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戰國時期,有種“眼睛文物”受追捧,專家認為它們非本地産

1978年,湖北随州城外西邊兩公裡擂鼓墩山,發現一座舉世震驚的戰國早期墓葬,該墓葬主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曾侯乙。

考古專家從曾侯乙大墓中,共提取出15,400多件各種類型的珍貴文物,其中還有一套完整的"曾侯乙編鐘",引發考古學術界轟動。

春秋戰國時期,有種“眼睛文物”受追捧,專家認為它們非本地産

可是這15000多件文物裡,有173顆形狀怪異的眼珠文物。專家們也不是第一次,從春秋與戰國時期的墓葬中找到這些樣式奇特,與同時期文物顯得格格不入的"眼珠子"。

那麼,這種類似于眼睛的文物是本地産的嗎?又為何成為王公貴族們,争相追捧的奢侈品呢?

這種眼睛文物學名叫做"蜻蜓眼珠",也被稱為"蜻蜓眼"。

蜻蜓眼珠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400年至前1350年的古埃及。

從器物外形來看酷似蜻蜓眼睛,造型或凸起或内凹,顔色也非常豐富飽滿。

春秋時期,原産于古埃及的蜻蜓眼珠便傳入西域,到了春秋末年至戰國初年,不少諸侯将蜻蜓眼珠當成随身把玩的器物。

諸如曾侯乙、趙卿下葬時,少則帶十幾顆,多則百多顆蜻蜓眼珠随葬。由此可見,蜻蜓眼珠在當時應該是稀世罕見之物。

春秋戰國時期,有種“眼睛文物”受追捧,專家認為它們非本地産

說完了蜻蜓眼珠發源地以及何時傳入中國,再來着重分析下,造型怪異蜻蜓眼珠,為何會那麼受到貴族的喜愛?

首先,眼睛不管是在古埃及還是中國文化曆史上,都被視為是神聖象征物。

說得更通俗點,眼珠代表了宗教迷信的神聖象征品。

西方傳入中國後,它又被統治者們賦予其他感情色彩。按照考古專家分析,蜻蜓眼珠傳入中國之後,已經成為一種較為常見的辟邪之物。

戰國至西漢時期,蜻蜓眼珠更是代表了一種特殊美的存在。

《淮南子.覽冥訓》:"譬如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爾雅.釋地》:"西北之美者,有昆虛之璆琳,琅玕焉"。

從以上幾段史料記載便能看出,戰國與西漢時期,蜻蜓眼珠其珍貴程度,足以堪比黃金美玉。

且當時中國工匠利用氧化鉛和氧化鉀,制作出了類似于玻璃樣的琉璃制品,有了琉璃之後,蜻蜓眼珠便能在華夏大地生根發芽。

春秋戰國時期,有種“眼睛文物”受追捧,專家認為它們非本地産

在古代,諸如玻璃和琉璃制品,比同等重量的黃金要貴重不少。主要還是因為蜻蜓眼珠這種從西方傳來的舶來品,因為其造型怪異,與中原固有文化信仰非常不同。

再加上春秋時期,工匠已經熟練掌握制造琉璃的方法,這種頗為怪異的蜻蜓眼珠,便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王公貴族之間,用來互相比較财力以及身份的一種奢侈品。

據西方曆史來看,上世紀60年代,希臘曾經出土一枚,距今3000多年時期的蜻蜓眼珠。

這枚蜻蜓眼珠造型精美,且眼部裝飾層數非常多,

藍色和白色兩層玻璃組成。

此外,伊朗和埃及地區發現的蜻蜓眼珠顔色和造型,與古希臘那一件又有所不同。中國地區出土的蜻蜓眼珠,與西方的又有所不同。

是以,所具有的象征意義又有很多不同之處。

可能說到這裡,不少朋友會覺得奇怪:為何考古學家說這些文物是西方舶來品,專家有何依據呢?

春秋戰國時期,有種“眼睛文物”受追捧,專家認為它們非本地産

《鹽鐵論》:"鼲貂狐貉,釆旃文罽,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鹹為國之寶"。

《漢書.西域傳》:"罽賓國......出...... 璧流離"。

《漢書.地理志下》:"自夫甘都盧國,船行可二月馀,有黃支國......自武帝以來皆獻。

從各種漢朝典籍便能明确得出,最原始的玻璃出現于西周時期,春秋末年至戰國初年才開始普及。

是以西漢之前的古籍中,很少出現關于玻璃和琉璃的文字記載。中國工匠之是以會成功研制出玻璃,關鍵就是用氧化鉛和鋇作為助溶劑。

這種玻璃制品隻能在春秋末年和戰國初年由西方傳入大陸,因為那個時候,中國人才開始熟練的掌握制作玻璃的工藝技藝。

況且,國内不少相關實驗室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中國出土的蜻蜓眼珠進行紅外探測。

春秋戰國時期,有種“眼睛文物”受追捧,專家認為它們非本地産

探測的結果是,春秋與戰國時期的蜻蜓眼珠,大部分是以琉璃作為主要制作的材料,少數還有用陶胎制成。陶胎也是大陸特有燒制器物的方式。

不管是琉璃制成的蜻蜓眼珠,還是陶胎蜻蜓眼珠,其象征意義沒有太大出入。

中國生産的蜻蜓眼珠大部分呈橢圓形,造型不像西方那樣,多利用突起物裝飾。

比如曾侯乙大墓中的蜻蜓眼珠,幾乎每一枚身上都帶有許多圓柱形網狀小點,這些小點通常交叉排列。再加以顔色的互相碰撞交融,使得中國本地産的蜻蜓眼珠,頗有東方之美。

總的來說,蜻蜓眼珠是千年前,全世界貴族都喜歡把玩的一種小物件。

還是因為這件器物被人為附加太多宗教迷信學說,才讓蜻蜓眼珠成為上流階級的專屬物品。

春秋戰國時期,有種“眼睛文物”受追捧,專家認為它們非本地産

以上關于蜻蜓眼珠細節分析,大多是筆者通過一本《春秋戰國》的書籍得出的結論,當然我也從其他史料找到很多借鑒素材。

春秋與戰國時期,是中華曆史上最為重要的兩個時代。僅從蜻蜓眼珠這個文物的由來,持續時間還有發展過程也能看出,西周時期,中西方文化已經開始慢慢融合。

參考文獻:《漢書》《淮南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