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DNA裡的原罪?筆記本廠商進軍智能手機為何屢戰屢敗

【CNMO】自從智能手機成為普及率最高的終端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手機企業和筆記本企業似乎并未有太多交集。一方面在手機行業如火如荼地互相内卷的日子裡,筆記本行業似乎都很佛系,雙方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不知從何時候開始,手機企業紛紛釋出了筆記本産品。

DNA裡的原罪?筆記本廠商進軍智能手機為何屢戰屢敗

筆記本廠商涉足手機行業的不少 但卻鮮有成功(圖源來自網絡)

盡管在目前看來,手機廠商所釋出的筆記本産品通常主打商務便攜的賣點,尚未觸及筆記本廠商的核心産品線,但是近幾年華為筆記本在國内的銷量呈現穩步增長,已經分銷了部分筆記本廠商的市場佔有率,随着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涉足筆記本行業,憑借自身特有的優勢,配合終端生态的概念,吸引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對于這種現狀,筆記本行業也一定有所察覺,恍然間夢回十年前,因為也就是在那一年,國産非營運商定制機或者說網際網路品牌手機也是這樣異軍突起,撼動了曾經的手機行業霸主品牌。

DNA裡的原罪?筆記本廠商進軍智能手機為何屢戰屢敗

曾經的“中華酷聯”力克國外品牌(圖源來自網絡)

“中華酷聯”時代為國産手機奪取國外品牌市場營造了一個優秀的開端,也讓小米、魅族等網際網路品牌有了肥沃的土壤,同時也讓很多電腦品牌萌生了擴充手機産品線的念頭。除了原本在手機行業就稱霸一方的聯想以外,國内有神州、華碩、宏碁(acer),國外有戴爾、惠普、甚至微軟和英特爾,都曾經涉足手機行業,也推出過産品,結果顯而易見,但從它們遇阻的原因上我們可以總結出幾個共同特點。

重品牌輕體驗 PC思維轉變難

時間回到2010年,彼時整個PC産業尚未出現下滑趨勢,包括筆記本在内的PC産品依舊是各大筆記本廠商的主要營收。而智能手機業務隻是一項尚未成熟的“可能性”業務,當時的智能手機市場依舊由諾基亞、摩托羅拉、聯想、中興等頭部品牌把控,其他手機廠商也通過此前積累下來的使用者基數能夠實作基本的平衡,是以擁有智能手機業務的筆記本廠商也能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PC業務上。

DNA裡的原罪?筆記本廠商進軍智能手機為何屢戰屢敗

手機系統更注重的是體驗(圖源來自網絡)

當時Android還未嶄露頭角,iOS還為被人所熟知。諾基亞的塞班和微軟的Windows Phone系統扛起了智能手機的早期大旗。相比塞班,Windows Phone更加接近于人們對于智能系統的期望,不過也是以,微軟在對Windows Phone對開發上仍舊采用了PC模式,導緻Windows Phone在很多時候都像是講電腦系統直接照搬進手機一樣,并未針對手機進行有效的優化,使用體驗感交叉。這也給了其他系統機會。或許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到了2011年,蘋果、三星占據近50%的市場佔有率,利潤份額逐漸穩定在90%以上,Android系統就從2011年的1.6%一路突飛猛進達到了80%的市場占有率。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很多擁有手機業務的廠商才意識到,新的智能手機時代已經來臨,未來這台小小的掌上裝置,會成為最具潛力且厮殺最殘酷的“城池”。

上下遊完備 TOB使用者充足

衆所周知制造業對于上下遊産業鍊的依賴性很大,處于行業核心位置的筆記本廠商與上遊供應鍊經曆了長時間積累和磨合是以在在筆記本元件上,筆記本廠商會比手機廠商擁有更大的優勢,包括原材料供應、價格把控上筆記本廠商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對于手機廠商來說,現在仍需要用較高的價格去進行原材料的采購,但是價格上又要做到低于傳統筆記本廠商,本身在筆記本上也利潤率就不高,手機廠商的淨利潤也會一壓再壓。

DNA裡的原罪?筆記本廠商進軍智能手機為何屢戰屢敗

上下遊管道是筆記本廠商的優勢(圖源來自網絡)

同樣在下遊的管道中,筆記本廠商所采取行業内最為經典的4P(産品、價格、推廣、管道)營銷模式,通過特定的顧客群,穩定的代理商和相對固定的銷售管道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銷售網絡。尤其是在TOB使用者上,在整機時代就積累下來的B端客戶,為傳統筆記本廠商提供了穩定的銷售出路,這部分客戶在筆記本對于如今的手機廠商來說很難進行介入,是以手機廠商生産的筆記本産品還隻能在C端使用者市場中争奪份額。

但這也讓筆記本廠商容易忽略潛在的危機,長久以來的“做市商”角色,讓筆記本廠商面對行業挑戰者多少會有些掉以輕心,尤其是頭部的筆記本品牌在面對被手機廠商逐漸入侵的邊緣市場的反應較慢,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傳統筆記本廠商會有所動作

