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美援朝:能派到北韓的大将很多,為何說隻有彭總能打成這樣?

抗美援朝:能派到北韓的大将很多,為何說隻有彭總能打成這樣?

抗美援朝:能派到北韓的大将很多,為何說隻有彭總能打成這樣?

彭德懷和毛澤東

決定入朝參戰前,毛澤東的壓力很大,政治局内支援出兵的人很少,而且,大家提出不參戰的理由都很充足。一向堅持“真理在少數人手中”的毛澤東,這下也犯了難。

但在最關鍵的時候,風塵仆仆從外地回來參加政治局會議的彭德懷,力排衆議堅持出兵,給毛澤東吃了一顆定心丸。于是,彭德懷在毛澤東的心目中,成為志願軍司令員的不二人選。

其實,當時軍中能征善戰的進階将領很多,有林彪和粟裕這樣指揮過百萬大軍的,有劉伯承這樣足智多謀的,有陳赓這樣見多識廣的,有徐向前這樣用兵如神的,甚至不以軍事見長的陳老總也主動請纓,要求入朝作戰。

單純從指揮造詣和軍事藝術看,彭德懷并不是那個最合适的人,但為什麼毛澤東最終派他率軍跨過鴨綠江?又為什麼說如果不是彭德懷的話根本打不出這種戰果?

抗美援朝:能派到北韓的大将很多,為何說隻有彭總能打成這樣?

周恩來和彭德懷

在決定志願軍的統帥人選時,毛澤東曾有過“幸福的煩惱”,因為解放軍大将太多,剛剛經過解放戰争的洗禮,派誰不派誰不好選,毛澤東也曾為此再三猶豫過。

像陳毅這樣主動請纓但被毛澤東否決的人自然不必說,畢竟陳老總主要的特長是坐鎮;也不必說陳赓這樣的大将之才,他當時在越南搞援助,一時回不來;單說軍中的幾位戰神級人物,個個都有過人之處。

首先是林彪,這也是毛澤東最優先考慮的人物。林彪在解放戰争中有如神助,三大戰略決戰就指揮了兩個,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解放了大半個中國。要論指揮大兵團作戰,恐怕沒人比他更合适的。

抗美援朝:能派到北韓的大将很多,為何說隻有彭總能打成這樣?

彭德懷、朱德、葉劍英、聶榮臻和陳毅

其次是粟裕,作為和林彪并列的戰神級将領,粟裕在解放戰争中的功勞不比林彪差,淮海戰役創造一戰殲敵55萬的記錄,可謂前無古人,後估計也不會有來者。林彪曾經不無嫉妒地說:“粟裕盡打神仙仗!”

劉伯承成名甚早,從南昌起義的參謀團團長,到紅軍總參謀長,從八路軍129師師長到解放軍中野(二野)司令員,他的實踐經驗極為豐富,而且是軍事理論的天花闆,軍中無人能及。

另外還有最早率大兵團作戰的紅軍戰神徐向前,我個人認為他最神的在于解放戰争,隻帶了幾萬民兵武裝就拿下固若金湯的山西,順帶消滅了閻錫山30萬裝備強悍的晉綏軍,這才是本事!

抗美援朝:能派到北韓的大将很多,為何說隻有彭總能打成這樣?

粟裕和林彪

能派去北韓的戰神雖然多,但毛澤東經過一一考慮,發現這些人都有一個緻命的問題:長期的勞累使他們的身體都出現了嚴重問題。

劉伯承早在戰争年代就失去了一隻眼睛,現在僅存的一隻眼睛眼壓過高,無法正常工作;徐向前則在太原戰役期間就病倒了,嚴重的偏頭痛和肋膜炎還要折磨這位山西元帥好幾年;而粟裕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如果不把飯菜擺成一條線,他就沒法吃。

身體不行,就沒法正常工作,更何況是去北韓和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扳手腕。

抗美援朝:能派到北韓的大将很多,為何說隻有彭總能打成這樣?

彭德懷、周恩來和朱德

思來想去,入朝人選被毛澤東一一排除,正當他為此頭痛的時候,彭德懷猶如從天而降,毛澤東鼓掌大笑:真天助我也!

毛澤東曾經最看好林彪,但林彪一是身體不好,自從抗戰中被友軍誤傷之後,就一直沒好利索;更關鍵的是,林彪并不支援入朝作戰!

而彭德懷不僅軍中職務和資曆要超過林彪,更主要的是他支援毛澤東的出兵主張!更何況,彭德懷用兵和他的脾氣一樣,剛猛而淩厲,頗有百萬軍中取上将首級的氣勢。新中國剛剛成立,正要借這種作風為國立威,而彭德懷就成了志願軍司令員的不二人選!

抗美援朝:能派到北韓的大将很多,為何說隻有彭總能打成這樣?

彭德懷和金日成

事實上也是,林彪用兵過于謹慎而魄力不足,粟裕為人過于謙遜而不夠硬氣,劉伯承已然處于半隐退狀态,而徐向前平生帶兵則基本沒有超出過10萬!

最終的戰争結果證明,毛澤東的眼光沒有錯,彭德懷在與強大到極點的美軍一決高下的過程中,絲毫不落下風,最後逼得美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這大概是美軍為數不多的沒有取勝的戰争。

彭德懷此戰創造了一個“唯一”:他是軍中唯一的一個連續與世界強國過招且不落下風的進階将領,彭總之強,可見一斑!

抗美援朝:能派到北韓的大将很多,為何說隻有彭總能打成這樣?

彭德懷和張宗遜等西野上司

那麼,我們說非彭德懷打不到這種戰果,有何證據嗎?

如果派林彪或粟裕等人統率志願軍入朝作戰,前三次戰役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差别,關鍵是第四次戰役。

第三次戰役後期,美軍開始學會有序撤退,結果蘇方和朝方開始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要求志願軍趁勝追擊,把美軍趕進大海喂鲨魚,但彭德懷頂住了這種壓力,回國怒闖毛澤東的卧室,痛陳利害,否則志願軍不知要多多少無謂的損失——如果不是以彭德懷勇于堅持原則的勇氣,事情可能會糟得多。

同時,如果不是彭德懷在國務院辦公會議上大發雷霆,要求改善志願軍的後勤狀況,北韓的補給情況可能仍然得不到改善。

抗美援朝:能派到北韓的大将很多,為何說隻有彭總能打成這樣?

彭德懷在天安門城樓上

我們說作為三軍統帥,指揮戰鬥隻是一方面的要素,指揮員個人的性格可能在某種情況下更關鍵,更具決定性,這個規律越到關鍵時刻越明顯,彭德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幸虧當初是彭德懷挂帥入朝的,他的果斷、剛毅和百折不撓的勇氣也正是志願軍的勇氣,有彭德懷,可謂中華之幸。

抗美援朝,作為上個世紀最重要的世界标志性事件,已經過去近70年了,無論是毛澤東還是彭德懷等人均已作古,如今的中國已經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假如老革命家們看到今天的中國,九泉之下定會欣慰,因為這正是他們為之畢生奮鬥的目标!

抗美援朝:能派到北韓的大将很多,為何說隻有彭總能打成這樣?

彭德懷和周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