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舟文天下||烏克蘭活成了林平之,澤連斯基怒了:我們不想死

作者:破壁調查局

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希望與普京面對面對話,法國總統馬克龍不斷給普京打電話。俄羅斯撤軍,又聯合白俄羅斯舉行核武器軍演。種種迹象表明,紛紛擾擾幾個月的俄烏局勢正在朝新的方向發展。

但就目前的局勢來看,俄烏爆發戰争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隻是,美國在烏克蘭的陰謀已經破裂。烏克蘭成為“美式陰謀”的又一個犧牲品。

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俄烏局勢背後的這場“美式陰謀”。

美國不斷渲染戰争氣氛

我們回顧俄烏局勢的發展,2月16日,或許可以被定義為一個分水嶺。

2月16日,這是拜登對外宣稱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時間。這個2月16日,或許是美國政府的捏造,也或許是俄羅斯放的煙霧彈,也或許是俄羅斯進軍烏克蘭的真實時間,隻是被美國特工截取了情報,俄羅斯不得不放棄這個計劃。

不管如何,“2.16”已經成為拜登政治生涯上的污點,因為這一天并沒有發生他想看到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

舟文天下||烏克蘭活成了林平之,澤連斯基怒了:我們不想死

對俄烏局勢進行煽風點火,不斷渲染戰争到來的可能性——這就是拜登在俄烏局勢中扮演的角色。拜登的底氣來自美國國會山。在國會,主張對俄強硬的議員占了上風,共和黨和民主黨基本上形成了共識。

美國如此希望俄烏陷入戰争,當然有美國的利益需求。他們不僅可以在戰争中大發軍火财,而且可以把歐洲拖入戰争,吸引歐洲的資金和人才流入美國(烏克蘭的寡頭富豪就跑到美國去了)。同時,戰争還可以切斷俄羅斯與歐洲的能源生意,讓美國石油、天然氣公司重回歐洲市場。

是以,當大家夥聚在慕尼黑商讨俄烏局勢解決方案的時候,拜登迫切地打了兩個電話——别人是在商量解決問題,拜登卻繼續火上澆油——第一個電話發給了美國與會代表副總統哈裡斯,希望他團結北約阻止俄羅斯。

第二個電話打給了北約和歐盟上司人,拜登話說得很直接:“旨在讓他們了解美國認為的未來幾天将在烏克蘭發生的事态以及可能發生的情況 ,以確定我們繼續保持同步”。拜登依然在向歐洲兜售他的“戰争即将來臨”的觀點。

拜登稱,俄羅斯軍隊目前包圍了烏克蘭——從白俄羅斯,沿着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邊界,到南部的黑海(這裡應該指克裡米亞)——以及它的所有邊界。拜登沒有提到駐紮在烏克蘭西南方向摩爾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境内的俄軍。

拜登煞有介事地說:“你知道,看,我們有理由相信俄羅斯軍隊正計劃并打算在接下來的一周内——在未來的幾天内攻擊烏克蘭。 我們相信,他們将瞄準烏克蘭首都基輔,這座擁有 280 萬無辜人口的城市。”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日前一針見血地指出,有關俄羅斯可能于近日進攻烏克蘭的說法,包括美國總統拜登所言,都是在制造緊張氣氛。

人格分裂的拜登政府

美國是如此地希望俄烏盡快發生戰争——這種迫切都寫在他的臉上。但是,拜登和他的政府又表現出“人格分裂”的一面。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曾對美國渲染戰争氣氛,誇大俄羅斯威脅表示反對。拜登對此解釋說:“我們一再大聲呼喊俄羅斯的計劃,不是因為我們想要發生沖突,而是因為我們正在竭盡全力消除俄羅斯可能為入侵烏克蘭提供的任何理由,并阻止他們行動。”

拜登用這樣一句鬼話回應澤連斯基的質疑,連鬼也不相信。

讓澤連斯基更生氣的是,美國不斷渲染戰争氣氛,但是,美國卻對烏克蘭面對的威脅無動于衷——盡管澤連斯基多次向美國求助。

舟文天下||烏克蘭活成了林平之,澤連斯基怒了:我們不想死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2月13日表示,如果烏俄發生戰争,拜登不打算派遣軍隊與俄羅斯作戰。拜登也親口說:“我們不會派兵到烏克蘭打仗,但我們會繼續支援烏克蘭人民。”