技術軟肋 核心技術把控

DNA裡的原罪?筆記本廠商進軍智能手機為何屢戰屢敗

intel和AMD依舊掌控X86架構(圖源來自網絡)

其實從這一點來看,筆記本廠商的今天或許就是手機廠商的明天。由于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到今天,大部分依舊是使用微軟的Windows系統,該系統是基于X86架構基礎上搭建的,而能夠制造X86架構晶片的公司目前隻有英特爾、AMD,via三家公司,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在專利上。是以這也導緻了筆記本廠商必須采用英特爾和AMD的晶片才能滿足消費者日常使用的需求。是以我們能看到的筆記本廠商的主要研發還是在散熱技術、功耗效能以及其他外觀功能上,核心技術真正接觸的很少。

DNA裡的原罪?筆記本廠商進軍智能手機為何屢戰屢敗

ARM開放架構為手機晶片帶來更多可能性(圖源來自網絡)

相比之下手機廠商的限制就少了很多,雖然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手機晶片廠商也隻有高通骁龍、聯發科、三星晶片Exynos以及華為麒麟,這也表明了,手機廠商晶片自研的可行性。雖然手機晶片的架構也是有ARM掌控,但由于為了與X86相抗衡,ARM很早就開放了架構的使用,使得不同晶片對于不同廠商定制Android的相容也是可以實作的,這也給手機廠商定制自己的産品留出了更大的餘地。近幾年裡,手機廠商對于網絡連接配接、拍照、快充、生物識别等技術的“内卷”,也着實推進了整個科技行業的發展。

未有技術型引領行業的企業

筆記本廠商在制定産品戰略時大多會以全面覆寫使用者為主要目的,這樣不僅能夠擴大産品的閱聽人面,同時也會降低多個産品線所面臨的研發成本問題。但這也讓不同品牌的筆記本産品很難在使用者心中擁有固定的認知。目前市場上最主要的筆記本産品還是便攜商務本和遊戲本,以及綜合型筆記本,除了單個消費者以外,大量的營收還來自于集團采購,是以短時期内仍然能夠保持很高的增長勢頭。也同樣是以,讓很多筆記本廠商在研發上産生了惰性,都是供應鍊“給飯吃”,配置相似的産品,隻要營銷到位,賣出去還不是問題。在營銷上,手機廠商跟筆記本廠商比還是嫩了許多,畢竟也都是身經百戰的“老江湖”。

而手機廠商自出生起就一直處于不斷前進的過程,蘋果的iPhone一直是所有Android手機廠商所追趕的目标,從性能不足到性能超越,國産手機廠商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緊追,也促進了iPhone功能的進步,充分競争市場下企業才能擁有更強的競争力,物競生存的法則在手機市場上展現的淋漓盡緻。為了能夠活下來,各家廠商必有所長,蘋果、華為的綜合自研能力,小米對于成本的把控和近期澎湃控電晶片的面世,以及多家廠商對電池、攝像頭的新技術研發,讓手機行業百花齊放,也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進而促進了品牌忠誠度。

DNA裡的原罪?筆記本廠商進軍智能手機為何屢戰屢敗

生态建設是手機廠商維護核心客戶的重要方式(圖源來自網絡)

不僅是在硬體技術上,軟體技術也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留住這些簇擁者,手機廠商開始從單個終端到多個終端,不斷推進着生态的建構,華為、蘋果、小米、在生态的建構上尤為突出,從手機到平闆,從IoT智能家居到車載系統,終于來到了筆記本市場,這也絕非是必然。良好的生态,不僅是多螢幕之間流暢的互動和共享,也是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對于無縫體驗的追求。

這對于傳統筆記本廠商來說,望塵莫及,也許現在還不明顯,當手機廠商擁有同樣的管道、供應鍊資源的時候,傳統筆記本廠商是否真的會重蹈覆轍呢?

是以筆記本廠商在做手機的時候除了保留自身的各方面優勢以外,也要關注市場和使用者習慣的變化,凝聚發力方能有的放矢。另外,在研發上筆記本廠商的技術也在整個科技領域裡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截至2021年3月31日,聯想集團共注冊在案的授權專利已達21658件,其這幾年對于筆記本散熱的産品設計就絕對稱得上業内“頂流”,是以筆記本品牌如果在做手機的時候也發揮自己的設計基因,或者嘗試與手機品牌進行合作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能夠迅速激活自己的原有使用者,建構生态那是再好不過得了。

值得慶幸的是,如今仍然有很多傳統筆記本廠商堅守在手機産品線上,包括上面提到的蘋果、三星,另外還有目前筆記本行業的霸主聯想,新晉貴族ROG(玩家國度)等等。他們或在手機筆記本行業獨樹一幟,或專注于技術和産品的研發,或一方面堅守自己絕對地位的同時奮起直追,都是值得敬佩的。畢竟,對于消費者來說,我們并不希望看到一家獨大的現象,唯有競争才能促進更大的進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