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作者:電子科大長三角校友會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王甲綱(右一)

王甲綱,1917年1月出生于雲南省富源縣。1932年考入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1936年畢業。1937年正式進入陝北公學學習。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41到1947年,先後在華北聯大、延安科學院、晉冀察邊區工業專門​學校、華北工業專​門​學校(後與北方大學工學院合并成立華北大學工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從事教育辦學工作。1948年到1955年,在中央軍委三局從事無線電研究工作,期間參與了北平解放的接管工作。1956年2月擔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籌委會副主任,協助吳立人同志進行學院籌備工作。1957年國務院任命王甲綱為副院長。1978年,擔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院長。1983年退居二線。1987年離休。1991年,王甲綱在成都逝世,享年75歲。

2021年是成電建校65周年,校園裡四處洋溢着歡快的氣氛,清水河校區煥然一新。沙河的涓涓流水、老主樓微微泛黃的牆壁,仿佛在無聲地訴說着成電65年來的底蘊和奮進的足迹。在沙河主樓的東側,銀杏樹下不起眼的一個角落裡,當年成電的院長王甲綱囑咐後人在自己身後将骨灰埋在曾經一磚一瓦搭建過的主樓前。時光輪轉,65年已經過去,但總有人記得……古人這樣說: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但是我想說,成電和祖國建設的先驅,我們将始終銘記。

投筆從戎追尋寶塔山的燈光

1917年,王甲綱出生于雲南平彜縣(今富源縣)一個軍人家庭,他的父親王國棟是參加過辛亥革命、護國運動及北伐戰争的愛國軍官,而比自己大16歲的長兄王甲本是著名抗戰将領、國民革命軍第79軍軍長。王甲綱兩歲的時候母親就病逝,五歲時父親也離開了人世,他在叔祖父王懷仁和長兄王甲本的照料下長大成人。王懷仁是平彜縣有名的舉人,作風正派,通曉孔孟之道,以授私塾為業。這樣一個不平凡的家庭背景,也注定了王甲綱不平凡的路。王懷仁對王甲綱要求嚴格,這讓王甲綱打小就樹立了良好的生活作風。同時,叔祖父具有濃厚的民族主義思想,潛移默化中王甲綱埋下了愛國的種子,抗日戰争爆發之前,王懷仁因病去世。

畢竟有着良好的學習條件,王甲綱順利地讀完國小中學。1932年秋,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山大學大學組理學院數學天文系。大學期間,他目睹了中國軍閥割據、内憂外患的現狀,學生當如何自處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己的兄長在戰場上殺敵,自己一介書生,如何才能為自己的祖國貢獻綿薄?他覺得中國近代以來積貧積弱,和科技落後脫不開幹系,科技報國也是一條可行的道路。1936年從中山大學畢業之後,王甲綱考上了南京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的研究所學生。然而,此後不久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日寇開始了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進入民族危亡的時刻。炮火之中,哪能放得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王甲綱得知事變後情緒激動,戰火紛飛,他隻能放棄學業,其兄王甲本遂将他送至國統區——王甲綱由南京奔赴武漢,尋找報國門路。在武漢,王甲綱接觸到了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主任李克農,一下子打開了他的新天地,讓身處迷茫的王甲綱對于以後道路的認識逐漸變得清晰起來。經過介紹最終到陝西省泾陽縣安吳堡青訓班學習,第一次接觸到了黨組織。

随後的幾年,王甲綱輾轉泾陽、延安​接收​革命教育和精神洗禮,思想逐漸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尤其是在延安參加“陝北公學”期間,他聆聽了毛澤東及其他中央同志的講話和報告,他對中國的出路逐漸有了清晰的認識。首先他明白了要想科技救國首先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如果國将不國,科學救國又何從談起?除了思想方面的進步,王甲綱還深入學習了遊擊戰的初步知識,在當時很有經驗的老紅軍的教導之下,他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軍事知識,并參加了多次實訓。1938年,王甲綱在陝北公學經其他同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39年,由于工作需要,王甲綱在接受了短期軍訓之後加入了晉冀察軍區三分區,擔任政治部宣傳幹事、幹部教育幹事,走上了一條和自己當初設想不同的救國之路。1941年,部隊幹部組織文化學習,王甲綱被派往華北聯大教育學院進行短期學習,以便組織開展文化學習鞏固成果,華北聯大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短期學習結束之後,由于表現優異,學校方面經過考慮遂将王甲綱留校任教,為黨​的​事業培養幹部人才和知識文化力量。

