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權力的遊戲》人物評:梅麗珊卓與希琳之死

作者:董狐筆

1、史坦尼斯唯一的孩子

征服後286年,國王勞勃的弟弟史坦尼斯大婚,迎娶佛羅倫家族的賽麗絲。

《權力的遊戲》人物評:梅麗珊卓與希琳之死

勞勃風流成性,在弟弟的婚禮上也不老實,和賽麗絲的表妹迪麗娜眉來眼去,沒等到婚禮結束,便和迪麗娜在史坦尼斯的婚床上研究起了巫山雲雨。

等到史坦尼斯和妻子三入洞房,才驚醒了摟着美人酣睡的國王,氣氛尴尬到了極點。

不久之後,迪麗娜懷孕,并生下了國王的私生子艾德瑞克·風暴。賽麗絲也懷孕了,給史坦尼斯生下了希琳·拜拉席恩。

從此以後,賽麗絲便再也沒有懷過孩子,這個迷信的女人一直認為自己不能生兒子之事,與被勞勃和表妹霸占婚床有關,經常在丈夫面前抱怨。

但抱怨改變不了現實,希琳成了史坦尼斯夫婦唯一的孩子,也是史坦事業的唯一接班人。

這個孩子和權遊中大部分貴族家的小女孩一樣,從小嬌生慣養,無憂無慮,天真浪漫,善良可愛。在迎接權鬥之前,希琳首先迎接到了一種可怕的皮膚病---灰鱗病。

這是冰火世界一種特有的疾病,得了此病的人皮膚就像曬幹的水泥地面。雖然不是絕症,但大部分醫生都對其束手無策,隻有山姆那樣的國手,才能夠藥到病除。

《權力的遊戲》人物評:梅麗珊卓與希琳之死

龍石島和風暴地的庸醫,均對灰鱗病束手無策,史坦尼斯隻能退而求其次,在希琳的成長中,給予她更多的關懷,讓一個臉部有傷疤的弄臣每天陪希琳玩耍,好讓希琳從弄臣更新檔臉的不幸中找到些許自信。

希琳的茁壯成長,比史坦尼斯夫婦預想的要好得多。這個孩子雖然敏感,但人格非常健全,比她的父親史坦尼斯更受封臣們的喜愛。特别是洋蔥騎士,對希琳視同己出,既是希琳的朋友也是希琳的導師,屢屢給希琳指點迷津。

史坦尼斯是出了名的冷面王,連希琳的外公家都義無反顧地站在藍禮那一邊,但每一次希琳到風暴地作客,封臣們都願意和小姑娘在一起玩耍。

希琳說話不多,聲音很低,但非常有人格魅力,她說話的時候,聲音最大的粗漢子也馬上會安靜下來,靜靜地聽她發表意見。

雖然希琳沒有萊安娜·莫爾蒙的果決,但在龍石島和風暴地,希琳也曾有小熊女一樣的感召力,如果史坦尼斯能夠對女兒的人格魅力加以利用,一定能事半功倍。

希琳和小熊女年齡相仿,出場的時候隻有九歲,但年齡在冰火世界從來不是問題,原著中的年輕人,都普遍要比劇集中小五六歲。

《權力的遊戲》人物評:梅麗珊卓與希琳之死

2、史坦尼斯的光榮與夢想

要說自命不凡,縱觀整個冰火世界,沒有人比希琳的父親史坦尼斯更加嚴重。

自從遇到了梅裡珊卓,史坦尼斯便真的以為自己是亞索爾·亞亥重生,是煙與鹽之地誕生的預言之子(我一直覺得煙與鹽之地隻适合誕生火腿),不僅自己改信光之王,還要求自己的部下燒毀七神雕像。

信仰之星在史坦尼斯心頭冉冉升起,這個男人明明偏居一隅,但卻有了一顆憂國憂民的國王之心,要以天下蒼生為念,并在五王之戰中處于敗勢的情況下,率部一路向北,要憑借一己之力去長城對抗異鬼。

格局的不同,讓史坦尼斯超越了同時期那些蠅營狗苟的小人,讓人肅然起敬。

有一段時間,我也希望最後勝出的是史坦尼斯,因為七國的内戰,都是不義之戰,隻有抗擊異鬼之戰才是毫無争議的正義之戰,首倡義舉的史坦尼斯,理應得到我們的尊敬。

但是史坦尼斯的光榮與夢想,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他的生命因信仰而灼灼生輝,但也因太過執拗于信仰而黯淡無光。

《權力的遊戲》人物評:梅麗珊卓與希琳之死

為了向光之王表達忠誠,史坦尼斯一次又一次獻祭,起初是拿普通人的生命獻祭,後來又拿着侄子的“國王之血”獻祭,逐漸把自己偉大的理想,變成了一場場聲勢浩大的MI信活動。

這些活動并沒有讓史坦尼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相反卻讓他不斷失敗。

但史坦尼斯對光之王一片赤誠,即使在失敗之後,也從來沒有質疑過自己的信仰,他覺得自己的失敗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光之王對他的考驗,隻有通過考驗,光之王才會賜予他神迹,屆時自己以“亞索爾·亞亥”再世的身份,号令天下,則鐵王座唾手可得。

史坦尼斯:光之王不幫我,一定是因為我獻祭的犧牲品還不夠。

光之王一不缺錢二不缺女人,隻缺信徒們的赤誠供奉,而史坦尼斯要表達自己的赤誠,最好的方式便是獻祭自己的寶貝女兒。

希琳的悲劇在于,史坦尼斯并不是不愛她,而是太愛她了。

按照梅裡珊卓的邏輯,亞索爾·亞亥當年為了擊敗異鬼獻祭了親愛的妻子,是以預言之子史坦尼斯也就應該獻祭自己的寶貝女兒。

《權力的遊戲》人物評:梅麗珊卓與希琳之死

原著中沒有寫到希琳之死,但希琳被史坦尼斯獻祭,已經由馬丁先生欽定。

3、史坦尼斯把希琳獻祭給光之王,有意義麼?

