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提克裡特到巴格達,薩達姆是如何走上權力之巅的

作者:神都狸貓

1937年提克裡特的一個小村莊中,有一個叫薩布哈的婦女生下了一個男孩,在薩布哈懷孕的時候她的丈夫和大兒子死于非難,薩布哈于巨大的悲痛中試圖自殺,幸好被鄰居所救。這個婦女把她悲慘的命運歸罪于這個腹中的胎兒,給他起名字叫“薩達姆”,阿拉伯語中“對抗者”的意思。孩子出生後薩布哈直接把嬰兒送給了自己在伊拉克軍隊中服役的兄弟海拉拉,然後轉身另嫁了。

4年後海拉拉因為參與到了反英國的軍事政變被判入獄六年。年僅4歲的薩達姆又被送回到她的母親那裡,而這個時候他的母親已經和他的繼父有了三個孩子,這個家庭對意外到來的薩達姆很是不歡迎。在繼父家裡度過了凄慘的六年後他的舅舅出獄了,于是他的繼父立刻就又把他送到了他舅舅那裡。在他舅舅的幫助下10歲的薩達姆上了國小。1955年海拉拉在巴格達謀得一個國小教員的職位,全家遷到了巴格達。

從提克裡特到巴格達,薩達姆是如何走上權力之巅的

年輕時的薩達姆

那個時候的中東民族主義運動風起雲湧,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争中埃及的勝利徹底點燃了阿拉伯世界的民族熱情,掀起了反抗英法在中東統治的浪潮。埃及雖然在軍事上輸了,但在政治上勝利了,成功收回了蘇伊士運河。我們會在單獨的文章講述蘇伊士運河,順帶談一下網際網路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克拉地峽,竊以為隻要泰國政府的腦子沒有進水,克拉地峽項目就不可能被啟動。帶領埃及獲得勝利的納賽爾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偶像,他被譽為新時代的薩拉丁,他主張的泛阿拉伯主義也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主流。許多年輕人在他的感召下投身阿拉伯民族主義的革命大潮,薩達姆就是在這個時期加入的伊拉克複興黨,複興黨起源于叙利亞,宗旨就是複興泛阿拉伯主義,中心思想就是阿拉伯世界就不應該存在這麼多的國家,而是應該以一個統一的國家存在,伊拉克的複興黨隻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從提克裡特到巴格達,薩達姆是如何走上權力之巅的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東的絕對核心人物——埃及總統納賽爾,左邊那位不需要我介紹了吧

當時伊拉克的情況和埃及驚人的相似,同樣的由英國人扶持的王室統治,同樣的國家重要經濟命脈被英國把持,當時伊拉克油田由英法美荷四國控股的伊拉克石油公司把持,在巨大的石油貿易利潤中伊拉克隻能分得其中的八分之一。就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7月31日,由伊拉克軍隊中兩名少壯派軍官卡塞姆和阿裡夫上司的針對伊拉克王室的政變爆發了,此次政變極為慘烈,除了費賽爾國王的妹妹之外所有王室成員全部被叛亂的士兵打死。而這時的大英帝國早已經是日薄西山了,再也沒有能力像1941年那樣派軍登陸伊拉克重新扶植王室,而且此時的伊拉克王室已經絕嗣了。

但是政變不久卡塞姆和阿裡夫之間就發生了嚴重的沖突,這次政變除了伊拉克軍隊之外在民間的支援者主要是伊拉克複興黨和庫爾德人為主的伊拉克共産黨。複興黨支援的阿裡夫要求伊拉克并入剛成立不久的埃及-叙利亞聯合共和國,或許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一個國家放棄自己的獨立地位去加入另一個國家很不可思議。那如果你知道阿拉伯的曆史以及現代中東各國的起源就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思潮,伊拉克是個英國人把奧斯曼帝國的摩蘇爾、巴格達、巴士拉三個省份強行糅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國家,可以把它了解為中東版的南斯拉夫聯盟。而另一個革命上司者卡賽姆卻很傾向于以庫爾德人為主的伊拉克共産黨,在内鬥中阿裡夫失敗被放逐,複興黨遭到沉重打擊。

