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智慧叫:唐僧掃塔(醍醐灌頂!)

作者:岱善親子微社群

《西遊記》中,唐三藏曾有一個承諾:逢廟燒香,遇寺拜佛,見塔掃塔。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其中兩回,較長的描述了唐三藏掃塔經曆。

原著是這樣寫的:“滌垢洗心唯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二僧蕩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

掃什麼塔需要這麼長的篇幅?

更為奇怪的是掃塔為什麼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這一點似乎于理不合。

百家講壇的趙玉平老師曾解釋過,這裡蘊含佛道兩家自我提升的最高智慧,總結成十二字,即:

起點低、當下淨、回頭髒、平常道。

有一種智慧叫:唐僧掃塔(醍醐灌頂!)

01

起點低

唐三藏取經路上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才最終修成正果,掃金光塔的時候也是從第一層開始,一步步登高。

起點低,也是芸芸衆生的真實寫照,大多數人起點都很低,出生就在羅馬的終究是少數人。

老子道德經有句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一沙一石能堆積成巍巍高山,一磚一瓦也能蓋出高樓大廈。

人生也是一個不斷攀登的過程,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大家比較熟悉的曾國藩,天賦不高,年少時,在家讀書,一位梁上君子潛伏在他家,想乘機撈點好處。

可是左等右等,等的黃花菜都涼了,曾國藩還是翻來覆去在讀一篇文章。

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準讀什麼書?!”

語罷,将那篇文章背誦了一遍,之後揚長而去。

可是曾國藩并沒有灰心,仍然刻苦學習。

後來終成晚清名臣。

隻要方向是對的,起點低,起步遲,也沒什麼。貴在持之以恒,今天比昨天好一點點,明天比今天好一點點,就是進步。

有一種智慧叫:唐僧掃塔(醍醐灌頂!)

02

當下淨

唐三藏掃金光塔的時候,由下往上,這必然會出現一個問題,掃過的台階,又會落一層灰。

這豈不是白下功夫了?

這裡蘊含另一層意思,當下淨,當下的立身之地是幹淨的。

提醒人們,要更加注重當下,不要總是回首過去。

人活在當下,而非過去,也非未來。

讓過去的過去,是一種智慧。

過去的一直沒過去,當下隻會徒添更多煩惱。

李白曾感歎,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煩憂。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訴說未來的人,是在騙别人;沉湎過去的人,是在騙自己。

無論是開心的、難忘的、難以釋懷的還是刻骨銘心的,就讓往事都随風而去。

過去我們已經無法改變,當下才更應該好好把握,不要讓過去的遺憾重新上演。

放下過去,是對自己的一次次救贖。

有一種智慧叫:唐僧掃塔(醍醐灌頂!)

03

回頭髒

随着掃的台階越來越多,唐三藏在金光塔中層層登高而上。

回頭再看,之前掃過的台階也髒了,這段是告訴我們:因為你站在了更高的地方,有了更廣闊的眼界,回頭可清晰看到過去的不足之處,此謂回頭髒。

你境界提升了,就能發現過去的問題所在,看到“髒”,也就是不好的地方。

如果境界不變,即便回頭,也很難發現過去自己的不足、問題所在。

這一點是告訴人們,回頭髒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過去的輝煌、一些成就蒙蔽了雙眼。

回首往事,如果全是光榮、精彩,說明今天可能退步了。

有位畫家,畫人物的時候習慣隻畫一隻眼睛。

許多人不解。

畫家意味深長地說道:“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雙眼都喜歡看向外界,卻很少自檢。是以我們要用一隻眼看世界,留另一隻眼來審視自己。”

人這輩子,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

回頭看,反思自己,是一個人變好的開始。

有一種智慧叫:唐僧掃塔(醍醐灌頂!)

04

平常道

唐三藏掃塔之前,最開始有一段是這樣描寫的:

“當晚,滿天星月光輝,谯樓上更鼓齊發。四壁寒風起,萬家燈火明。三藏沐浴畢,穿了小袖褊衫,束了環縧,足下一雙軟公鞋,手裡拿一把新苕帚,對衆僧道:“你等安寝,待我掃塔去來。”

逢廟燒香,遇寺拜佛,見塔掃塔。

一路上,唐三藏拜了不少佛,燒了不少香,自然也掃了不少塔。

取經路上,掃塔是再也尋常不過的小事。

每次都這樣一絲不苟的虔誠,從細節上足以發現唐三藏的重視和認真。

真正的修煉正在于此,以平常心對待每一件小事,此乃平常道。

平常道,修平常。

佛語講:平常心即是清淨心。平常心為道,空空為道。

一步一台階,一層一掃,步步登高,再高的塔,也能登頂。

其實這和道家的道法自然有相似之處。

道法自然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去以平常心去做平常事。

平常事做好了,自然不會被萬物萦繞,煩心事也會減少。

人生路上,未必會一帆順風。

靜下心來,沉澱自己。

無論大事小事、急事慢事,都能認真對待。

不因失誤而悔恨,不因遺憾而抱怨。

最後,願你不懼怕起點低,擁有當下淨的心,從容笑看回頭髒,修一個平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