1944年,晉冀察中央分局決定華北聯大教育學院高中部及一部分教員​遷往​延安,王甲綱随之遷往延安自然科學院任教,前國務院總理李鵬就曾經在王甲綱任教期間接受革命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此前在華北聯大他執教主要培養政治軍事人才,而到了延安自然科學院則是王甲綱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教育者的重要開端,他在中山大學時期打下堅實的數理基礎在這裡派上了用場;工作認真負責的王甲綱不久即從教員升任延安自然科學院教幹科長、總支委員;1945年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的抗日戰争勝利,經中央研究決定,延安自然科學院遷到了河北省張家口,改名為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王甲綱任校長。這所學校成為今天聞名全國的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

後來,時局不平,國民黨發動全面内戰,上級決定将學校撤離張家口。身為校長的王甲綱臨危受命,率領師生冒着敵機轟炸的危險,跋山涉水,經曆了許多艱難險阻,将學校遷至河北省平山縣柏嶺鎮。由此師生們擺脫戰時的動蕩狀态,學校正常活動得以開展。到了柏嶺鎮後,王甲綱上司師生做到“學習生産兩不誤”,一邊開展教學工作,一邊組織生産自給自足:開荒種地,種蔬菜,做​鞋​染布,減輕農民負擔,改善師生生活。作為校上司的王甲綱和師生們同甘共苦,吃黑豆、楊樹葉,住草房、睡大通鋪。

在條件如此艱苦的歲月裡,王甲綱還頗有遠見地組織師生開設了數學和英語課,以便适應将來形勢的需要。王甲綱一貫向師生們強調數學的重要性,認為數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和靈魂。他給學生講算數、講代數,一面講課一面學習,不斷提高工作水準。在外語方面,王甲綱認為外語是學習借鑒外國科技成果的橋梁,“外語很難學,難也要學好,不要讓語言變成絆腳石。”在緊鑼密鼓的生産和有條不紊的學習中,師生們過着充實的生活,期盼勝利日子的到來。

1947年9月,随着革命形勢的變化,王甲綱​又一次​率領師生從河北省平山縣柏嶺鎮輾轉搬遷,轉移到河北井陉煤礦老區。在這時期,國民黨的飛機時常在礦區上空襲擾,師生們面臨着随時被轟炸的威脅。王甲綱帶領師生發揚不屈不撓的辦學精神,“再難也要把學校辦下去。”他親自主持校務會議,一面研究建立防空預警,一面打鐘搖鈴,按時上課,組織師生進行防空演習,以避免損失。敵機來轟炸的時候,組織五個組分路疏散。這些措施有​效​保證了師生安全和教學正常進行。

​​​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王甲綱在延安自然科學院工作時,他的專業實力和踏實的工作作風給時任自然科學院院長的李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8年初,李強調至中央軍委三局工作,他立即想把王甲綱調到中央軍委三局助工作。經過李強推薦,王甲綱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工專”師生,來到了中央軍委三局從事電波傳播器的科學研究工作,走上責任重大的新崗位。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對北平實行軍事管制,對國民黨原有的軍事、政治、經濟、文教機構所屬的全部物資,進行有上司、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上而下的、系統​的​​接收​管制。王甲綱随中央軍委三局進入北京參與完成了對國民黨原有的電訊人員、裝置的接管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事業的起步做出了貢獻。随後幾年,王甲綱先後任軍委電訊總局幹部處處長、郵電部人事司幹部司司長,直至1956年2月調任籌建中的成都電訊工程學院。

夙夜在公奠基新中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

1955年7月21日,成都無線電技術學院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二機部會議室召開,拉開了籌建新中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的序幕。1956年2月,王甲綱由郵電部人事司司長調任籌委會工作,擔任籌委會副主任,協助籌委會主任吳立人同志開展工作。據妻子吳曼華回憶,王甲綱從北京奔赴成電時,全身的行頭也不過是兩個裝滿衣物、書籍檔案的皮箱,可謂是兩袖清風。

