。鄭鳳翠斷然拒絕了,她說,二公臨走時交待過,不能剝削窮人,我們甯肯地裡荒蕪也不能再請長工了。于是山地不種了,鄭鳳翠征得公公同意後,變賣一些土地補充家用。

1928年9月,當年僅26歲的鄭鳳翠再次得到丈夫的消息時,王爾琢已經為革命犧牲。當時王爾琢被叛徒袁崇全殺害,年僅25歲。鄭鳳翠是悲痛欲絕,幾近崩潰。她同丈夫5年婚姻,卻隻相守5個月,事實上僅厮守了28天,二公已經奔赴黃泉!她真的也不想活了。

王爾琢發妻,與夫厮守28天守寡27年,改嫁時抱着前夫照片哭一夜

在公婆的安慰下,鄭鳳翠堅強地挺了下來。日子還得過,丈夫是為革命犧牲的,留下年老的公婆,年幼的女兒,我不管誰管?這位曾經的大家閨秀,千金小姐咬咬牙,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然而,禍不單行,數月之後,1929年春,公婆在喪子之痛中相也繼離世了。這讓鄭鳳翠十分痛苦,她在二老的墳前,終于哭喊出來:“我的命怎麼這般苦啊!”自此,這個家就剩她和小女兒相依為命了。

(三)獨女夭折再喪子

在那個女人沒有地位的年代,如果一個女人喪夫之後,再失去公婆,簡直是一種災難。因為她将面臨被驅逐的命運。

王爾琢父母去世之後,王氏家族的人便來找事了。他們勸鄭鳳翠:趁着自己年輕,找個好男人改嫁吧,生個兒子,将來也是個依靠!

他們其實是沖着王爾琢的遺産來的,雖然鄭鳳翠已經變賣了不少田地,但手頭還是有十幾畝地,這在當時的農村仍然是富有的,叫他們怎不眼紅呢?

面對族人的不懷好意,鄭鳳翠意志很堅定,她堅決不改嫁,她不能對不起丈夫王爾琢,她發誓要把王家的血脈撫養長大!

可那些王氏族人還是來糾纏。最終,鄭鳳翠不得不拿出殺手锏。她把堂兄弟鄭洞國的名頭拿來,才鎮住了那些人。鄭洞國是王爾琢的生前好友,想當年他是跟王爾琢一塊考上黃埔一期的。隻是後來鄭洞國選擇了為國軍效力(他後來也成了著名愛國将領)。當時的鄭洞國已經是國民黨的一個進階軍官了。畢竟得罪不起當兵的,鄭鳳翠的族人才不再糾纏她。

就這樣鄭鳳翠辛辛苦苦十幾年,終于把女兒王桂芳養大了。可到1945年,43歲的鄭鳳翠又遭到了一個極大的打擊。已經20歲的女兒王桂芳因患膽囊炎不治而亡!此生唯一的安慰,唯一的希望,丈夫唯一的骨血失去後,鄭鳳翠是肝腸寸斷!此時,她真的是失去了活下去的念想。

可是,痛定思痛,鄭鳳翠還是堅強地站了起來。她不想今生就此罷休。

不行,得讓王家這一脈傳承下去,要不對不起我的二公。于是鄭鳳翠找到王家的族長,想過繼一個兒子為王爾琢延續香火。第二年,鄭鳳翠過繼了王爾琢的堂兄弟王爾聖的兒子、15歲的王葵祚為繼子,并且舉行了“立祠”儀式。

自此,鄭鳳翠重拾生活的信心,她對王葵祚視如己出,精心撫養他長大。王葵祚也很懂事,在繼母的照料下,健康成長,後就讀于石門九澧中學(現石門一中前身),成績十分優秀。

建國後,日子終于穩定了,王葵祚也長成了一個健壯的小夥子,鄭鳳翠是打心眼裡高興。然而,不幸再次來臨。鄭鳳翠的命運簡直同餘華的作品《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貴一樣悲慘,她在相繼失去丈夫、公婆、女兒之後,又失去了過繼來好不容易養大的兒子。

後來,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繼子王葵祚參軍,當了飛行員。1950年 抗美援朝戰争爆發,王葵祚要以沒有見過面的父親王爾琢為榜樣,上戰場殺敵立功。鄭鳳翠是真的不忍,但為了大義,還是讓兒子上了戰場。入朝後,王葵祚被選拔為志願軍首批空軍飛行員。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空戰中,王葵祚英勇戰鬥,壯烈犧牲,年僅22歲。他比父親王爾琢的生命還要短暫。這讓母親鄭鳳翠再次悲痛欲絕……

