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中國屏”大熱背後:東旭等埋頭苦幹的“補鍊人”

“黃河之水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冰雪五環”、“中國結”,北京冬奧開閉幕式上,一個個場景炫酷不已又科技感十足。中國人骨子裡的浪漫,算是讓北京冬奧會玩兒明白了。

鳥巢夢幻般的震撼場景,離不開“中國屏”的“黑科技”。1200平米的LED豎屏和1.1萬平米的LED地屏關聯演繹,構成目前全球最大的超高清LED三維舞台。

于是,有人看到風景如畫,浪漫而唯美。有人看到了“中國屏”崛起,創新而有活力。

“中國屏”崛起背後,有一批埋頭苦幹的人,自主創新、實業報國。這其中,既有京東方、利亞德為代表的下遊廠商,也有東旭集團為代表的産業鍊上遊材料供應商。

冬奧“中國屏”大熱背後:東旭等埋頭苦幹的“補鍊人”
過去幾十年,“缺芯少屏”是中國産業界最大的心病之一。在“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拿來主義”破産前,東旭集團等卓有遠見的企業早早地付諸行動,打響了中國顯示産業技術突圍革命。

從被卡脖子到站上C位:埋頭苦幹的“補鍊人”

“中國屏”在冬奧會上大放異彩,科技水準全球領先,站上C位。你很難想象,在20年前,顯示屏甚至整個顯示産業,處境是小蔥拌豆腐——一青(窮)二白。

曾幾何時,中國組裝全球近一半的電視,面對核心元件的顯示屏,卻要兩手一攤:沒有。在當時的四大進口商品名單中,液晶面闆僅次于石油、鐵礦石、晶片,位居第四。據2008年海關資料顯示,中國面闆業貿易逆差達到曆史峰值1487.96億人民币(按照2008年底匯率計算)。

一項技術被“卡脖子”的時候,就别指望産品能物美價廉,人家說多少,就得乖乖掏錢。日、韓供應商曾聯合起來哄擡物價,中國家電企業像韭菜一樣被收割。

不僅電視,顯示屏無所不在,手機、電腦、甚至飛機坦克,就像是人的眼睛一樣,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以,顯示産業一直被視為展現國家核心競争力的産業。

然而,顯示屏是一個長長的産業鍊,每個環節都需要有中堅力量站出來,才能環環相扣,實作真正的自立自強。

産業鍊的關鍵,是上遊核心材料。依賴于國際巨頭材料供應的顯示屏國産化,隻是表面上的國産化,本質是進階組裝工廠。

換句話說,沒有源頭核心材料的國産化,顯示産業國産化就無從談起。那麼,如何保衛顯示産業安全?答案隻有四個字:自主創新。

冬奧“中國屏”大熱背後:東旭等埋頭苦幹的“補鍊人”

21世紀初,中國顯示産業鍊,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燃起星星之火。其中,東旭集團決定從源頭做起,埋頭苦幹,研發液晶玻璃基闆。

“我們這一輩人年輕時的理想很樸素,國家培養了我們,我們就要回報國家。”東旭集團董事長李兆廷說。

産業協同樣本:東旭實業報國

不忘初心,方能始終。東旭集團實業報國情懷刻進基因裡,凝聚起自立自強的志氣和勇氣。

2004年,東旭集團已成為國内最大的電子玻殼裝備制造商,占據市場半壁江山。通過對顯示前沿技術的精準研判,東旭做出向平闆顯示産業轉型、主攻液晶玻璃基闆的決定。

顯示産業技術壁壘強、資金投入大,風險系數高。東旭集團起初基本上是“三缺三”,缺人、缺錢、缺技術。李兆廷很清楚,一旦轉型不成功,公司将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為了技術攻關,我搭上全部家底,質押變現,高薪請來專家”。

東旭集團背水一戰,啃了數年硬骨頭,終于完成技術突破。2010年,東旭集團實作了液晶玻璃基闆的國産化,并掌握了全套生産工藝和裝備制造的能力,率先打破國外巨頭壟斷。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近年來,圍繞玻璃基闆,東旭集團不斷創新,兩度獲得“中國專利金獎”,研發了可用于高端液晶顯示的LTPS玻璃基闆、新型柔性顯示産業的OLED載闆,以及可用于高端手機、車載顯示的蓋闆玻璃。

冬奧“中國屏”大熱背後:東旭等埋頭苦幹的“補鍊人”

目前,東旭集團的産品已實作對新型顯示主流産業方向的全覆寫,并發展成為國内最大、全球第四的玻璃基闆生産商和國内最大、全球第三的高端蓋闆玻璃生産商。

深耕二十餘載,東旭集團已成為國内玻璃基闆産品的主要供應商,在河北、安徽、福建、四川等地與京東方等下遊企業組成産業叢集。

東旭集團與京東方等産業鍊龍頭企業,共同打造了産業協同樣本。由此可見,中國拿下全球顯示話語權,靠的不隻一塊顯示屏,而是整個産業鍊的協同創新、奮力突圍。

賽道寬廣:科技實業成資本寵兒

自主創新,砥砺前行。雙循環大背景下,頂層設計明确指引:

“要聚焦內建電路、新型顯示等重點領域,加快鍛造長闆、補齊短闆,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産業鍊控制力的生态主導型企業,建構自主可控産業生态。”

中國顯示産業安全,需要東旭集團和京東方這樣一批埋頭苦幹的力量,真正實作産業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科技自信。

如今,冬奧場上“中國屏”火了,就是中國顯示産業“逆襲”的例證。這樣的“逆襲”,在如今的數字時代具有重要意義。

尤為重要的是,冬奧會掀起的大屏熱,将加速大屏時代的到來。随着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深入發展,高端顯示屏也有更多用武之地。

東旭集團在源頭上與下遊企業協力創新,也一同面臨數字時代顯示産業的巨大機遇。

冬奧“中國屏”大熱背後:東旭等埋頭苦幹的“補鍊人”

從資本市場的視角看,前些年,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因為使用者規模和資本激進地擴張,普遍被給予高估值,動辄幾百倍市盈率,上千億的市值。

而随着監管對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監管和對資本無序擴張的防範,資本開始理性,重新審視更優和更符合國家戰略的投資機會。

現在資本界的一個共識是,在實體和科技賽道,龍頭地位穩固的企業,是資本追逐的對象。

資本市場的發展,本質是實體企業價值點的提升推動其向前。投資人長期來看,不是零和博弈賺交易差價,而是投資的企業賺了價值提升的錢。

聰明的投資人都明白:資本花開為實業。實業發展了,企業價值提升了,投資者的收益和價值也就得到了保障。

目前,網際網路紅利期消退,資本更加關注實業領域的投資機會。顯示産業是決定國家核心競争力的産業之一,長期視角來看,相信産業鍊上像東旭集團這樣的龍頭企業,會更受到資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