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廠商為何紛紛布局平闆市場?

安卓平闆市場,越來越熱鬧了。

2021年可以看作是安卓平闆市場一次全面爆發之年。就品牌來看,這一年不僅僅有小米平闆5這樣的重磅産品回歸;也有華為、三星、聯想這樣一直在安卓平闆市場堅持多年的品牌推出了多款不同價位、不同尺寸的産品;當然還有realme這樣的新興廠商在平闆市場的初次試水……

手機廠商為何紛紛布局平闆市場?

而在今年,平闆市場的品牌陣容似乎在繼續擴大。比如本周即将釋出的OPPO Pad,聯想即将推出的拯救者Y700,還有很早就在傳聞,預計很快就要跟大家見面的vivo、iQOO平闆。一時間,在做平闆這件事情上,主流的手機品牌“全明星陣容”基本已經集齊了。

有需求就有市場

為什麼大家都一股腦兒去做平闆了?道理其實很簡單:市場有需求。

這是有資料作為支撐的。根據IDC的報告,2021年全年,中國平闆電腦市場出貨量約 2846萬台,同比增長 21.8%,創下近7 年出貨最高增幅。而從全球的平闆市場資料來看,2021年全年,全球平闆電腦總出貨量同比增長 2.9%,達到 1.68 億台,是 2016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手機廠商為何紛紛布局平闆市場?

衆所周知的是,安卓平闆市場在2020年之前經曆了一個“半衰期”。大屏手機的興起,安卓大屏軟硬體生态的先天痼疾,整個消費市場對于安卓平闆需求乏力,廠商也沒有太大意願和動力去推動安卓平闆的更新疊代。就連小米這樣“賣啥火啥”的品牌,在2019年也“停更”了自家的平闆産品。

手機廠商為何紛紛布局平闆市場?

但2020年爆發的疫情給平闆電腦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因疫情隔離在家而催生出的居家線上娛樂、辦公、教育、社交需求,讓平闆電腦這樣的大屏便攜裝置一時間成為了消費市場的寵兒。尤其是在2020年上半年,平闆電腦産品還出現了一波不小的“漲價潮”,也算是近些年電子消費領域的一個反常現象。

雖然因疫情帶來的消費需求在2021年的勢頭有所減緩,但目前來看依然在持續。這也是目前整個平闆消費市場出貨量同比大增的重要原因。

疫情催生的赢家

需求增長是一個方面,平闆市場自身的發展不均衡以及市場競争環境的變化,可以看作是推動目前平闆市場全面回歸和爆發的内在因素。

毫無疑問,目前平闆市場iPad依然是絕對的霸主,無論是出貨量還是利潤率都沒有對手。全球來看,2021年蘋果公司共賣出了 5780 萬台 iPad,出貨量比第二第三名加起來都多。較去年同比增長了 8.4%,市場佔有率增至34.2%。

相比之下,三星排名第二,2021 年共賣出了 3090 萬台,同比增長 3.8%,份額 18.3%。聯想排名第三,在 2021 年銷售了 1777 萬台,同比暴增 19.2%,市占率 10.5%。

也就是說,蘋果公司一家就占據了目前平闆市場約三分之一的市場佔有率。安卓平闆雖然品類繁多,從整體體量上看占據着市場主流。但即便是三星這樣的一線國際品牌,其平闆産品依然難以和iPad抗衡。

與此同時,平闆市場還面臨一些意外因素,比如部分頭部品牌的市場佔有率萎縮。還是以IDC 2021年的資料作為參考,可以看到全球平闆市場的五大頭部品牌中,四家都是增長,隻華為出現了32.1%的巨大跌幅。

手機廠商為何紛紛布局平闆市場?

華為在平闆市場的份額萎縮,原因不用過多解釋。因不可抗力因素導緻的缺芯問題,對于華為平闆産品的影響并不比其手機産品小。要知道在此之前的2018、2019、2020年,華為每年都能有1500萬台左右的平闆産品出貨。而到了2021年,華為平闆産品的銷量下降到了970萬台(該資料還包含了部分榮耀品牌2020 Q4的銷量)。

和手機市場一樣,華為在平闆市場的空缺也亟待其他品牌來填補。從資料上看,聯想無疑是華為萎縮之後的最大赢家。2020年,聯想平闆的全年出貨量達到了1400萬台,同比增長66.4%。而2021年,聯想平闆出貨量提升至1770萬台,同比增長19.2%。從出貨量來看,聯想在過去的兩年時間内一直都是全球平闆市場中增長幅度最大的品牌。

手機廠商為何紛紛布局平闆市場?

