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皮鞋大王”到官員再到全國房企35強掌舵人,沈玉興的傳奇人生

作者:公孫宇看世界

在桐鄉市區的景雅路上有一家叫“東方醫院”的私立醫院,已經在桐鄉存在很多年了。

從“皮鞋大王”到官員再到全國房企35強掌舵人,沈玉興的傳奇人生

多年以前景雅路是桐鄉通往杭州的320國道桐鄉段其中的一部分,東方醫院租賃的這一幢建築當年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足佳大廈,整幢藍色玻璃幕牆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閃現着迷人的光彩。

足佳大廈的主人就是沈玉興。

2020年10月20日,全球最大的财富榜排榜機構胡潤研究院釋出《2020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這是胡潤研究院自1999年以來連續第22次釋出“胡潤百富榜”。

在這張榜單上,沈玉興(已改名為沈天晴)以95億元人民币的身價在居住城市為嘉興的富豪中排名第五。

多年的持續深入耕耘,讓沈玉興所帶領的佳源集團在房地産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佳源集團連續多年榮獲“中國房地産開發企業50強”稱号,佳源集團開發的樓盤幾乎等同于高品質的代名詞,深受老百姓的信賴。

(一)

沈玉興,浙江省桐鄉縣青石鄉人,1959年出生,那是“三年困難時期”開始的第一年,大饑荒的年代,注定了艱苦的成長環境。

這個農家的獨生子,有着同他父親一樣的厚嘴唇、黑皮膚,卻沒有繼承他父親那不聲不響、安分守己的性格。

1973年,國中畢業的沈玉興在父親的勸說下無奈放棄學業,回到鄉下。

頭腦靈活的他不甘心做一輩子農民,經過努力在村裡找了一份會計工作。

做了會計,他還是“不務正業”,為了貼補家用,他開始鼓搗筆杆子給鄉裡的廣播站投稿,按照當時的政策,凡是被廣播站錄用的稿件,可以獲得4角錢的稿費。

沈玉興确實下了一番功夫,他的廣播稿總是能被廣播站錄用,創下平均7天發表一篇的高産紀錄。

寫稿的過程無形中鍛煉了他對事物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當然文筆更加的流暢自如了。

1979年,村裡的鄉鎮企業接連倒閉,此時,一直有創業想法年僅20歲的沈玉興,初生牛犢不怕虎大大咧咧地站了出來,開始參與籌建東田皮鞋廠,并且把皮鞋産品命名為“足佳”。

青石鄉的鄉村工業從這裡開始起步,屬于沈玉興個人的人生第一次輝煌即将登場。

雇傭了10多個村民,靠3000元貸款起家,廠房就是不到100平方米的簡陋平房,從作坊式的皮鞋廠發展到青石鄉經濟效率最好的骨幹企業,沈玉興的東田足佳皮鞋廠隻用了兩年時間。

1981年,沈玉興又不“安分”了。

他雄心勃勃地向鄉政府打報告,建議把全鄉的皮革企業統統合并起來,并由他牽頭組建成立一個青石皮革公司。

“大魚要吃小魚了,沈玉興的野心也太大了。”鄉裡村裡議論紛紛,反對之聲不絕于耳。

面對指責,沈玉興自己卻底氣十足地坦然說道:“不可能人人都能成為将軍元帥,但我是可以的。”

從此後他的人生經曆來看,他也确實對得起自己的這份自信,顯然這不是一種盲目的自信,而是建立在對自己清晰認知的基礎上的。

“鄉鎮企業是‘鳥類型工廠’,技術靠退休上海師傅、供銷靠朋友,消息靠小道。面對競争,随時可能被擠垮。”

沈玉興苦口婆心地向鄉政府上司和鄉裡其他皮革企業宣講不協作、不配套的種種弊端和大家聯合起來的優勢、好處,并和有關人員起草了組建公司的方案。

最終,青石鄉黨委政府采納了沈玉興的建議,1982年1月,青石皮革公司正式成立,沈玉興被任命為總經理。

公司成立後,打破了原有生産隊的界限,全鄉10個村都建立了制鞋廠,大做“一條龍”的文章。

“足佳皮鞋匠,三天出小樣,五天大批量,七天上市場,足迹留四方。”

經過幾年的拼搏,足佳皮鞋進入了北京、上海等各大市場,在全國20多個省市建立了150多個銷售網點,“足佳,足佳,走遍天下”的廣告宣傳深入人心,青石成為“制鞋之鄉”。

從一家毫不起眼的鄉鎮企業發展成為浙江省規模最大的專業制鞋集團型企業,桐鄉青石皮革公司隻用了三四年的時間。

現在名氣很大的溫州鞋企奧康、紅蜻蜓等在那個時候根本還沒有創立,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當年沈玉興的眼光和改革的魄力。

“皮鞋大王”沈玉興成為遠近聞名的新聞人物,他帶領青石人的創業故事被報紙、電台、電視台連篇累牍地報道,連浙江省委機關報《浙江日報》也曾專門發文号召全省鄉鎮企業向步鑫生、魯冠球、沈玉興學習。

能夠和步鑫生、魯冠球這樣的銳意改革标志性人物并列,足以表明當年沈玉興的火熱程度了。

(二)

1984年,沈玉興調任青石鄉黨委書記,25歲的他成為當時桐鄉最年輕的鄉鎮黨委書記,這是他短暫仕途生涯的開始。

受限于當時的時代背景,沈玉興的官員經曆最終以黯淡收場,他也是以經曆了人生中難得的沮喪時刻。

上任後,他大膽提拔任用了一批年輕的廠長、經理,并直接促成了嘉興市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前進鞋業有限公司的成立。

