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廠商想造車,車企想造手機,怎一個“亂”字了得!

近日,吉利将收購魅族手機、蔚來将下場造手機的消息非常火爆。雖然并未得到官方最終證明,但手機廠商跨界造車、車企跨界造手機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手機廠商想造車,車企想造手機,怎一個“亂”字了得!

人人都知道,資本市場面向未來,是以要不斷講新故事,一路飙升的股價就是最好的證明,無法不令人眼紅。未來,車聯網将成為汽車的标配,汽車将成為繼智能手機之後的又一個網際網路入口。

智能汽車作為未來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其智能化功能的發揮,還需要與手機協同與互聯,智能汽車的發展就離不開智能手機,手機與車機的互聯互通将非常重要。

手機廠商想造車,車企想造手機,怎一個“亂”字了得!

“自主一哥 ”吉利正面臨新能源轉型的變革,需要在多品牌、多産品進軍的同時,發力手機為接下來的智能汽車做準備。蔚來也是一樣,自己下場造手機,增強與蔚來汽車之間的互動,無疑有利于品牌的發展進階。

不過,造車的本質是用實體世界連接配接實體世界,而造手機的本質,是用實體世界連接配接數字世界。是以,兩者在技術上存在一定的相通性,但研發流程、研發時間、制造過程有着天壤之别。

手機廠商想造車,車企想造手機,怎一個“亂”字了得!

手機的設計研發更傾向于軟硬體的結合,軟體和硬體互相牽制,硬體更多受限于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目前同一型号手機的疊代速度基本是一年兩更,即使如蘋果這種也是一年一更。

目前汽車的設計研發主要在于硬體,疊代速度基本是每年隻做配置更新,2-3年左右改換前後臉、中控之類的外觀變化,5年左右造型重新設計進行換代,平台更新需要更久的時間。

手機廠商想造車,車企想造手機,怎一個“亂”字了得!

随着智能網聯的地位越來越高,今後軟體将成為制約汽車研發的重要因素,既懂汽車、又懂軟體的汽車廠商将脫穎而出,成為智能汽車時代的領先者。

同樣,在制造方面,兩者都采用流水線生産模式,但是在安全等級要求、組裝可靠性、零部件認可、模具開發投資、供應鍊建設等方面的難度不是一個數量級。

是以,無論是對于手機廠商跨界造汽車,還是車企跨界造手機,筆者都要先潑一盆冷水。以造手機的思維去造車肯定是行不通的,以造車的思維去造手機也是不行的。這并不意味着筆者不看好跨界,而是要謹慎為之,尊重專業。

手機廠商想造車,車企想造手機,怎一個“亂”字了得!

國産手機已經行業領先,可喜可賀,值得國産汽車學習。在智能汽車浪潮的推動下,蘋果、華為、小米等紛紛跨界造車,主攻智能。在這個次元上,手機廠商造車是具有先天優勢的,但也要找個好盟友,比如阿裡與上汽、一汽,百度和吉利。

目前,智能手機已經走過了外資壟斷-國産山寨群雄争霸-國産中高端脫穎而出-行業巨頭形成等階段,競争已經十分充分。此時進軍手機行業,高端有蘋果、華為幾乎不可撼動,中端有小米一家獨大,中低端還有OPPO vivo雙雄争霸。

也就是說,新的手機品牌想要進入,沒有行業颠覆性的跨代技術優勢或者典型應用市場,幾乎沒有可能成功。錘子手機就是前車之鑒,雖然産品設計、UI設計、硬體配置都還不錯,但依舊功敗垂成。相似的還有格力董明珠造手機,都是不成功的案例。

手機廠商想造車,車企想造手機,怎一個“亂”字了得!

手機行業目前的競争已經十分充分,是以吉利、蔚來進軍手機行業也一定要謹慎再謹慎。與智能手機的發展路徑相似,大浪淘沙,成功的隻會是少數,估計不超過兩個。

為何車企會親自下場造手機,還在于“資料”是未來時代的核心資産,沒有哪個廠家希望自己的使用者資料掌握在其他手機廠商手中,是以車企開始自己下場造手機。

不離身的手機,讓使用者永不下線,直連企業和消費者。對所有人而言,手機成為了最好用的身份辨別,或許可以作為和所有智能終端互動的“秘鑰”。

手機廠商想造車,車企想造手機,怎一個“亂”字了得!

圍繞手機賬号體系以及相對應的出行空間場景,車企可以開展各種更智能的增值服務。說到底都在想一件事:占領使用者入口,創造出更大的市場想象空間。這正是車企最感興趣的地方。

從目前的汽車産品來看,不少車企的産品都已經需要和手機深度綁定,比如實作解鎖和遙控駕駛,以及深度的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從發展趨勢來看,汽車未來的形态可能是機器人等新生态,手機會進一步更新,變身為“智能汽車控制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