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網際網路一起急速下墜,那些等待解救的“28歲”

與網際網路一起急速下墜,那些等待解救的“28歲”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王琳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在搶救41小時後,28歲的位元組跳動工程師吳某不幸離世,留下了月供2.1萬需要償還30年的房貸、剛剛懷孕2個月的妻子、悲傷至極的父母。

有關網際網路大廠員工猝死這樣令人悲痛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就在一個月前,B站稽核員工也是以長期加班而倒在家中。

然而,行業競争激烈,内卷加劇,沒人想按下暫停鍵。即便996、1075已經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日常,但超長的工作時間依然無法掩蓋一個事實——現在,已經沒有人還能自信滿滿地說:網際網路還可以創造無所不能的奇迹了。

不信,可以先看看網際網路巨頭們。從2021年至今,排名前十的網際網路公司市值下跌了近9000億美元,而且下滑的趨勢并沒有停止的迹象。

已經有3年沒有過億使用者的超級App出現了,頂級風險投資機構的錢也開始流向新消費、硬科技、醫療。年輕人更傾向于“國企”或者“考公”來表示自己對未來工作的期許。

許多人沒有想到的是,2020年年初,14億人宅在家裡的那幾個月是網際網路行業最後的輝煌。随後,虛假繁榮的外衣一層層掉落,莫名的情緒籠罩在每一家大廠,每一位網際網路從業員工頭上。

這種情緒在2021年底開始爆發——位元組跳動、快手、小米、滴滴、美團......幾乎叫得上名字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收縮。現在,依然沒有結束。Tech星球從一家電商公司和一家造車新勢力公司員工處獲悉,很快,他們公司也将開始裁員。

已經有一些網際網路大廠員工的生活開始發生改變了。一位曾經業績優秀的大廠員離職之後,投了100份履歷尚未找到工作,需要靠借貸度日。一些人房貸斷供,隻能選擇回老家。還有的人開始儲蓄,以防萬一被裁員。

在下滑的時間裡,沒有人可以是幸存者。他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在下墜中不知所措。

超長的待業空檔期

2022年2月,春寒料峭,淅瀝瀝的春雨攪合着濕冷的空氣讓人不寒而栗。吳昊需要蓋兩層被子來和寒冷對抗。他哆哆嗦嗦着從被窩裡掏出手機,打開BOSS直聘檢視招聘資訊,一分鐘後,迅速放下手機,整個人蜷縮到了被子裡。

“還是沒有消息”,吳昊在心裡默念。

這是吳昊找工作的第二個月。他今年剛剛30歲,但“三十而立”的古訓在他身上似乎并不靈驗——創業不到半年,就耗光了他所有的積蓄。

生活不允許他繼續押注夢想,現實比天氣更令人膽顫。他必須先俯身解決眼前的苟且,比如每個月1萬多元的房貸。于是,他在招聘最不旺盛的年末再一次加入了浩浩蕩蕩的求職隊伍。

吳昊曾在國内頂級電商平台重要業務線擔任某大區的營運負責人,按道理,他不會缺一份工作。但在網際網路大廠業務增長放緩,招聘大收縮的當下,難度指數級增加。春節至今,吳昊至今已經投出去了100多份履歷,但至今沒有回音。在和Tech星球溝通的當天,他曾真誠地詢問,“可以幫我引薦工作嗎?”

吳昊沒有向朋友借錢,日常花費主要靠銀行借貸維持。以前他希望工作在家附近的城市,現在他已經沒有了這種要求,“有份工作就好”。

去年年底,網際網路公司不約而同都開始收縮。一上市便遭遇審查的滴滴市值已經跌到了200億美元出頭,APP恢複上架遙遙無期。為了保持現金流應對高德地圖、T3出行等一衆玩家的沖擊,滴滴大幅度裁撤了社群團購業務橙心優選的員工。

滴滴的這一舉動幾乎是整個社群團購賽道2021年的縮影。這個2020年最火爆的賽道,到了2021年有了些許疲态,玩家迅速洗牌,有超1萬人迅速失業。市場的缺口已經沒有那麼大——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已經不太需要大幅度擴張,他們正在盡可能優化成本,謀求利潤。

社群團購行業的人才大都分散在全國各地,而不是聚集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大城市。就在兩年前,他們離開自己所在的城市幾乎是舉家遷徙到北京、上海。他們掏出了自己的大部分積蓄在北京買了一套房子,到了去年年底一些人直接賣掉了房子。

“我們當初被裁掉,收入很不穩定,每個月有幾萬元房貸要還,還不如賠點賣掉。”一位社群團購從業者說,“裡裡外外賠掉了差不多小一百萬。”北上廣沒有容身之地,不得已之下,他回到了自己原來在的城市開始創業。

生活仿佛被撕開了一個口子,傷疤清晰可見。一位橙心優選員工已經失業近4個月,他最近正在琢磨要不要換個賽道。但想到自己又一把年紀了,換賽道是不是不太好?

