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5個時刻為孩子“撐腰”,将成為他一生的“光”

作者 | Ms懂

我們都希望培養一個眼裡有光、内心富足、能勇敢做自己的孩子,他也許不成功,但他的内心一定是充盈而幸福、平靜而自由的。

而擁有這樣特質的孩子,還有什麼是他戰勝不了的呢?

父母的養育方式,直接影響了一個孩子的性格、眼界和為人處世,甚至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在孩子心中,父母是自己的世界,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決定他能否愛自己,認同自己。

教育孩子懂是非,确實很重要。

但在孩子最需要父母伸出援手的時候,你的及時回應和幫助,将是對孩子自尊、自信和安全感的守護。

這5個時刻為孩子“撐腰”,将成為他一生的“光”

這個世界不會總是鮮花和陽光,當孩子窺見生活的陰暗,被他人的惡意所傷時,父母一定要“強”。

不是強詞奪理,也不是恃強淩弱,而是做孩子頭頂的傘,身旁的樹,成為孩子強大的依靠和力量的源泉。

下面這5個時刻,請為孩子“撐腰”,這将是他一生的“光”!

當孩子的玩具被搶時

幫他要回來

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玩具被搶的經曆。

這5個時刻為孩子“撐腰”,将成為他一生的“光”

在知乎的相關提問中,有無數網友表示對小時候玩具被搶,自己卻無能為力的痛苦還記憶猶新。

而他們更痛苦的是,愛自己的父母沒有站在自己這一邊。

在我們大人眼裡,一件不起眼的玩具不算什麼,大不了再買一個。

是以或是為了面子,或是為了教育孩子“分享”,常常采取遷就對方、息事甯人的态度。

但是對孩子來說,一個普普通通的玩具,它可能是孩子最親密的朋友,可能印刻着孩子最珍貴的記憶,也可能是孩子尋求安全感的重要媒介。

這樣的“分享”,真的太讓人受傷了。

這5個時刻為孩子“撐腰”,将成為他一生的“光”

事實上,在我看來,比起動不動就強迫孩子“分享”,教會孩子界限感更加重要。

因為,丢掉了界限感,就等于背叛了自己。

在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客觀公平地加以引導。

比如我家老二小的時候,被别人搶了玩具,我會告訴她:

“這是你的娃娃,你有權利保護她,如果你不希望小朋友一起玩,可以自己去要回來,也可以讓媽媽幫忙要回來。”

如果她想玩别人的東西,我會說:

“這是小朋友的,你想玩的話要經過小朋友同意才可以,你去跟她商量一下吧。”

如果别人不願意跟我的孩子分享,無論她怎麼傷心哭鬧,我也隻是平和地告訴她:

“哦,這樣啊,那媽媽也沒有辦法了,小朋友有權利保護她的玩具。

我們可以等一下再來跟小朋友商量,或者我們去玩别的好嗎?或者你也可以試着用自己的玩具跟她交換來玩?”

其次,尊重孩子的選擇。

在家裡來客人之前,我會告訴孩子,今天有什麼樣的客人會來,會帶一個多大年齡的小朋友,你覺得可以一起分享的玩具就擺出來,不想跟别人一起分享的就先收起來。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将來面對欺淩和掠奪,隻會逆來順受的人,那麼:

當你孩子的物品被小朋友看中,請一定不要急着“寬容大度”,去教孩子謙讓。

這5個時刻為孩子“撐腰”,将成為他一生的“光”

如果,你想讓孩子在未來無論遇到何種困難或挫折,都能坦然面對,不自棄自傷,那麼:

當孩子因守不住東西哭着求助時,請一定要幫他拿回來,讓孩子明白,不要怕,爸爸/媽媽在。

當孩子被比較時

給予他及時的肯定

似乎隻要有孩子的地方就會有比較,周末朋友聚會:

朋友甲:

“我們家孩子可厲害了,這次又拿了第一!你們家孩子呢?這次是第幾?”

朋友乙:

“哎喲,你們家孩子成績好,我們家那個不成器的,都快墊底了!”

朋友丙:

“我們家啊,雖然沒拿第一,但是這次進步了好幾個名次,也努力了,也有收獲了,孩子很棒了!”

其實,對于孩子之間的比較,無論是誇還是損,在别人耳朵裡,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

但是到了孩子那裡,便不隻是進入孩子的耳朵,更進入了孩子的心裡。

這5個時刻為孩子“撐腰”,将成為他一生的“光”

你的損,便是在打擊孩子,讓孩子也去“否定”自己。

但是,你的撐腰、你的誇獎,也是在給孩子信心。

這個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遺憾的是,有些家長并沒有認識到這個道理,反而吝啬自己可以給予孩子欣賞的目光,用“比較”為孩子埋下了“自卑”的種子。

