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的成功之處,就是能夠給我們提供不同的視角。比如,南韓人對安賢洙進行網暴,認為他幫助中國速滑隊戰勝南韓,就是“賣國”。這樣的想法當然很狹隘,也受到中國人的嘲笑,但是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對朱易的苛責,是不是一種狹隘?
這次冬奧會有很多動人的地方。蘇翊鳴受到裁判的不公對待,他呼籲大家不要去攻擊裁判;谷愛淩奪得金牌的時候,安慰出現失誤的外國運動員;羽生結弦為了沖擊4A,放棄更有把握的動作,因而失去金牌——這些都超出了“勝負”,而是表現出友善和包容,年輕一代運動員已經展現出一種更自信、友愛的姿态。
作為觀衆,你也應該進步,學會欣賞,而不是太拘泥于勝負,學會鼓勵運動員,而不是去苛責,這才算是真正“參與”了奧運會,并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