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作者:ZAKER财經

海底撈釋出公告稱:2021 年預計虧損 38-45 億,每天虧損額度超過 10000 萬。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這是海底撈自上市以來首次虧損,可虧損幅度之大,卻令人瞠目結舌。

2018-2020 年的三年間,海底撈的淨利潤分别為 16.46 億,23.45 億,3.09 億,合計為 43 億。這意味,2021 年一年的時間,海底撈就把前三年的淨利潤全部給虧掉了。

海底撈到底做錯了什麼,竟然導緻如此巨大的虧損?

一,盲目擴張,海底撈吞下苦果

線上下連鎖店鋪經營中,有許多品牌都曾受困于盲目擴張。如服裝界的拉夏貝爾,巅峰時期,門店數量接近 1 萬間。可而今,拉夏貝爾卻走到了破産的邊緣,隻能艱難求存。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海底撈在 2021 年預虧高達 38-45 億,其首要責任就在于張勇的盲目自信,對疫情做出錯誤判斷,進行瘋狂的抄底式擴張。

在 2020 年 6 月時,張勇認為,疫情将在當年的 9 月得到遏制。而在當時,受疫情影響,許多門店倒閉,租金價格下跌,在張勇看來,這正是海底撈抄底擴張的好機會。張勇當即決定,海底撈逆勢抄底,啟動龐大的門店擴張計劃。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在随後的一年時間裡,海底撈瘋狂擴店 662 家,總門店數量增至 1597 家,平均每天新增 1.8 家門店。其中,不少門店下沉到四五線城市。

根據海底撈招股書,2018 年海底撈在三線城市以下的門店數總共才 69 家。可是,據極海品牌監測資料顯示,在 2020 年 6 月到 2021 年 6 月期間,海底撈在四線城市就新開了近 80 家門店,而五線城市的門店數增加了 12 倍。這些四五線城市的門店成為了海底撈虧損的主力軍。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在四五線城市,人們收入較低,年輕人口流失嚴重,火鍋聚餐氛圍并不濃厚。海底撈在下沉市場的盲目擴張,造成嚴重的踏空。即便在一二線城市,因海底撈店鋪大量增加,密度增大,也形成了客流的内耗和稀釋。這讓海底撈的單店營收大幅下滑,其中一個最顯著的現象就是翻台率的下跌。

2018 年時,海底撈曾以 5.2 次 / 天的超高翻台率,令同行豔羨不已。可到 2021 年上半年,海底撈的翻台率就下降至 3 次 / 天。其中,三線以下城市的部分海底撈門店的翻台率下降至不到 3 次 / 天。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門店擴張過快,也導緻諸多門店選址不合理,合格門店經理數量不夠,企業管理跟不上等諸多惡果。2020 年 6 月,海底撈啟動的擴張計劃所帶來的虧損風險,在 2021 年下半年全面爆發。

根據海底撈釋出的 2021 年中報顯示,海底撈在 2021 年上半年實作淨利潤 9650 萬。這意味着,海底撈的巨額虧損幾乎全部都是下半年造成的。

2021 年 11 月,張勇意識到自己的決策出現了嚴重的錯誤,為止損,不得不一次性關店 300 家。這直接給海底撈帶來巨額的資産減值。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事實上,大規模門店擴張的苦不隻是海底撈一家在吃。在新茶飲賽道,奈雪的茶、喜茶以及茶顔悅色等,都在大規模擴店後,遭遇大額虧損。其中,茶顔悅色和喜茶相繼裁員,縮小規模,以度寒冬。

差别在于,海底撈的擴張造成的虧損遠遠超過新茶飲品牌。

二,垂直火鍋品牌圍剿海底撈

海底撈曾引以為傲的服務正在墜落神壇。

海底撈作為一家火鍋連鎖品牌,卻沒有一款拳頭型火鍋産品,一直以來都是以服務著稱。可是,在餐飲賽道,服務隻是企業經營的一方面,還有口味、價格,同等重要。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海底撈之是以能夠迅速崛起,是因為它處于中國餐飲企業普遍不重視服務的時代。當海底撈以服務出圈後,在海底撈的引領下,其他餐飲企業都開始重視服務。雖然,其他餐飲企業的服務水準還比不上海底撈,但也基本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一個服務水準普遍不高的時代裡,海底撈很容易以服務形成口碑傳播,籠絡消費者的心。可當行業的整體服務水準都上來後,海底撈的服務競争力就不再是一家獨秀。人們去吃火鍋,終究吃的是菜品和口味,而非服務。