王甲綱對成電的籌備工作滿懷熱情,幹勁十足。曾在成電工作的蘇聯專家列别捷夫在回憶文章《1956-1958:我在成電的日子》中稱贊王甲綱是“出色的黨和國家的工作者”,“是一位熱情和很活躍​的​發展成電的支援者”。當時的主樓還未完工,學校周圍還是一片稻田,大家吃住都在工棚裡。王甲綱非常關心學校的建設,經常巡視校園的建設情況。他心頭焦急地盤算着日漸臨近的開學日期,“一切為了九月開學”。基建任務十分緊迫,所有的籌建工作都緊鑼密鼓地展開。教務籌備上,王甲綱從學校的規模、專業和教研組的設定、行政機構的組建、幹部和教師的配備到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圖書資料的籌集都全面統籌,確定開學事宜的順利。

1956年9月29日下午3時,學校在沙河校區主樓旁舉行了首次開學典禮,全校三千多名師生員工和來賓見證了這一重大的曆史時刻。1957年2月,國務院任命王甲綱為副院長。

學校初建,有許多方面還不夠成熟。由于師資力量不足,留校任教的大批剛畢業的年輕教師不得不登台上課,講課品質不高,教學效果不好。王甲綱組織老教師傳授教學經驗,發動年輕教師備課、試講,改進教學方法。同時,還發動教師自制教學儀器裝置,加強實驗教學環節。1959年6月,中央召開了包括成電在内的全國重點高校工作會議,王甲綱出席了這次會議。回校之後,他組織全校師生認真學習,全面貫徹執行了以教學為主,教學、生産勞動、科學研究三結合的方針。在狠抓以教學為中心的過程中,提出穩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月曆的主張,要求教師認真備課、認真講課、認真答疑、認真指導實驗,把教師主力安排到教學第一線,使學校整體的教學品質有了顯著改善。

當時學生是先入學後分系,同學們對​分系​的認識程度很不夠。王甲綱通過各種方式向同學們做動員工作,解決同學們的困惑。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給同學們解釋了學校五個專業的設立緣由——“根據國家的需要比例來培養人才”,勉勵同學們面對專業配置設定要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和态度。他開設的新生導論課也為同學們認識專業、選擇專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在科研方面,成電很快成長為大陸電訊領域的中堅力量。根據1957年國家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成電有23個無線電電子學領域課題進入科研計劃行列。1958年,學校研制成功3cm波導測試系統、傳真電報機、黑白閉路電視系統。王甲綱作為學校的上司,經常深入一線,每學期都要到各系逐個檢查科研項目的進展情況,尤其關注學校年輕教師的科研情況。當時還是青年教師的馮世常回憶:“有次晚飯後我們一行人在校園内散步,甲綱院長加入了我們散步的隊伍。令我驚訝的是,他不但知道隊伍中資曆最淺的我,還竟然一口說出了我當時從事的地質雷達科研項目中所用的大功率半導體型号:2G711。可見甲綱院長對科研項目的熟悉程度超過了我的想象,令我由衷佩服!”到了1964年,學校教師參加了國防科委所屬院校共同進行的大陸第一台半導體數字電子計算機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學校這些豐碩的科研成果取得,離不開王甲綱的大力支援。

1966年,“文革”來臨,王甲綱一夜之間被錯誤地打為“三家村”之首,作為造反派口中的“牛鬼蛇神”受到嚴重迫害,身心遭到嚴重​的​摧殘,近十年的時間,他憑借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堅持了下來。