王爾琢發妻,與夫厮守28天守寡27年,改嫁時抱着前夫照片哭一夜

此時的鄭鳳翠已經50歲,她萬萬沒有想到,年到半百之時,再遭磨難。然而,她的磨難仍沒有結束……

(四)一把杏仁寄天堂

丈夫和兒子均為國捐軀,這讓鄭鳳翠成了烈士遺囑,得到了國家的照顧。按說此後鄭鳳翠該享幾年福了吧。可事情沒那麼簡單。

因為鄭鳳翠娘家和婆家在之前都是地主或者大戶人家,是以在土改時,她家自然受到波及。比如被沒收土地,家庭成分劃為地主等,此不多講。但鄭鳳翠也是以受到歧視,比如說她之前靠收地租生活,是寄生蟲等。不過因鄭鳳翠是烈士家屬,在縣長的極力保護下,她所受的打擊被降到最低,而且得到了國家補發的每月四萬元(舊币,1萬元折合現在人民币1元)的撫恤金。

然鄭鳳翠也被迫搬出老屋,到王耳峪一個小山坳的破瓦屋裡居住。那裡很偏僻,山坳裡甚至有野獸出沒,每天夜裡能聽到野豬的叫喚。一天夜晚,她去開會,半路上還碰到一隻狼。幸虧她手拿火把,才把狼吓跑了。

她上了年紀,一個人孤苦伶仃,生活确實可憐。後在當地政府的支援和準許下,1955年,53歲的鄭鳳翠改嫁了,和同族小她一歲的叔伯兄弟王爾奎走到了一起。

這在當時是完全可以了解的。不過在鄭鳳翠看來,她是違背了自己的初心,“背叛”了夫妻王爾琢,心中非常難受。在同王爾奎結婚的前一個夜晚,鄭鳳翠傷心地抱着王爾琢的遺像哭了整整一夜。她說對不起二公,請二公原諒她……

自王爾琢犧牲以後,鄭鳳翠艱難守寡27年,至此終于找到一個老伴,過上了相對安穩的生活。我們在此隻能為鄭鳳翠祝福!

好人好報,鄭鳳翠再婚後,同王爾奎感情很好,兩人相敬如賓,生活很和睦。尤其是,王爾奎的兒媳婦覃冬元對鄭鳳翠也很好,兩人情同母女,共同生活了34年,婆媳之間沒有發生過不愉快。當然,鄭鳳翠對于丈夫的孫子們也很疼愛,還用自己的撫恤金為他們交學費,買新衣等,一家人其樂融融。

在上世紀60年代,鄭鳳翠因曆史原因再次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但她仍頑強地挺了下去。可她仍沒有躲過“徐福貴”的命運,那場曆史風波剛過,1977年,在鄭鳳翠在75歲時,老伴王爾奎也先她離世了。鄭鳳翠老人這一生可謂磨難坎坷衆多。可她沒有被命運打敗,在繼兒孫們的陪伴下又堅韌地活了11年。

1988年農曆六月,鄭鳳翠老人溘然長逝,享年86歲。老人一生清貧,什麼也沒有留下。家人清點她的遺物時,卻在一個首飾盒裡發現了60顆杏仁。

王爾琢發妻,與夫厮守28天守寡27年,改嫁時抱着前夫照片哭一夜

那是鄭鳳翠對丈夫王爾琢的紀念,截止那年,王爾琢已經犧牲了60個春秋!王爾琢生前喜歡吃杏仁,鄭鳳翠一直沒有忘記夫妻這個習慣,她每年都要為丈夫攢下一顆杏仁,她相信她的二公會在天堂裡收到她的禮物的。

鄭鳳翠老人去世後,全村老幼一千多人,以及官橋國小(今王爾琢國小)師生300多人,都來為老人送葬。鄉政府的挽聯是:

“一代先烈血灑井岡山,英雄遺孀譽滿商溪河”。

村委的挽聯是:

“琢公本乃人中傑,鄭嫂是為女中鳳”。

家人按鄭鳳翠生前遺願,把她安葬在她年輕時和王爾琢經常遊玩的安山青松嶺下,墳墓正對着當年王爾琢離家去幹革命時走過的那條大路。

鄭鳳翠要永遠為夫妻等候,今生結束,再盼來世。在鄭鳳翠的心中,她的二公依然是二十歲的模樣,依然是英俊挺拔,玉樹臨風……

(文/說曆史的女人·濯雪)

附:開篇所提到的有關王爾琢的事迹見“說曆史的女人”第1805期——他:初試何叔衡贊,複試毛澤東贊,入校周恩來贊,出校蔣介石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