信仰本來是個褒義詞,但到了史坦尼斯這裡,就成了一個魔咒,讓他走火入魔。

你若因為史坦尼斯入魔而批評他,他一定會義正辭嚴地反駁:我是為國為民,我是為了天下蒼生。這并不是史坦尼斯胡說八道,而是他真的相信。

假如史坦尼斯真的因為獻祭希琳而得到光之王垂青,進而平定天下當了七國國王,希琳就會被當成聖女朝拜,許多百姓甚至會體諒史坦尼斯的用心,認為他也是迫不得已。

然而這樣的史坦尼斯,卻讓人厭惡。

高尚的目标,一旦需要通過卑鄙的行為達成,高尚就會成為卑鄙的遮羞布。

史坦尼斯也許會是一個合格的國王,會是一個執政為民的好國王,但他不是一個好人,更不是一個好父親。

我甯願看着他在某一場戰鬥中死去,也不願意看到他通過獻祭女兒上位。

《權力的遊戲》人物評:梅麗珊卓與希琳之死

要表達誠心也可以,我希望史坦尼斯傳位于希琳,然後把自己獻祭給光之王。相信在洋蔥騎士的輔助下,希琳可以比史坦尼斯做得更好。

說到底,我根本不相信史坦尼斯,他嘴上說的是為國家和為人民,但心裡想的仍然是權力,為了最高權力可以犧牲一切。

信仰光之王,是因為光之王是他最後的救命稻草,隻有堅持這種信仰才能夠讓人們相信他是預言之子,證明他當國王的合法性。

史坦尼斯的高度自信,在我看來,其實是自卑到了極點,隻有通過光之王那種外物,隻有通過一次次獻祭的儀式感,他才能找回自信,掩蓋内心巨大的空虛。

像泰溫公爵那種真正自信的人,絕不會搞獻祭那種花架子。

4、梅裡珊卓該當何罪?

史坦尼斯是假信仰,梅裡珊卓才是真信仰,毫無理由地相信光之王。

《權力的遊戲》人物評:梅麗珊卓與希琳之死

幾百年來,光之王的信徒不止一次到維斯特洛傳道,但隻有梅裡珊卓鬧出了一個大動靜,讓光之王的足迹踏遍長城内外,黑水河兩岸。

紅袍僧索羅斯不懂政治,是以隻能給閃電大王做個參謀長,而紅袍女梅裡珊卓知道給史坦尼斯畫個“預言之子”的大餅,讓史坦尼斯欲罷不能,最終與七神割袍斷義,義無反顧地投入紅神(光之王)的懷抱。

梅裡珊卓也是以成為史坦尼斯國王的國師,對國王的影響力超過了洋蔥騎士。

雖然梅裡珊卓和史坦尼斯是互相利用,但梅裡珊卓對光之王的信仰很純粹,她像明史中的姚廣孝,兢兢業業一生參與權力的遊戲,目的卻并不是為了獲得權力,而隻是為了自己的信仰,為光之王張目。

可惜梅裡珊卓沒有姚廣孝的神機妙算,隻能裝神弄鬼,把史坦尼斯的事業搞得一團糟,自己也人不人鬼不鬼,被未知的命運虐得懷疑人生。

希琳之死,史坦尼斯是主謀,梅裡珊卓則是幫兇兼劊子手,不管他們為自己狡辯的理由多麼充分,都難以逃脫世道人心對他們的公正審判。

《權力的遊戲》人物評:梅麗珊卓與希琳之死

5、正義與邪惡

我一直認為,自從史坦尼斯獻祭了自己的親閨女希琳,他的敗亡就已經注定。

他從光之王那裡獲得了心靈慰藉,但失去了部下的擁護,也失去了民心。

本來劇集中史坦尼斯和小剝皮的争霸戰,我們是盼着史坦尼斯赢的,但希琳一死,史坦尼斯和小剝皮之間就沒有差別了。

邪惡對邪惡,一丘之貉;惡狗咬惡狗,一嘴狗毛。

很多人甚至盼着小剝皮能夠活捉史坦尼斯,剝掉史坦尼斯的皮為希琳報仇。

連最忠心史坦尼斯的洋蔥騎士,也因為希琳之死而心灰意冷,對史坦尼斯徹底失去信心。

史坦尼斯的妻子賽麗絲,本來是支援史坦尼斯信奉光之王的,但女兒的死,讓賽麗絲對丈夫和光之王一起絕望了。

沒有人支援的史坦尼斯,即使内心依舊堅強也無濟于事,他已經沒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史坦尼斯挂在嘴上的“ZHENG義”,不是正義。真正的正義刻在每一個人心底,大家的心裡都有一杆秤,包括沒有文化的每一個龍石島士兵:

您連自己的閨女都可以殺,我們在您心目中又算什麼呢?

《權力的遊戲》人物評:梅麗珊卓與希琳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