1978年,天朗氣清,形勢好轉;中共四川省委決定,王甲綱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院長,成電迎來了快速恢複​和​發展的春天。擔任院長期間,王甲綱重點抓了兩件事情,其一是學校的幹部隊伍建設,其二是學校的師資培養。文革讓學校的幹部隊伍千瘡百孔,王甲綱不搞宗派主義,不搞團夥,堅持學校的用人原則和程式,對有能力的人大膽向學校推薦、重用,任人​惟​賢,幹部隊伍建設的良好開展,為學校各項工作開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1982年12月,王甲綱在師資規劃會上提出,1990年前學校的主要學科要達到國内一流重點大學水準,争取2-3個學科趕上國際先進水準。而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水準高超的師資隊伍在王甲綱看來是實作前述目标的必要條件之一。為此,王甲綱加強了教師隊伍學習新知識——尤其是當時的計算機和外語的學習力度,組織開展大規模教育訓練。大力開展教師隊伍納新工作,從已經畢業的研究所學生中遴選部分優秀青年進行進一步教育訓練以達到博士水準在學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同時,王甲綱意識到師資隊伍建設也不能閉門造車,注重出國人員的選拔、教育訓練工作,注重選配熱愛祖國、思想政治好、業務能力突出的優秀骨幹人員出國留學深造,這批青年教師回國後很多都成為了學科中的領軍人物,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天南海北她一路相随

王甲綱的妻子吳曼華,早年在北京與王甲綱相識相戀,共同經曆了風風雨雨。他們二人的愛情故事還得從當年北平解放說起。

1949年北平解放,王甲綱跟随中央軍委三局進入北京後,負責對北平的電訊人員、裝置等的接管工作。就在這期間,王甲綱認識了一個并肩作戰的“革命戰友”,也是後來與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吳曼華。91歲的吳曼華回憶起第一次見到王甲綱的場景,至今還清晰如昨:“那是1949年初,那一年我19歲。他帶着一批戰士來接管北平的電信局,當時天冷,他身穿一件解放軍戰士的大黃棉襖,戴着軍帽,沒有别的當官的那種盛氣淩人,樸實卻堅定的精神面貌感染着我。”

吳曼華1930年6月生于北京,父母是普通的工廠職工,她在家裡六個孩子中排老三,家庭非常拮據。吳曼華國小中學都讀于彼時北平最好的中學——師大女附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國中的時候,由于家境的緣故,不得不辍學在工廠打工補貼家用,但好學的她心裡一直懷着一顆“讀書夢”。“家裡從小就教育我要自強不息。我想讀書,就一定要讓夢想變為現實!”憑借自己的努力,吳曼華考入笃志中學。她一邊讀書,一邊下課之後去上班掙錢,然後省吃儉用,多餘的錢交給父母供養弟弟妹妹,生活過得異常艱苦。

​​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在讀書期間,吳曼華受到同寝室室友的影響,閱讀了不少的進步書籍:《共産黨宣言》《新民主主義論》《大衆哲學》等,還在頤和園多次參加讀書會。回憶起那段經曆,吳曼華說:“那時自己年紀輕,還是懵懂的,後來才知道室友是地下黨員,她像大姐一樣時刻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在她的影響下,我也逐漸走上了革命道路。”

接受進步思想的熏陶後,吳曼華又在室友的帶動下參與了1947年的罷工運動——反對當時國民黨引起的物價飛漲,以及後來的“六八鬥”鬥争、反饑餓、反内戰的學生運動等。親身的投入和切身體會,讓吳曼華痛恨國民黨統治下的民不聊生,更加接受了中國共産黨的政治主張。在室友的推薦下,吳曼華于1949年3月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當選團支部書記,進入黨團辦公室工作;同年6月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并順利入黨,從此她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并為之而堅定地走下去。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除此之外,吳曼華參加了幹訓班——培養青年幹部儲蓄人才,吳曼華有機會聽了許多大人物的授課。比如瞿秋白的夫人楊之華。“那時的生活條件很艱苦,上課就坐在小馬紮上,吃飯就是八個人圍着一盆蘿蔔和豆腐,沒有肉。但是大家對于革命事業都有着十足的熱情。”

不久之後,北平解放,王甲綱擔任郵電部的人事司司長,吳曼華則在郵電部人事科工作。由于工作上的交集,他們互相熟識了起來。1949年9月,吳曼華參加了政協會議,見到了很多大人物如宋慶齡、李濟深、張瀾、沈鈞儒、黃炎培、柳亞子等人。特别讓她自豪一輩子的是,上司還安排她給毛主席​鮮花​。“記得當時是上午,我手捧鮮花,心兒怦怦直跳,手心都是汗,一會兒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上司人步入會場,大家都熱烈鼓掌歡迎。我趁機走上主席台給毛主席獻花。毛主席笑容可掬地接過​獻花​,主動和我握手。我渾身像觸電一樣。每當回想起這件事,我都感到特别幸福。以後不管遇到什麼挫折和困難,我都能泰然處之。”

