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動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商家在經營場所安裝攝像頭,對維護社會治安、預防解決糾紛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攝像頭安裝不規範導緻的侵犯隐私權問題以及資訊洩露風險等,也引發了不少争論。
商家是否有權在經營場所安裝攝像頭,該如何正确安裝攝像頭?這些攝像頭擷取公民資訊的邊界在哪裡?資訊安全如何保障?帶着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采訪。
● 商場、餐飲店、遊樂場、飯店、小超市……出于“安全考慮”“怕出了事說不清”等原因,越來越多的商家在經營場所安裝攝像頭。這些攝像頭有的是商家從網上或數位城購買後安裝的,有的是收銀系統本身攜帶的
● 有些攝像頭被商家安裝在包廂裡,有些還自動識别個人資訊,有些則被人破解導緻影像資料在網上流傳販賣,引發人們的擔憂。商家通過攝像頭擷取他人生物資訊屬于違法行為,嚴重違反了個人資訊保護法
● 目前對于公共場所攝像頭的安裝缺乏統一規定,一些特定行業的規定也未能覆寫各類情況。立法機關應當根據民法典、個人資訊保護法等對攝像頭的安裝作出統一明确的規定,同時從攝像頭生産前端到視訊内容釋出末端進行全鍊條監管
近日,浙江兩名女子在一足浴店做完精油開背後發現,房間裡竟然有個攝像頭正對着她們做SPA的床。兩女子立即找店長理論,店長辯稱是派出所要求安裝的。當地派出所回應說,在公共場所安裝監控屬于治安防範措施,但從未強制要求商家在隐私區域安裝監控,且安裝監控後需要盡到提醒義務。
不僅僅是足浴店,《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走訪調查發現,如今在商場、餐飲店、遊樂場、飯店、小超市等各類場所,都能見到攝像頭的身影。有些攝像頭被商家安裝在包廂裡,有些還自動識别個人資訊,有些則被人破解導緻影像資料在網上流傳販賣,引發人們的擔憂。
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雖然相關法律法規并未明确規定商家不可以在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但并不意味着攝像頭可以随意被安裝。在安裝攝像頭時,務必遵守國家有關法律規定、遵循維護公共安全原則,同時設定顯著的提示辨別,保障資訊安全,不得侵犯和洩露他人隐私。
攝像頭不可以随意安裝
務必設定顯著提示辨別
商家為什麼要在自己的店裡安裝攝像頭?記者走訪北京、天津多個商家了解到,大家無不是出于“安全考慮”“怕出了事說不清”等原因。
北京朝陽區一家火鍋店不僅在前台、大廳、走廊等區域安裝了攝像頭,還在包廂裡裝上了攝像頭。該店負責人告訴記者,攝像頭都是自己主動安裝的,主要是出于店鋪安全考慮,另外一旦出現類似食材、衛生糾紛時,有監控視訊就好處理了。
記者注意到,有些店鋪有提示牌:您已進入監控區域。而大多店鋪則沒有張貼相關提示牌,店家或服務員也不會主動進行提示。
天津市河東區一家小超市的老闆也在超市裡安裝了多個攝像頭,監控視訊畫面時時呈現在收銀台上的電腦螢幕上。老闆告訴記者,有攝像頭之後,要是店裡丢了東西,警察來了也可以給他們看,協助破案。
對于攝像頭的來源,根據多位商家的介紹,主要有兩種管道:一種是自己從網上或數位城購買後安裝,另一種是收銀系統本身攜帶。而監控視訊大多存儲到網絡空間,能儲存半個月至一個月左右。
記者随機采訪了多位北京、天津市民,大多數人認為,商家隻要能做到不在隐私空間安裝攝像頭,同時能保證資訊安全,那是否安裝攝像頭就是商家的事,對自己購物、消費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實際上對維護公共安全也有好處。
“商家在公共場所安裝的攝像頭更像是一種隐形守護。”北京市民李傑感慨道,他曾經在商場丢過錢包,四處尋找無果,最後是通過查商場的監控視訊才找到的。
同時,也有受訪者提出,近年來一些商家在餐飲店包廂、KTV包廂乃至足浴店包廂等相對私密場所安裝攝像頭,有些商家安裝的攝像頭覆寫到試衣間,涉嫌侵犯個人隐私。
那麼,商家到底有沒有在經營場所安裝攝像頭的權限呢?對攝像頭記錄下的資訊該如何處理呢?