大學時期,在做家教的時候遇上了一個“愛比較”的媽媽。

這位媽媽經常拿她的兒子和他班上最優秀的同學比較。

每到學校各種大考結束後,都可以聽到她罵兒子的聲音。一邊比較,一邊數落自己的孩子。

久而久之,我越來越少看見她兒子臉上的笑容了。

在和孩子談心後才知道,他因為媽媽經常拿自己和優秀的同學比較,他覺得自己很笨,是以心裡很自卑。

愛孩子最好的方式從來都不是比較。

而是給予他鼓勵、包容、尊重、愛以及懂得挖掘他的優點,引領他向優點發展。

請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隻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

當孩子犯錯時

跟他一起“打敗問題”

每一個孩子都會犯錯。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咄咄逼人的态度,把孩子置于孤立無援的境地。

而赢得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态度,告訴孩子:

我愛你,并且會永遠和你站在一起。

這5個時刻為孩子“撐腰”,将成為他一生的“光”

同樣是面對孩子的問題,下面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我們效仿:

有位媽媽曾經留言說6歲的兒子和小朋友玩,不小心把鄰居家的電瓶車碰倒,把後視鏡摔壞了。

媽媽看到後很生氣,但其實孩子更害怕。

她忍住沒有責怪孩子,反而蹲下來告訴他:

“别怕,媽媽在這兒,媽媽陪你一起去跟叔叔說。”

她陪着孩子去鄰居家道歉賠償,人家沒有責怪,反而誇孩子懂事。

媽媽說:

“孩子做錯事,比起指責,更需要的是幫助。

那個時候如果連我都不站在他這邊幫助他的話,他才是最無助的吧。”

孩子犯了錯、闖了禍不可怕,爸爸媽媽可以陪他一起去面對,去承擔。

有了父母的愛和信任,孩子才有力量對抗全世界。

正如有句話所說:

“和孩子站在一邊打敗問題,而不是和問題一起打敗孩子。”

孩子犯錯,你可以批評,可以懲罰。

但是一定要他知道,你是一如既往地愛他支援他的,是他最強大的支撐。

當孩子被嘲笑時

幫孩子正确解讀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曆過被嘲笑的階段,尤其是年紀小的那會兒,很多東西都不懂的時候。

也許嘲笑者是沒有惡意的,隻是玩笑或者娛樂,

但是作為被嘲笑者,往往會經曆失落與痛苦。

這5個時刻為孩子“撐腰”,将成為他一生的“光”

孩子遇到嘲笑,父母不要去攻擊嘲笑者,而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

讓他勇敢面對,确實是不好的地方就改正,沒錯的地方也不必害怕。

影響孩子的不是别人的态度,而是你對别人态度的解讀。

你可以這樣跟孩子溝通:

1. 每個人都會受到冷嘲熱諷,這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2. 當有人嘲弄你的時候,他們一定是看上去不友好,刻薄的。其實你嘲諷别人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3. 但也說明他們對你有興趣。

4. 你也可以讓你的孩子精神勝利。

如果有人惡意嘲弄你,你可以想象他們是光身子的,光嘟嘟的,他們很可笑,但你不要告訴他們。

你要讓孩子感受到他是值得被愛的,他是重要的、強壯的、有能力的。

我們要珍視孩子本來的樣子,珍視他的與衆不同,這樣他才可能不成為攻擊對象。

當老師批評孩子時

不要放大缺點,抹殺優點

如果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不要一味地讨好老師:

“老師您說的太對了,我這個孩子就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讓人很不省心,希望您以後多批評指正”。

這樣會放大孩子的缺點,損害孩子的形象,打擊孩子改善問題的積極性,

甚至還當着老師的面,給孩子貼上了不好的标簽。

要知道,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很多時候是基于更好的班級管理,如果隻是依賴老師的評價就給孩子定性是很不責任的行為。

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越來越糟糕,問題恰恰出在父母和老師過分一緻的态度上。

一個在外面已經遭受過攻擊和指責的孩子,最渴望的無非是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得到安慰的孩子,内心會自然生出内疚,幫助他們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

相反,假如回到家,父母還跟老師一樣,扮演着高高在上的“審判官”。

試問他的負面情緒,将如何安放?

我們要把老師的評價和回報正向加工後再傳達給孩子,同時還要跟孩子深度溝通下面幾個問題:

1. 你覺得這樣說對不對?是非判斷

2. 你覺得為什麼這樣說?啟發認知

3. 你覺得說的是這樣的嗎?獨立思考

4. 你覺得怎樣做可以避免這樣呢?價值判斷

當孩子接受不了老師的批評時,還可以這樣跟孩子溝通:

想要孩子腰杆硬,一定要做一個會“撐腰”的父母!

别小看父母每一次對孩子的“撐腰”。

在恰當的時機中,這是對孩子自尊、自信和安全感的守護。

唯有孩子深知自己一路有父母的庇護和關照,他才能笃定無疑地走自己的路。

不管遭遇什麼,來自父母的愛,會給他無限力量和底氣,踏踏實實地做自己,活出自己。

以後請多對您的孩子說:

“孩子,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都是愛你的,有困難,我們一起想辦法。”

- END -

直播

你的孩子也能成為奧運冠軍,

隻是你沒有擁有發現孩子天賦的眼睛。

中午 13:00 來郭博士直播間,

讓你擁有發現孩子潛能的眼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