好學而聰慧的吳曼華不斷充實提高着自己。工作一段時間後,她希望能夠上學繼續深造,學習更大的本領。一旦有了新的追求,她就像開足了馬力的小火車。1954年,吳曼華順利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經濟系。當時的人大也是大師雲集,在那裡吳曼華聆聽了恽代英之子恽希良講授的《經濟學》,有著名的曆史學家翦伯贊講授的曆史學,在知識的滋潤下吳曼華迅速地成長起來。在學校,她也保持着“要強”的個性,每門課都非要“争優”不可。記得有一門課考試老師隻給了四分,她找到老師說重修再重考,硬是拿到五分才心滿意足。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當時的郵電部百廢待興,非常需要人才。吳曼華作為業務骨幹自然深得王甲綱器重,同時在長期的工作中,王甲綱也被吳曼華正直、熱情、有理想、善良、上進的性格所打動,兩顆心彼此互相靠近。吳曼華考入人大,對于人手緊缺的王甲綱來說,還是有一些工作影響,但他非常了解和支援吳曼華讀書。吳曼華老人回憶說:“大學期間,我們經常通信,王甲綱十分關心我,經常問我在學校​過的​怎麼樣。他還專門給我送了一套《資本論》,鼓勵我多學習馬克思主義。”這套已經發黃的書籍至今還在吳曼華家裡的書架上珍藏。回憶起那時的情景,吳曼華老人臉上洋溢着滿滿的幸福。

可是好事多磨,1955年初,王甲綱奉命籌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并于當年就到了成電。那時吳曼華還在人大讀書。吳曼華就利用暑假到​成都​來看望王甲綱,看到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看到和勞工師傅們一起夯土的王甲綱,吳曼華下定了決心:不管他走到哪裡,我就跟随到哪裡。畢業之後,吳曼華毅然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北京,随着王甲綱來到成都這個陌生的城市,來到成電這片嶄新的熱土,從此紮根這裡,把青春和汗水留在這裡。記得第一次來成電時是1956年暑假,那時沙河的主樓還正在緊張施工,周圍還是一大片農田。彼時還發生了一件讓吳曼華至今記憶猶新的事,當時人事處的一位上司看到王甲綱的妻子大老遠從北京跑過來探望,于是就按照接待标準準備了一筆接待費。誰知耿直剛正的王甲綱知道後大發雷霆,堅決拒絕把妻子的開銷納入公務接待中。王甲綱就是這樣始終保持着亭亭淨植、大公無私,無論面對何種情況,都恪守着一名人民公仆的高标準、嚴要求。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1960年,吳曼華正式調入成電後,學校成立了自然辯證法教研室,吳曼華是該教研室的首批教師。從此他和王甲綱一起為成電的事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吳曼華在自然辯證法教研室同時為大學生和研究所學生授課,課程有《政治經濟學》《自然辯證法》《科學史》《科學學》《科學哲學》等,赢得了同學們的良好反響。同時,此時的吳曼華也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她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堅持旁聽理科課程,學習自然科學知識。憑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吳曼華甚至還發表了多篇關于科學技術革命和人工智能的論述文章,獲得了四川省科學協會的表彰。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在成電的奮鬥歲月裡,吳曼華也逐漸認識到了王甲綱的另一面:“他的生活作風正派,擔任幹部清廉、正直,從不占公家的便宜,記得當時他給我寫信,用的信紙信封都是專門到建設路去買的。他說公私一定要厘清,這是原則。還有一次教研室選主任,他作為校上司一點沒有插手教研室的事,是我自己獲得大家信任被選上的。”