據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嶽濤介紹,現階段大陸對于安裝攝像頭(閉路電視)還沒有法律級别的具體規定,多存在于部門規章及地方性法規檔案,比如《北京市公共安全圖像資訊系統管理辦法》等,但其中并未規定商家、私人不可以在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
“一些個人開的超市、飯店裡的攝像頭大部分都是私人安裝的,但這并不代表攝像頭可以随意被安裝。”嶽濤說。
他進一步解釋道,根據個人資訊保護法等法律要求,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采集、個人身份識别裝置,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并設定顯著的提示辨別,還要注意不得侵犯和洩露他人隐私。如果在涉及個人隐私的場所安裝攝像頭,則會産生侵權行為,不符合民法典對人格權保護的有關規定。
“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對于攝像頭安裝的規定,幾乎都隻是要求在營業場所出入口、主要通道、收款台、停車場、消防安全疏散出入口前等公共區域安裝閉路電視監控裝置,且均未提及可在包廂、房間等帶有一定私密性質的非公共區域内安裝攝像頭。”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孟強說,而對于誰來安裝、安裝後資訊如何保管、誰來監管等問題,目前并沒有具體規定。例如公安部制定的《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隻是強調旅館要建立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實安全防範措施,并未具體到攝像頭監控設施的安裝問題。
商家攝像頭容易被破解
人臉識别擷取資訊違法
一商場的試衣間沒有遮擋物,側上方天花闆上裝有一個攝像頭;一男浴室的更衣室裡發現攝像頭……安裝攝像頭不規範導緻的侵犯隐私權問題以及資訊洩露風險不容忽視。
近日,有使用者在社交平台釋出疑似破解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攝像頭後的監控視訊,引發公衆關注和熱議。一時間,網絡上出現了各種破解攝像頭的方式方法。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境外社交軟體上,有人專門傳授如何擷取國内外公共場所攝像頭拍攝畫面。在一些教學視訊中,記者看到,經過簡單的操作,對方的電腦視窗中便顯示出幾家商場和小吃店的監控畫面。這些被破解的視訊,可能被人上傳至網絡當作引流工具。
據嶽濤介紹,目前,公共場所的攝像頭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安機關等安裝的維護治安的攝像頭,該部分攝像頭一般采用專線安裝,由公安機關專門管理,有良好的保密性,被破解的可能性很小;另一種是個人或商家自行安裝的攝像頭,這種攝像頭一般與網際網路相連,其維護加密及密鑰的更新一般較慢,被破解的可能性非常大。
“商家安裝攝像頭後,一般自行儲存存儲内容,也不存在所謂的脫敏,甚至有些商家專門利用攝像頭收集個人資訊,這屬于違法行為。”嶽濤說。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一些商家在經營場所安裝攝像頭并不僅僅是出于安全考慮,有的商場安裝的攝像頭帶有人臉識别功能,用于客流統計。
一家售賣“智慧門店客流管理系統”的網店在其首頁介紹,該網店提供客流統計軟體,能夠精準識别人臉、客群分析,可以實時推送、遠端巡店,還可以定制開發其他功能。
該網店展示的案例中,一顧客來到某個店鋪時,攝像頭連接配接的顯示屏會快速識别進店顧客,關聯顧客購買記錄、消費頻次、購買喜好等記錄,還會分析進店顧客的人臉特征,對慣偷、競争對手等做黑名單标簽,自動在背景進行預警報告。
“提供店名、手機号碼,會有技術人員回複,根據你的具體要求提供系統,然後報價。一般來說,系統加攝像頭,幾千元就可以搭建完成。”上述網店客服人員說。
記者在搜尋引擎和電商平台輸入“人臉識别攝像頭”“門店人臉系統”等關鍵詞,發現很容易找到提供類似服務的公司,且銷量并不低。
商家在公共場所安裝這種客流統計攝像頭是否違法呢?