1984年底,嘉興市委組織部上司突然找到正在電大讀書的沈玉興,說要調他到嘉興市鄉鎮企業局做副局長。

經過斟酌,沈玉興委婉推辭,列出了自己的三個不足之處:年紀偏輕,隻有虛歲26歲;從政經驗偏少,隻做過兩年多的鄉鎮幹部;學曆偏低,隻有國中畢業。

但調令還是如期而至。

趕赴任職後,為了學習蘇州模式,沈玉興親自帶班,到蘇州鄉鎮企業局挂職當副局長。

挂職鍛煉結束以後,沈玉興連續寫了15篇總結文章,歸納出很多可以借鑒蘇州模式的經驗,時任浙江省省長的沈祖倫專門作了批示,省鄉鎮企業廳也點名請他去作報告。

1988年4月,沈玉興調任嘉興市人民政府駐深圳辦事處主任。

沈玉興一行5人帶着意氣風發的心情坐上了開往深圳的飛機,準備大幹一場。

可下了飛機他們就傻眼了,所謂的辦事處連個固定的辦公地點都沒有,辦公、住宿都隻能在十幾元錢一天的招待所裡解決。

後來,他們用借來的5000元資金租了當地農民的房子,“嘉興駐深圳辦事處”算是有了辦事處。

“特區特區,特事特辦,實業為本,貿易開道。”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頭腦活絡的沈玉興把内地的白廠絲運到深圳,再轉手賣給香港客商,一年多就賺了200多萬元,馬上給辦事處解決了辦公樓的問題。

這裡我們再一次領略到沈玉興不凡的經商才華,這也為他最終離開政界回歸商界埋下了伏筆。

這些現在看來再正常不過的“生意經”,在那個年代卻是冒着極大風險的“擦邊球”,給沈玉興帶來了很多的麻煩,甚至引來了市裡5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

最終沈玉興的經商行為被定性為“倒賣白廠絲,投機倒把”,給予黨内警告處分,責令在嘉興市機關黨員大會上作檢讨。

令沈玉興等人哭笑不得的是,沒過幾年,“投機倒把罪”就成為了曆史名詞,人們開口閉口說的都是商品流通了。

這段經曆留給沈玉興妻子的回憶是,“受處分後的沈玉興回到家裡哭了,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看到他流淚”。

再後來,沈玉興主動打了辭職報告。

當時有省上司私下對他說,你可是嘉興撤地建市後第一個辭職下海的官員,希望能再認真考慮一下。

此後3個月,周圍的人發現沈玉興失蹤不見了,“當官找不到感覺”的沈玉興一個人躲起來左思右想,流過委屈的淚水後覺得“自己還是能遊水”。

(三)

于是沈玉興重新走上了經商的道路。

1991年,他創辦了足佳貿易公司。

在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以後,沈玉興決定殺入房地産行業,于1995年在嘉興市區的一幢商住小樓裡創辦了佳源房地産公司,這就是佳源集團起步的地方。

沈玉興對房地産行業有着天生的興趣,在深圳工作的時候就與房子打過交道,在那個時候已經看到了房地産的曙光,他覺得這是一個朝陽行業。

沈玉興認為,房地産開發商必須對作為老百姓安身立命之所的房子品質負責,他認為住房隻有品質好了才能赢得客戶的信賴,進而形成口碑效應,吸引更多的購房者。

是以,從佳源房地産公司成立之日起就把住房品質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堅持對住房品質的嚴格把關,精益求精,孜孜以求。

伴随着嘉興市區丁香花園、巴黎都市、羅馬都市等一批精品樓盤的相繼問世,迅速打響了佳源集團的知名度、美譽度,公司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2009年,佳源集團上榜“中國房地産百強企業”,成為嘉興市唯一一家上榜的房地産企業。

2013年,跻身中國房地産開發企業50強,榮膺中國房地産開發企業品牌價值50強。

從“皮鞋大王”到官員再到全國房企35強掌舵人,沈玉興的傳奇人生

......

創業的路上永遠沒有終點,作為佳源集團的掌舵者,沈玉興正規劃着公司未來的布局和發展。

縱觀沈玉興傳奇的過往經曆,大起大落背後,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永葆于内心的銳氣與自信。

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在别人都将你認定是失敗者時,要認定自己是成功者;當所有人都認定你是成功者時,要警惕失敗的風險。堅定内心的信念,不為環境所左右。

在某次訪談中,沈玉興隆重推薦了一本對他産生很大影響的書,書名叫做《産生奇迹的行動哲學》。

從“皮鞋大王”到官員再到全國房企35強掌舵人,沈玉興的傳奇人生

他的原話是這麼說的:

人總要有點夢想,我這邊給你們推薦一本書叫做《産生奇迹的行動哲學》,人一定要花費超過你能力百倍的努力去實作你的夢。

書裡面有一個故事我現在還記得,大緻意思是一個人拉着滿滿一車的行李在搖搖晃晃地上坡,我想,你大概會去幫助推一下吧。

相反,如果是空車,大家肯定不會去幫忙。

這說明什麼呢?

自助者天助,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

人的成功來源于不斷的拼搏,不要去埋怨客觀事件。

同樣的天,同樣的地,同樣的事件,也會産生不同的人。

這樣的一番感慨何嘗不是沈玉興對自己奮鬥人生路的總結呢,不論做什麼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股子幹勁和實際行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