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位藝術家新作亮相上海,春季群展“藍色多瑙河”開幕

作者:南方都市報

南都記者獲悉,Bluerider ART上海·外灘春季群展“藍色多瑙河”(The Blue Danube)于3月22日推出,呈現12位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藝術家的代表作品,透過繪畫、雕塑、裝置、混合媒材等多元媒介,譜寫“社群交響”、“自然詠歎”、“空間韻律”三個篇章。展覽将囊括藝術家的最新力作,多位藝術家為中國大陸首次亮相。

12位藝術家新作亮相上海,春季群展“藍色多瑙河”開幕

展覽海報

本次展覽以樂曲形式分為三個篇章。第一篇章“社群交響”讨論社交媒體、身份歸屬、過度消費、交際邊界等話題,發掘目前社會不同社群的心理現象。拉米羅·史密斯·埃斯特拉達(Ramiro Smith Estrada)的作品圍繞現今社會中“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們如何描繪自己”的主題,試圖突顯和美化“世俗”生活。

12位藝術家新作亮相上海,春季群展“藍色多瑙河”開幕

拉米羅·史密斯·埃斯特拉達,《虛張聲勢》,2019,90x120cm,布面油畫

強納森·保羅(Desire Obtain Cherish)的創作混合了街頭藝術、波普藝術與挪用的創作手法,使用幽默諷刺性的商業符号引發社會議題的讨論。淩·波兒(Rine Boyer)則擅長捕捉描繪美國文青文化(Hipster culture),以個性化的圖案與簡潔的色調捕捉極具特色的人物性格,新作系列主題聚焦于“關系”的探索。喬納森·羅森(Jonathan Rosen)曾是一名廣告創意總監,深受文字、影像和宣傳的影響。他以語言為内容進行創作,使用混合媒體、互動數字技術和NFT等藝術形式探索可能性。

第二篇章“自然詠歎”則深入探讨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可持續性回收”、“更新利用”是沃夫岡·福拉德(Wolfgang Flad)創作中的重要理念。他利用環保再生材料創作雕塑,讓物質回歸自然。作品形态如同樹枝或是骨骼般交錯,形成一種永續生長的氛圍。

12位藝術家新作亮相上海,春季群展“藍色多瑙河”開幕

張惠文,《鳥舞杯-部落舞者》,2015,138x48cm,絲綢上的水墨和彩繪

張惠文(Eunice CHEUNG Wai Man)是香港“新工筆”繪畫代表人物之一,擅長以細膩繁複的工筆技法,描繪由動物視角出發的超現實世界,表達尊重萬物生命的理念。潔西卡·德裡克(Jessica Drenk)的創作理念源于對大自然的崇敬,以及物質形變的可能,将書冊、PVC水管等媒材經過人工再造歸于自然的形态。提姆·弗萊瓦德(Tim Freiwald)利用“破壞、分解、重構”的過程,開創作品多層次的空間,其破壞性的美學風格深受其東德成長記憶的影響。

在第三篇章“空間韻律”中,藝術家探索都市發展的角落,利用視覺轉換多元空間,展開空間與心靈的對話。藝術家葛雷戈·艾達爾(Gregor Eldarb)的畫作以大尺幅的黑色為背景,在反覆重疊的線條中形成多視角的空間視角,表達他對于都市建築、空間的反思與想象。

12位藝術家新作亮相上海,春季群展“藍色多瑙河”開幕

葛雷戈·艾達爾,《Redite Version 6》,2019,20件每組(尺寸可變),綜合媒材

安妮特·辛斯邁斯特(Annett Zinsmeister)的作品則代表着藝術、建築和文化研究的融合。她針對特定建築空間的曆史及當下發展,進行空間感覺的設計和研究。雷諾·奧德霍恩(Reinoud Oudshoorn)以構築空間的極簡雕塑著稱,主張“雕塑應創造比作品本身更大的空間”,以“滅點”作為每件作品的開端,盡情延伸至空間。藝術家娜歐米·西弗(Noemi Schipfer)與電子音樂家中本高見(Takami Nakamoto)的雙人組合NONOTAK studio通過電子音樂和燈光的搭配帶來令人驚豔的感官經驗。此次将展出西弗獨立創作的單色平面作品,利用半透明玻璃與莫列波紋圖紋震動,保留了視覺變換的效果。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由奧地利著名音樂家小約翰·斯特勞斯(Johann Baptist Strauß)創作,曲名受詩人卡爾·貝克(Karl Isidor Beck)的詩作啟發:“猶如山脈金礦,心懷信念與真實,在多瑙河上,多瑙河上閃耀藍色光輝。”12位藝術家以藝術表述真實信念,最終合奏出充滿時代精神、撫慰人心的圓舞曲。觀衆将跟随展覽脈絡,思考關于虛拟社交、自然世界、都市空間等當下議題,從中延伸出對人類未來栖居的探索和對心靈故鄉的追尋。

藍色多瑙河 The Blue Danube

展期:2022年3月12日 – 2022年4月11日

位址:Bluerider ART上海·外灘,上海黃浦區四川中路 133 号

南都記者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