“商家采用人臉識别攝像頭擷取他人生物資訊已經屬于違法行為,嚴重違反了個人資訊保護法。”嶽濤說,被拍攝的人臉屬于能夠識别個人身份資訊的敏感資訊,按照個人資訊保護法規定,處理敏感個人資訊應當取得個人同意甚至書面形式的同意,顯然很多采集人臉的主體并沒有取得被拍攝者的同意。
嶽濤說:“根據個人資訊保護法規定,即使征得同意後,也必須基于合法、正當、必要的目的,通過合法方式去處理和儲存這些個人資訊,否則即構成違法。”
完善立法明确安裝要求
攝像頭全鍊條強化監管
“安裝攝像頭,能夠實作實時監控,并且具備資料儲存和回放功能,能夠有效預防和制止違法犯罪行為、提供偵查線索。在疫情防控期間,還具有疫情防控、體溫檢測等功能。可以說,安裝攝像頭是維護公共利益的一個重要手段。”孟強說,但一些商家不規範安裝攝像頭帶來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全國資訊安全标準化技術委員會等機構成立的App專項治理工作組釋出《人臉識别應用公衆調研報告(2020)》顯示,有三成受訪者因為人臉資訊洩露、濫用而遭受隐私或财産損失。
針對該問題,有的地方已開始行動。2021年3月,廣東省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就《深圳經濟特區公共安全視訊圖像資訊系統管理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率先探索立法。
該草案提出,涉及公共安全人像、人體及車牌等敏感資訊采集的視訊圖像資訊系統,應當由深圳市公安機關統一規劃。人像、人體及車牌等敏感視訊圖像資訊用于公共傳播時,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應當對涉及當事人個體特征、機動車号牌等隐私資訊采取使特定個體無法被識别,且不能複原的保護性措施。
孟強認為,目前對于公共場所攝像頭的安裝缺乏統一規定,一些特定行業的規定也未能覆寫各類情況。而目前攝像頭安裝更普及,資料搜集、個人身份識别更便捷、智能,容易引發各類風險。在這樣的環境下,立法機關應當根據民法典規定,結合個人資訊保護法等,對攝像頭的安裝作出統一明确的規定,完善相關立法。
他還建議從前端及末端全鍊條加強監管。對于攝像頭生産企業來說,要按照資料安全、資訊安全有關規定和标準提升産品安全能力,要嚴格履行網絡安全主體責任,強化雲平台網絡安全防護,落實對遠端視訊監控App的資料安全防護責任;對電商平台來說,要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全面開展排查,對平台上的假冒僞劣攝像頭做清理、下架處理;對負有資訊釋出稽核義務的社交軟體、網站、論壇等網際網路平台來說,要及時、全面清理平台上釋出的涉攝像頭破解教學、漏洞風險利用、破解工具售賣,偷拍裝置改裝,偷窺偷拍視訊交易等攝像頭偷窺黑産相關違法有害資訊。
“公安機關要依法打擊提供攝像頭破解軟體工具、對攝像頭裝置實施攻擊控制、擷取買賣公民隐私視訊等違法犯罪活動,嚴懲違法犯罪分子。網信、工信、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加強監管和執法,對不落實主體責任的社交軟體、網站、論壇、視訊監控雲平台、電商平台等,要依法依規嚴厲處罰。”孟強說。
來源:陝西檢察頭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