換句話說就是,烏克蘭,我們精神上支援你與俄羅斯硬剛。是以,美國派到歐洲的8500名大兵走到波蘭就止步不前了。

聽到這樣的話,澤連斯基直接怒了。當地時間2月19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參加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會上,澤連斯基喊話西方國家:“你們一直表示在未來幾天肯定會開戰,但是卻一直沒有行動,你們在等什麼?我們不想躺在棺材裡等死,等着敵軍進來。”

美國之是以人格分裂,既想挑起戰争,又不想參與戰争。是有三方面的考慮,一是美國打不起,沒錢啊,現在美國就債台高築了,再打仗還得發債。二是,國内反戰情緒高漲,2月的第一周,美國就爆發了70多場反戰遊行。三是,美國希望歐洲替他去打仗。

美國卻是希望歐洲替他去打仗。畢竟對面是俄羅斯,從地緣政治上來講,俄羅斯與北約裡的歐洲國家幹仗更具有現實性。

是以,拜登不斷地強調與歐洲能有的團結決心和同步性。并把俄烏戰争描述成對歐洲的安全威脅。拜登說:“如果俄羅斯執行其計劃,美國和我們的盟國也準備好保衛北約的每一寸領土,使其免受對我們集體安全的任何威脅。”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法德等盟友對待俄羅斯的态度與美國不同。是以,除了拜登之外,我們發現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也是非常活躍。但,馬克龍和拜登似乎在背道而馳。

美國編織的“俄烏故事”越來越精彩,這部大戲的主角越來越多。後面且有好看的了。

俄美較量,烏克蘭成犧牲品

去年,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史上最嚴重的制裁的時候,評論家認為俄美關系跌入了曆史最低谷。沒想到,轉年過來,兩個國家就打破了兩國關系紀錄,繼續合夥探索谷底的深度。

俄羅斯和美國既然不能真刀真槍地幹,那就退居幕後,開始操縱烏克蘭局勢。

但無論美國做到什麼程度,俄羅斯在俄烏局勢上肯定不會示弱。我們考察俄烏沖突,應該了解俄羅斯精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普京曾說,烏克蘭的領土的一大半是俄羅斯送給它的。不少俄羅斯精英希望收回這些土地。

舟文天下||烏克蘭活成了林平之,澤連斯基怒了:我們不想死

筆者曾經親曆過這樣一個故事:2015年我在土耳其參加國際學術研讨會發言時,曾經用了俄羅斯占領克裡米亞的詞語,引起了在場的俄羅斯外交官的不滿,他在會後與我交流,說中國人不應該用“占領”這個詞形容俄羅斯在克裡米亞的舉動。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2月15日投票通過一項決議草案,呼籲總統普京承認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自行成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據俄《消息報》2月16日報道,該決議草案獲得351張贊成票,16張反對票,另有1人棄權。

2月17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堅定支援烏克蘭的獨立”,并“譴責俄羅斯對其鄰國的軍事侵略”。許多參議院渴望更進一步,對普京實施“毀滅性的制裁”。但鑒于“外交努力仍在進行中”,參議員們推遲了制裁俄羅斯的立法,讓白宮根據自己的戰略,緩解這場危機。

俄羅斯、美國分别通過了針鋒相對的議案,這說明俄羅斯、美國的真正較量開始了。這場較量雖然沒有硝煙,但是也是刀刀見紅。

美國聯合歐洲國家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27億美元的資金和軍火支援;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則舉行核武器軍演針鋒相對。你們在慕尼黑開會,特别是拜登又是給這個打電話,那個打電話,給我俄羅斯造謠,我就甩臉子不去開會,讓你這個安全會議毫無意義。這是俄羅斯自1991年以來,首次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

實際上,俄烏局勢已經發展成為俄美之間的政治鬥争和烏克蘭内戰。可惜,烏克蘭即将迎來長期的内亂。本來,烏克蘭可以當令狐沖,最終卻活成了林平之。

這裡留下一個題目,歐洲究竟在俄烏局勢中扮演什麼角色,需要進一步觀察。筆者分析認為,歐洲騎牆的可能性較大。

總之,雖然美國政府在不斷渲染戰争氣氛,俄烏戰争基本上打不起來,烏克蘭政府軍和烏東部民間武裝之間的低烈度沖突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但是,拜登政府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将使得俄美關系、俄國與北約的關系繼續惡化。

舟文天下||烏克蘭活成了林平之,澤連斯基怒了:我們不想死

本文作者為破壁調查局特約國際問題專家:孫力舟博士

您的關注與點贊是我們最大的動力,破壁調查局在此感謝您的支援,轉發也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