1959年複興黨在摩蘇爾發動了反抗卡塞姆的起義,但在庫爾德人支援的卡塞姆的鎮壓下很快失敗,大批複興黨員被殺或流亡。起義失敗的複興黨決定采取刺殺的方式解決卡塞姆,在中國人看來這種方式很兒戲,但是中東地區有刺殺的傳統,比如穆斯林的四大哈裡發中的兩位歐麥爾和阿裡均死于刺殺,這倆人有一個不死對曆史都會有巨大的改變。

刺殺卡塞姆的任務就落到薩達姆的頭上,1959年10月7日,在卡塞姆的車隊穿過大街的時候薩達姆和他的同夥對車隊瘋狂掃射,司機當場就被打成了篩子,他本人也中彈倒在了血泊之中,卡塞姆的護衛随即開始還擊,在戰鬥中薩達姆的腿部中彈,他的一名同伴被當場擊斃,看到卡塞姆倒下薩達姆以為刺殺行動成功了,于是逃離了現場。

誰知第二天他才知道卡塞姆當時隻是胸部中彈,但并沒有死,随之而來的就是全程大搜捕。倉惶之下的薩達姆在他的一個提克裡特老鄉的家裡躲了一晚,但此時的薩達姆惶恐至極他必須回到提克裡特隻有在那裡他才會感到安全。

提克裡特的貧窮程度在普遍貧窮的伊拉克也是排得上号的,那裡的人們刁鑽好鬥但極為抱團,用咱們的話來說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且絕對忠誠于自己的部落。提克裡特人的這一特點也深刻的影響了薩達姆的一生,在他的人生歲月裡隻要感到危險他就會回到提克裡特,哪怕全世界都與之為敵,提克裡特的人們也必然的會保護他,最後的結局也證明了這一點,2003年的伊拉克戰争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于收留薩達姆,隻有他的故鄉依然為他提供了庇護,2003年12月13日薩達姆在他的故鄉提克裡特被抓獲。

從提克裡特到巴格達,薩達姆是如何走上權力之巅的

在法庭上的薩達姆

接下來的事情就像是一段傳奇之旅,因為沒有任何的佐證隻有薩達姆本人的口述, 他帶着負傷的腿部遊過了底格裡斯河。回到提克裡特不久他和一批複興黨成員一共大約500人被轉移到了叙利亞,在那裡薩達姆結識了複興黨的創始人米歇爾·阿弗萊克,此人對薩達姆的從政之路有很大的影響。不久之後這批複興黨成員被轉移到了埃及,在埃及他進入開羅大學學習法律,同時跟他的表妹薩吉達·海拉拉正式訂婚。在阿弗萊克的支援下薩達姆擔任了複興黨開羅支部的負責人,但事實上這一職務名存實亡,因為納賽爾執政下的埃及—叙利亞聯合王國嚴格執行黨禁政策,複興黨被勒令解散,執行這一指令的就是複興黨的創始人——米歇爾·阿弗萊克,這一行為遭到了複興黨内巨大的反對聲,間接了促成了叙利亞阿拉維派的崛起。

1963年2月8日,在複興黨的支援下,被放逐的阿蔔杜勒·薩拉姆·阿裡夫卷土重來再次發動政變。複興黨吸取了前次摩蘇爾起義失敗的教訓,加強了對伊拉克軍隊的滲透。政變的前一天複興黨暗殺了忠于卡賽姆的伊拉克空軍司令,同時支援叛軍的飛機在當天夜間空襲了巴格達機場,炸毀跑道。卡賽姆在得知政變後逃入了國防部大樓,第二天阿裡夫調集了兩個旅的軍隊圍攻國防部大樓,到了第二天卡塞姆被擊斃。此次政變遠比58年政變慘烈,直接死于政變的人數超過5000人,其後執政的阿裡夫政府開始了對支援卡塞姆的伊拉克共産黨的血腥屠殺,在不到一個月内有上萬名共産黨員被屠殺,直到蘇聯以斷交為威脅這種屠殺才平複下來。是以次政變時間處于伊斯蘭曆齋月期間,故稱“齋月政變”。

