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古墓挖出千年“冰箱”,能烤能冰,專家20年沒能複制出來

1978

2

月,湖北随州的一個山坡上,武漢空軍某部正準備擴建廠房,在這一過程中,還用上炸藥去開山,在一聲巨響後,工程隊竟然發現褐色的土層,這讓大家擔心不已。前來視察的上司進行了分析後,認為這下面應該是一個古墓,他立馬将消息上報給文物局。

專家趕到現場後

立馬展開了發掘

工作,這才讓古墓全面的問世,并了解到墓主人是戰國時期的曾侯乙,他是曾國國君。

戰國古墓挖出千年“冰箱”,能烤能冰,專家20年沒能複制出來

此墓的南北長度為十六點五米

東西寬度為二十一米

深度多達十三米

面積為二百二十平米

。在這個墓中出土的文物數不勝數,超過了幾萬件,不僅有珠寶金銀,還有禮樂器、編鐘等,每個都堪稱國寶,比如說曾侯乙編鐘,它是目前發現的體型最大的青銅鐘。

戰國古墓挖出千年“冰箱”,能烤能冰,專家20年沒能複制出來

墓中

專家還發現了兩千五百年前的

“冰箱”,學名為銅鑒缶,重大一百七十斤,也是最早的冰箱,這個裝置分兩個部分,其中“鑒”高為六十三厘米,“缶”高為五十二厘米。它的内飾也顯得很是豪華精美,上面有着奇特的紋路造型。

缶的四個角有凹槽,可以在上面放上冰塊,如此就可以起到冰鎮的效果。而因缶和鑒的間隙比較大,是以可以用來放置物品。在冬天時朝着其中添加一定量的水,因比熱容大,銀耳可以起到保溫的效果,如同一個

“烤箱”。

戰國古墓挖出千年“冰箱”,能烤能冰,專家20年沒能複制出來

其實墓主人最初始隻想着将它當成一種酒器使用

可喝上冬暖夏涼

的白酒,不過在這個文物出土後,專家研究了二十年之久,但始終無法去複制新的銅鑒缶,就算是生産出樣品,但并不能完美的複制,讓人感慨古人科技的發達。在

2008

年的缶陣表演,其靈感就來自這個酒器,大家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