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猛瑞幸重返納斯達克倒計時

生猛瑞幸重返納斯達克倒計時

文/川川

編輯/大風

完成債務重組、滿足與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和解協定中約定的罰款義務、1月新增約360家門店、春節假期銷售額翻了3倍、借谷愛淩營銷出圈……2022年開年,種種迹象表明,瑞幸正在以一個全新的姿态回歸主流視野和資本市場。

而随着曆史問題逐漸解決,業務重回正軌,瑞幸能否重返納斯達克也再次成為各方讨論的熱點。

但作為一個有着嚴重曆史前科的企業,瑞幸重返資本市場真的還有可能嗎?

曆史遺留徹底消除

不可否認的是,曆經兩年蛻變,瑞幸已經不是過去的瑞幸了——不僅在經營打法上與過去泾渭分明,從粗犷擴張完全轉向更務實的精細化營運;更重要的是,那個申請破産重組處于清盤狀态的瑞幸,也即将成為過去式。

今年1月31日,瑞幸釋出公告,宣布債務重組計劃基本完成,同時,各方希望在合理可行的情況下,盡快以協商一緻的方式向開曼法院申請撤銷清盤呈請,進而解除聯合臨時清盤人的委任。

生猛瑞幸重返納斯達克倒計時

一旦臨時清盤人卸任,這相當于宣布瑞幸徹底結束清盤狀态,将回歸至正常經營狀态。而這就為重回資本市場掃清了最重要的一個障礙。

當然,回歸正常經營狀态,隻是一個基本前提。能否回歸,還有兩個最關鍵的因素,一是中美監管層對瑞幸的态度,二是資本方對瑞幸的态度。

首先從監管角度來看,經常被人忽略的一點,就是瑞幸和SEC是以達成和解協定的方式解決了财務造假問題,要知道,和解和判決是有着本質差別的。與2018年SEC與馬斯克的和解大同小異,最終和解協定使得馬斯克對相關指控可以不承認也不否認,也就是說馬斯克盡管交了罰款,但仍是無罪之身,可以保留CEO一職。

瑞幸也一樣,和解意味着瑞幸在法律層面上并沒有留下案底,在上市的問題上,并不會因為曆史問題而遭遇特别對待。這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SEC對瑞幸的态度,并不想一棒子打死,而是更樂見積極糾正自身錯誤的瑞幸能夠重回正軌。

生猛瑞幸重返納斯達克倒計時

根據瑞幸今年2月5日釋出的公告,瑞幸已經向SEC繳納了和解協定中約定的1.8億美元罰款,且該筆罰款可由瑞幸已經宣告的境外4.6億美元本金可轉債債務重組計劃下向公司債券持有人支付的現金沖抵。

也就是說,瑞幸其實并不需要真的向SEC繳納1.8億美元罰款,隻是一個形式上的罰款,這也進一步印證了SEC的态度。

對此,“美股皇後”候曉天認為,美國SEC不涉及上市準許,隻是審查,SEC的責任是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如果公司所報的檔案SEC認為對投資人的保護已經到位,按照規定完全可以轉闆回歸納斯達克。而依據中國的監管機構的新規定,對于還未上市的公司來講,現在需要報批的事項和部門非常之多,赴美上市難度明顯有所加大。但是對于已經上市的公司則不在安全資訊審批和報批的問題,瑞幸重新上市,屬于從粉單市場轉闆,而非未上市公司。

而對于資本方來講,IDG資本和Ares SSG 這些頂級私募投資機構的入股,實際上已經用行動表明了他們對瑞幸的态度。“因為這些機構在投資前一般都會事先做廣泛深入的盡調,隻有當瑞幸的現任管理層穩定、具有長期上司市場的潛力、早期造假帶來的隐患都已經消除等諸多因素都有肯定答案後,這些機構才會出手,而且将來大機率是奔着重新回到包括納斯達克主機闆在内的主流資本市場上去的。”候曉天表示。

生猛瑞幸重返納斯達克倒計時

此外,陸正耀等原造假管理層的股權已經徹底完成清算,而在去年9月,瑞幸也與美國集體訴訟的原告代表簽署了1.875億美元的和解意向書。可以說,曾經擺在瑞幸面前的曆史障礙基本都已經得到解決,從理論上,瑞幸回歸納斯達克已經沒有太大問題。

