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蔚來被傳進軍手機行業,這事靠譜嗎?

俗話說:打架要去别人家裡打,碰壞了東西也不心疼。于是,當年美團要做打車時,機智的滴滴也宣布要做外賣……

由此可見,網際網路大佬們都擅長抄後路啊:

蔚來被傳進軍手機行業,這事靠譜嗎?

那麼,當小米、華為要造車時,蔚來傳聞要造手機,這思路也可以了解了?

其實不然:外賣、打車屬于寡頭or壟斷市場,玩家很少;而汽車是一個充分競争市場,從蔚來的角度來看,多一個小米不多、少一個華為也不少,沒什麼影響。

是以,蔚來要造手機,更多的還是從自身的産品/業務布局考慮的,與小米、華為要造車并沒有關系。

那蔚來要造手機的動機是什麼呢?假設傳聞是真的,我覺得可以這麼來了解:

衆所周知,車上的螢幕越多,則車越智能(狗頭)。

特斯拉隻有一塊螢幕:

蔚來被傳進軍手機行業,這事靠譜嗎?

蔚來有兩塊螢幕:

蔚來被傳進軍手機行業,這事靠譜嗎?

蔚來的好朋友理想汽車有3-4塊螢幕:

蔚來被傳進軍手機行業,這事靠譜嗎?

俗話說,見賢思齊。于是,在ET5釋出之前,大家紛紛猜測:蔚來會不會迎頭趕上,給新車加上第三塊螢幕呢?

蔚來ET5釋出了,依然是兩塊螢幕:

蔚來被傳進軍手機行業,這事靠譜嗎?

但是蔚來釋出了AR/VR眼鏡,算是一種更進階形式的“第三塊螢幕”。

蔚來被傳進軍手機行業,這事靠譜嗎?

說來也是,所謂的“第三塊螢幕”,不一定是鑲嵌在儀表盤上的液晶闆啊 ——它可以是其它列式,例如AR/VR,甚至是腦機接口;也可以是可移動的,比如手機。

這也是我的觀點:如果蔚來造手機,那麼蔚來手機一定是和車機系統深度綁定的。

那蔚來造手機的目标,并不是成長為手機巨頭,與華為、小米、蘋果競争;而是為了拓展自己的産品完整性與業務邊界:

内容互通:車機與手機的内容,可以靈活互通、互為補充,就像同一塊螢幕一樣。手機可以發揮便于操作、位置靈活的優勢。

操作搖桿:類似于Switch那樣,搖桿可以固定在機身上,也可以拆下來玩。蔚來手機應該也可以固定在車裡的某個或多個固定位置,同時也可以拆下來玩。

UI設計一緻:車機與手機的UI設計是一緻的,給車主帶來一緻的體驗。

向家居延伸: 小鵬提出了23小時移動空間的概念,意思就是讓消費者在車上停留的時間更長。而如果有手機的話,占據了手機這個關鍵連接配接點,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向家居延伸 —— 那Nio Life的戰略價值就要上升2個數量級、蔚來的想象空間也要翻倍了啊!

簡單來說:将來的蔚來使用者,人手标配一台蔚來手機 —— 可能是主力機,也可能是備用機,但它一定是蔚來車主在車裡、在家裡的首選手機。

這下邏輯是不是就清晰了?無論是造手機的小米、蘋果、華為,還是造車的蔚來、小鵬、特斯拉,它們都想在人類最重要的兩個空間占據一席之地: 家裡,車裡。

不同的是,小米、華為、蘋果先造手機,通過手機率先占據了家裡的部分空間,現在想往車裡延伸;而蔚來呢,是先造了車,現在想往家裡延伸的話必須先造橋梁 —— 那就是手機。

你可能會說,我可不可以偏安一隅,做一個有聲有色的車空間巨頭或家居空間巨頭,不向新的領地延伸呢? 答案也許是否定的:随着智能化程度加深,将來車内、家内的體驗趨于一緻化,消費者可不希望開車時是蘋果,回到家是小米的感覺。

放棄了開拓進取,也就守不住已有的江山。

最後,我再鄭重聲明一句:以上觀點純屬瞎掰。

蔚來被傳進軍手機行業,這事靠譜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