需求的回暖,市場格局進行新一輪的洗牌,就是目前全球平闆市場的現狀。

面對這樣的形勢,手機廠商們,尤其是來自中國手機廠商們自然不會甘心做“Others”。于是從去年開始,可以看到手機品牌們紛紛開始發力平闆市場。

事實上除了蘋果、三星這樣的老牌巨頭之外,面對聯想、亞馬遜這樣的平闆市場頭部品牌,幾家主流的中國手機品牌在平闆産品的供應鍊、技術研發、市場、管道等層面都具備一定的優勢。

手機廠商為何紛紛布局平闆市場?

很大程度上,平闆和目前的智能手機在很多軟硬體技術和方案上,其實是有很多相通之處的。比如大尺寸螢幕面闆、電池、揚聲器、相機等元器件,都能夠以現有的智能手機供應體系為依托。而在這方面,智能手機品牌在過去十多年時間建立起來的上下遊供應鍊,能夠為其在平闆市場的布局提供最基本的基礎保障。

另一方面,軟硬體方案整合和技術研發層面,智能手機廠商有着雄厚的實力。就拿困擾了安卓平闆多年的大屏軟體适配和互動優化來說。近些年智能手機領域的多任務互動、多屏互動、跨平台協同、IoT物聯等技術已經足夠成熟,将其下放、移植到平闆産品上也是順理成章。這些新技術和新方案的加入,能夠給安卓平闆帶來更多體驗上的優勢,也能對原有平闆在一些先天缺陷和不足進行彌補。

手機廠商為何紛紛布局平闆市場?

除此之外,手機廠商多年積累起來的使用者群體以及建立起來的品牌認知,更有利于其平闆産品在其原有閱聽人群體之間的覆寫。比如之前華為平闆電腦使用者中,大部分也是華為手機或者華為筆記本的使用者。

而在體驗層面,也隻有這種同品牌、同平台之間才能實作更為便利和順暢的跨裝置協同和互聯。和iOS、iPadOS建立起來的封閉生态一樣,目前安卓手機廠商也正在通過這種功能和體驗的優勢,去增強使用者的品牌粘性和忠誠度。

将平闆納入到自家的生态體系中,除了能提升使用者體驗之外,也是一種“捆綁”。這種體驗上的“捆綁”效應,将促使原本各自的手機使用者在選擇平闆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去選擇同品牌的平闆産品。如此一來,手機廠商的優勢就更明顯了。

大好形勢之下的挑戰

不過也并不是說目前手機廠商做平闆就形勢一片大好,其中面臨的挑戰也同樣不可忽視。

首先就是目前平闆市場已經趨于飽和,疫情催生的消費需求正在放緩。對于大多數使用者來說,平闆并非是一個必需品。在核心體驗和應用場景與智能手機、PC部分重合的條件下,平闆隻能發力娛樂、教育、線上辦公等細分市場。而經過兩三年的快速增長,疫情給平闆市場帶來的增量并不會一直持續。

手機廠商為何紛紛布局平闆市場?

另外,平闆産品目前在形态和應用上也開始逐漸分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Pad。最初平闆電腦的定位其實是手機和PC之間的“第三屏”,其主要的應用場景偏向于影音娛樂體驗。

但随着市場發展和産品疊代,iPad已經衍生出多個品類:主打小屏便攜的iPad mini,主打影音娛樂、輕辦公的iPad數字系列和Air系列,還有定位高端,主打生産力屬性的iPad Pro系列。

手機廠商為何紛紛布局平闆市場?

和iPad相比,安卓平闆在定位和體驗上依然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高端平闆市場,目前安卓平闆還沒有能夠與iPad Pro相抗衡的産品出現。這就要求手機品牌在定義自家的平闆産品時,需要綜合産品體驗和使用者需求來做權衡。

可以看到,目前幾家主流的國産手機廠商已經上市,或準備上市的平闆産品都在體驗上相對均衡,盡可能去做到娛樂和生産力屬性的兼顧。

但這樣一來,這些相對均衡的平闆産品勢必将面對友商和巨頭們對應的細分平闆産品強烈競争,喪失了一定的體驗優勢。究竟是要做一款“爆品”,在平闆市場搶一口蛋糕。還是要跟三星、華為一樣做大、做強平闆産品線,挑戰iPad的霸主地位,這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

在這看似熱鬧的市場背後,接下來平闆市場面臨的競争和挑戰或許并不輕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