事實上,他歲數并不大,也才30多歲。但是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35歲已是大齡員工。

下一個如果是我,該怎麼辦?

起碼在位元組跳動大規模裁員以前,沒有人會想到一股大的收縮浪潮即将來臨。但悲觀的情緒一旦被點燃,便迅速傳播開來。

一位快手員工本來去年年底打算換工作,他甚至做好了履歷,準備海投。但去年年底,快手開啟了成立10年來第一次大規模裁員,比例高達30%。也幾乎同時,這家公司取消了下午茶、免費三餐、房補等福利。這讓大部分員工每個月的支出直接提高了至少3000元,一年的生活支出多出近4萬元。

與此同時,多家網際網路大廠都傳出了裁員的消息,且至今沒有停止的訊息。他開始有點兒擔憂:下一個如果是我怎麼辦?他不再像以前那麼着急得找工作。“要不然先這樣吧”,他開始在心裡安慰自己。

一位打算跳槽的快手員工稱,明顯感覺到現在面試流程加長了。“本來談好的六輪面試,後來又加面了一輪,整體曆時快2 個月。但薪資浮動并不大。”這讓他跳槽的意願大幅度降低。

一位滴滴員工告訴Tech星球,“從去年後半年開始到現在,大部分人的心路曆程都是要不要換個工作?算了,還是别換了?萬一找不到了呢?”

位元組跳動取消“大小周”後,不少人收入大打折扣。一位位元組教育線還沒被裁掉的員工稱,他本來打算換一個大一點的房子,現在依然居住在月租1900元不足10平米的小房間。為了省下每天的通勤費用,他以前坐公交,現在騎共享單車。他選擇每天加班到10點,這樣就可以打車回家,公司還給報帳。

一位貨拉拉的員工更早意識到了可能要來的動蕩。他從去年年初開始,預存了自己10個月不工作的花銷。“萬一被動失業或者裸辭了,起碼還可以養活自己10個月。”

确定性讓人充滿安全感,這幾乎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最大的需求。可沒有哪個組織可以永遠平穩,但存在支付寶裡的現金可以讓人不那麼焦慮。

國内某頭部電商平台的員工正在為即将到來的大裁員擔憂。“現在還沒有宣布,但是已經是隻出不進了,現在人人自危。”上述員工坦言。

更大的擔憂是,他的崗位并不能直接給公司帶來增長,偏分析,偏戰略。在公司業績不景氣的當下,這種沒有直接産出的崗位更加容易被優化。在這種擔憂下,他已經開始投履歷。

網際網路魔法消失,新秩序正在重建

網際網路的增長魔法消失後,瘦身成了第一大需求。

一位美團員工發出感慨,還有不裁員的網際網路公司嗎?還有市值不下跌的網際網路公司嗎?

事實上,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都存在人才超配的現象。一位一線網際網路大廠高管告訴Tech星球,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裁掉20%,甚至30%,對公司的業務基本沒有什麼影響。

一旦增長停止,網際網路公司的第一要務就是維持現有業務的穩定性。一旦擴張的需求沒有了,招兵買馬的速度自然會下降。一位大廠員工曾經打趣道,每到節假日,也沒有見到哪家平台出現大問題。隻是維護系統,真的不需要那麼多人。

在監管強化之下,阿裡、美團吃下巨額罰單,由騰訊主導的鬥魚和虎牙合并案被叫停,低調上市的滴滴半年内經曆審查和App下架,深刻的變革已經開始。野蠻生長接近尾聲,網際網路從挑戰者成為被挑戰者時,它需要更全面、更精細的規則。

新的秩序正在建構。科技公司正在取代網際網路成為下一個新大陸,最典型的是特斯拉,它的股價已經從去年年初的将近700美元飙升至如今的856美元。當網際網路公司忙着裁員時,科技公司諸如新能源汽車企業、晶片公司都在招兵買馬。一位剛剛畢業的晶片設計師在南京這樣城市的薪資待遇都達到了百萬。

沒有一家公司能確定一定基業長青,也沒有哪家公司確定不被颠覆,打敗他們的可能不是同行,可能是跨界,就好像20年前,線下服裝店不會想到未來使用者大部分都會線上上購物。

網際網路公司害怕因為未能掌握新興趨勢而倒下,就像曾經的IBM和諾基亞。是以,每一家企業都開始宣稱自己每年的研發投入遞增。

雖然,位元組跳動因為員工猝死事件登上熱搜,但很難再有像位元組一樣的巨頭出現了,起碼在網際網路領域。這幾乎是行業的共識。

(備注:文章吳昊為化名。)

與網際網路一起急速下墜,那些等待解救的“28歲”
與網際網路一起急速下墜,那些等待解救的“28歲”

加入交流群&内容轉載&合作相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