而當時的薩達姆在複興黨内還是個小透明,他是在電視上才得到齋月政變的消息,在流亡了四年之後他終于可以傳回伊拉克了。齋月政變後阿裡夫成為伊拉克總統,複興黨的首領成為哈桑·貝克爾成為伊拉克總理。哈桑·貝克爾同樣的是提克裡特人,而且還和薩達姆一樣同樣出自阿爾布納瑟部落,還是薩達姆的舅舅海拉拉曾經的戰友。我們說過提克裡特的人極為抱團排外,有了這些關系,傳回巴格達不久的薩達姆就成了哈桑·貝克爾的助手,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屠殺伊拉克共産黨和庫爾德人。在此後的不到一年時間裡,薩達姆指揮下的伊拉克軍隊逐個村莊逐個部落的大規模清洗庫爾德人,除了坦克火炮之外甚至動用了化學武器,制造了超過十萬以上的庫爾德難民。也是這段雙手沾滿了血腥的經曆讓薩達姆學會了一個道理,也是他此後一生中最重要的執政理念——恐懼是最好的征服手段,如果不夠那就繼續殺人。薩達姆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這種暴虐手段,甚至于1979年7月22日的複興黨大清洗中薩達姆居然把過程錄了下來在電視台播放。

但是僅僅九個月後複興黨和阿裡夫就因為政治理念的不和而鬧翻,阿裡夫作為納賽爾的超級粉絲,對納賽爾的政策奉為圭臬,而納賽爾是堅決執行黨禁政策的,很快阿裡夫就對複興黨舉起了屠刀,哈桑·貝克爾被解職,政府内部的複興黨成員或被殺或被捕,所有複興黨掌握的媒體均被取締。複興黨反抗阿裡夫的辦法就是暗殺,任務就落到了有刺殺經驗的薩達姆頭上,行動不出意外的又失敗了,薩達姆被抓進了監獄。但是兩年之後轉機來了,阿裡夫死于意外——他乘坐的直升飛機失事了,阿裡夫死後他的哥哥接位,這個大阿裡夫的手段遠不如他的兄弟強硬,之前被阿裡夫打的奄奄一息的複興黨又開始活躍起來,薩達姆在裡應外合下成功越獄。

從提克裡特到巴格達,薩達姆是如何走上權力之巅的

薩達姆并非軍人,卻總以軍人形象出場

齋月革命的成功也是因為有CIA的支援,阿裡夫上位後投桃報李停止了伊拉克石油公司的國有化程序,這讓美國人大大贊賞,阿裡夫是以自诩為美國在中東世界除以色列和沙特之外的第三支柱。但1967年6月5日的第三次中東戰争結結實實的抽了阿裡夫政府一耳光,在戰争即将爆發之前伊拉克和以色列同時派出了使團通路了美國, 而就在美國人跟伊拉克代表玩外交辭令遊戲的同時,美國政府已經在和以色列代表就即将到來的戰争達成了援助協定,而伊拉克政府則對此一無所知。第三次中東戰争中阿拉伯世界大敗,納賽爾主義即泛阿拉伯主義宣布破産,親美的阿裡夫政府也遭到了沉重打擊。

複興黨趁機提出了“伊拉克人的伊拉克”的口号,并在1968年再次發動政變推翻了大阿裡夫政府,伊拉克複興黨領袖哈桑·巴克爾成為了伊拉克總統。提克裡特的人極為抱團,而且哈桑·貝克爾的兒子又娶了海拉拉的次女為妻,薩達姆又為他做了多年的肮髒事,現在又多了一層姻親關系,哈桑·貝克爾力排衆議将薩達姆提到了副總統的位置上。

就這樣年僅31歲的薩達姆成了伊拉克總統兼伊拉克革命指導委員會主席,即伊拉克的二号人物。可是我們回頭看看薩達姆的經曆,除了兩次失敗的刺殺行動之外實在是乏善可陳,尤其是他在複興黨奪權之路上寸功未立,這樣的他能坐得住這個位置麼?請看下集,僞裝者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