像巴奴火鍋,就以産品理念在衆多火鍋品牌中嶄露頭角。巴奴火鍋也曾想模仿海底撈的服務至上路線。可海底撈已經将服務做到了極緻,這讓巴奴難以超越。但巴奴别出心裁,另辟蹊跷,推出王牌産品,主打 " 毛肚火鍋 "。憑借毛肚這一款爆品,巴奴火鍋迅速崛起,反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牌聲量。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巴奴在宣傳語上還有意無意地碰瓷海底撈,宣稱:" 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 服務不過度,樣樣都講究 "。

顯然,巴奴就是想用 " 産品為王 " 的理念,來跟海底撈的 " 服務至上 " 形成差異化競争。巴奴取得成功的爆款政策也給其他火鍋品牌提供了新思路,像重慶周師兄火鍋就主打 " 大刀腰片 "、佩姐火鍋主打 " 毛肚和鵝腸 ",粵式火鍋七欣天主打 " 海鮮 " 以及主打 " 豬肚雞 " 的撈王火鍋等。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這些通過爆款産品一炮而紅的垂直火鍋,極具地域特色,在不同的地區聲名鵲起,對海底撈形成了圍剿之勢。雖然,在門店數量、市占率方面,擔任一個垂直火鍋單拎出來都比不上海底撈,但垂直火鍋品牌的崛起,卻與海底撈的全國性擴張形成了激烈的區域市場競争。其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優勢,是海底撈難以超越的存在。

在經營政策上,因垂直火鍋品牌受區域限制明顯,閱聽人有限,反而在門店擴張上選擇了穩紮穩打。像正在申請港股上市的七欣天海鮮火鍋,從 2006 年至今,也隻有 256 家門店,遠遠落後于海底撈。将海底撈視為重要追趕對象的巴奴火鍋,它的直營店數量也沒超過 100 家。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海底撈過于龐大的體量讓它船大難掉頭,而體量較小的垂直火鍋品牌反而更容易發揮自身特色,搶占細分賽道的領先位置。衆多垂直火鍋品牌的崛起,無疑會對海底撈的全國性擴張形成區域性阻擊。

對海底撈而言," 服務至上 " 的品牌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可在産品當道的火鍋競争新格局下,海底撈還缺一個專屬于自己的爆款産品。隻有産品和服務并重,海底撈才能在新競争格局下,不落後于時代。

三,海底撈擴張失敗的啟示

對所有的線下連鎖品牌而言,都要面臨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大規模擴張,體量迅速增大,虧損增大。從服飾連鎖品牌拉夏貝爾,到新茶飲連鎖品牌喜茶、奈雪的茶以及茶顔悅色,再到餐飲連鎖品牌海底撈,都在規模擴張中折戟。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他們擴張失敗的原因都有着衆多的共同點。如,擴張過快,疫情影響,門店密度過大,客流内耗稀釋,選址錯誤等。

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包括海底撈在内的衆多線下連鎖品牌都缺乏足夠深的護城河,沒有形成自己獨有的核心競争力。海底撈所依仗的服務并非不可取代,新茶飲品牌的産品更是高度同質化,口感,包裝,大多雷同。

預虧最高45億,海底撈做錯了什麼?

在市場尚未飽和的情況下,門店擴張能夠帶來規模效應,降低邊際規模成本,提高邊際收益率。但在市場日趨飽和的情況下,繼續擴張,不僅會形成強大的内耗效應,還會遭遇新興競品的強力挑戰。

當服務已經無法跟競品拉開顯著身位時,海底撈就已經失去了自己所獨有的競争優勢。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