王甲綱為成電的籌建工作付諸了很多心血;在擔任副黨委書記期間,他工作一直勤勤懇懇,為成電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可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由于王甲綱長期主管教學與科研工作,被錯誤地定為“三家村”之首;事情的緣由還得從一次課堂說起,當時王甲綱講授哲學課程《沖突論》與《實踐論》,提到馬克思主義中“一分為二”的觀點時,有人别有用心地​問到​“毛澤東思想能否一分為二?”王甲綱坦然答道:“當然可以,真理也可以分為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王甲綱的這個回答從哲學觀點本身和邏輯上來說是滴水不漏,然而他卻因為這句話被人構陷,成為了“打倒王甲綱”的直接導火索!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此後,王甲綱和吳曼華的家裡多次被紅衛兵“抄家”,家裡幾乎所有的東西被抄走。同時,王甲綱本人的工資被削減了大部分,家裡三個孩子的溫飽都成了問題。尤其是王甲綱原本活潑可愛的大女兒,因為父親的事情在國小班級受到了師生的排擠孤立,心靈受到極大摧殘。王甲綱本人也多次被抓去大會上“挨批鬥”,在自己曾經為之奮鬥過的校園裡舉着滑稽的旗子唱“豪歌”……然而,不管遭受何種誣陷,吳曼華始終深愛着王甲綱,堅信自己的丈夫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真正的共産黨人,每次批鬥,吳曼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王甲綱每次出門挨批鬥前,為了能讓他少受點皮肉之苦,我就盡量給他穿厚點,把棉毛褲、棉褲等五件褲子全部穿上。”在王甲綱被關牛棚的時候,吳曼華每天都給他做飯送飯,跑到菜市場專門給他買魚做來吃,悉心照料王甲綱。在最黑暗、最難熬的時候,王甲綱也曾想過一了百了,但是吳曼華春風化雨般的關愛——既是一位妻子的責任,也是一位革命戰友的支撐,讓王甲綱始終沒有吞下早在衣兜裡備好的幾顆小藥丸,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三代同堂

光明終将戰勝黑暗。在熬過這段“非人”的日子後,王甲綱終于迎來了“大展身手”的春天。在成電逐漸擺脫“文革”的影響後,他重新擔任了成電的黨委副書記。動亂期間,無論造反派們“打倒王甲綱”的叫嚣多麼​的​聒噪,撥雲去霧之後,王甲綱依舊堅守着知識分子的風骨和一名共産主義戰士的忠貞,他始終堅信黨,堅定共産主義信念,堅持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上級下派負責重整學校工作的上司是來自部隊的政委郭堅化,其行事作風雷厲風行、為人正派。由他上司的工作組經過廣泛調查,得出了王甲綱對黨忠誠、能力強、經驗豐富的結論,認為王甲綱“是一名久經考驗的馬克思主義戰士,既不是叛徒、特務,也不是走資派”。由此王甲綱被任命為成電的第三任院長,撥亂反正,承擔起了成電恢複的重任。在王甲綱的努力下,成電的教學和科研重新走回了正軌;但王甲綱自己的身體卻在當年“文革”的迫害和繁重的工作中​每況逾下​。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1983年,66歲的王甲綱退休,但他一直心系成電的發展。1991年,王甲綱離開了人世,他的家人遵循他的遺囑,把骨灰撒在沙河主樓前的花園裡,守護着他永遠心心念念的成電校園,目睹着校園日新月異的發展。2021年是成電建校65周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作為黨忠誠的戰士、成電發展建設的創始者,王甲綱在參加革命、投身教育幾十載的風風雨雨中曆經坎坷、久經考驗,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寵辱不驚,身處逆境而不墜青雲之志,把報國的理想和初心化作對祖國和黨​的​事業的赤誠丹心,用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精神描繪着成電的美好明天。

王甲綱老院長,您的名字,成電不會忘記!

王甲綱,1917年1月出生于雲南省富源縣。1932年考入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1936年畢業。1937年正式進入陝北公學學習。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41到1947年,先後在華北聯大、延安科學院、晉冀察邊區工業專​門​學校、華北工業專​門​學校(後與北方大學工學院合并成立華北大學工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從事教育辦學工作。1948年到1955年,在中央軍委三局從事無線電研究工作,期間參與了北平解放的接管工作。1956年2月擔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籌委會副主任,協助吳立人同志進行學院籌備工作。1957年國務院任命王甲綱為副院長。1978年,擔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院長。1983年退居二線。1987年離休。1991年,王甲綱在成都逝世,享年75歲。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願以丹心繪丹青——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第三任院長王甲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