各項業績持續利好

但對于瑞幸而言,蛻變不僅在于曆史障礙的消除,同時還來自于經營基本面的全面扭轉。

據瑞幸2021年12月釋出的第三季度财報,2021年三季度瑞幸咖啡總淨收入為23.502億元,同比增長105.6%;淨虧損為2350萬元,同比減少98.6%;平均每月交易客戶為1470萬,同比增長79.2%;門店營運利潤率增加到了25%以上。

這已是瑞幸連續多個季度保持100%以上的增長。

2年前,渾水在做空報告中曾表示,瑞幸不可能同時實作降低補貼與銷量增長。但現在,瑞幸顯然給渾水上了生動的一課。

而把這種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根源則在于瑞幸的創新能力。據瑞幸公開信,2021年,瑞幸推出了共計113款新産品。其中生椰拿鐵創下了單月售出超1000萬杯的紀錄,另一爆款産品絲絨拿鐵也在上線短短9天就突破了270萬杯的銷量。

生猛瑞幸重返納斯達克倒計時

生椰拿鐵的火爆,甚至一度讓全國的椰漿供不應求,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成為常态。而今年,瑞幸代言人谷愛淩首戰奪冠後,社交平台更是掀起“喝瑞幸、曬谷愛淩杯套”熱潮,“谷愛淩推薦”系列飲品直接賣斷貨。

可以說,這種創新制造爆款的能力,直接改變了瑞幸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并讓消費者願意為此付出更高的溢價。

而“爆款政策”再加上“精準營銷”的組合拳打法,也讓瑞幸對消費者有了更強的吸引力。據瑞幸的2021第三季度财報顯示,瑞幸最新的月平均交易使用者為1470萬, 較2020年同期增長高達79.2%。

此外,瑞幸的門店規模也在全新品牌形象的支撐下,重回增長軌道,根據推算,目前瑞幸的門店數量很可能已經超過6000家,全面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

而經營面的持續向好,也讓瑞幸在基本面上已經完全達到了納斯達克的上市标準。

重返納斯達克呼聲高漲

20年前,同樣涉嫌财務造假的美國安然公司被罰5億美元,最後以破産告終。涉嫌參與财務欺詐的三大投行,即花旗集團、摩根大通、美洲銀行,分别被罰20億美元、22億美元和6900萬美元。

與之對比,瑞幸顯然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此前,美國很多出現類似問題的公司最後都銷聲匿迹了,但如果瑞幸回歸納斯達克,無疑将成為全球性的一個标志性案例。這在目前國際資本對中概股信任度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将非常有助于改善并提升中概股在國際投資者中的形象。同時對SCE來講,這樣既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也達成了監管的訴求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候曉天表示。

生猛瑞幸重返納斯達克倒計時

從這個角度來看,瑞幸重新回到納斯達克,顯然也是各方利益博弈的最佳選擇。

尤其對于已成為瑞幸咖啡實際控制人的大钲資本來講更是如此。回顧瑞幸重組曆程,大钲資本作為資方在瑞幸咖啡整個債務重組過程中可以說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僅在早期财務造假困局中第一時間穩住局面并重組董事會,幫助瑞幸持續改善治理結構,同時也沒有向瑞幸派出一名高管,而且絕對信任和充分支援瑞幸新的管理團隊,并在公司發展最困難的時候支援公司進行了新一輪員工股權激勵,形成了更符合市場規律的利益配置設定機制,讓新任管理團隊各盡其能,引領瑞幸實作了全面逆轉。

而大钲資本之是以這樣盡心盡力扶持瑞幸,除了希望能在瑞幸身上擷取更大的投資回報外,作為大钲資本投資的第一個重大項目,如果瑞幸能夠重回納斯達克,無疑也會讓大钲資本的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上升到一個新的次元。

是以,推動瑞幸重回納斯達克,顯然也會成為大钲資本的工作重心。

而瑞幸的一些舉動也一再側面印證了其重回納斯達克的态度和決心。

因為對于瑞幸這樣進入粉單市場的企業,通常是沒有财務披露要求的。但瑞幸仍然選擇按期釋出财報,目的顯然沒有拘泥于釋出業績動作本身,更多還是希望用透明度增進各方信心,為回歸納斯達克做好充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