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作者:會計學堂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扇貝的連續電視劇還沒完!這不,又被平安證券,和深交所點名了!

自2014年起,似乎每過一段時間,獐子島的扇貝就會出點事,要麼跑了,要麼凍死餓死了,引得市場質疑不斷。

前段時間東加火山噴發,有傳聞稱南太平洋的扇貝會湧入獐子島“避險”,怎料市場居然真的買賬,獐子島股票應聲漲停,直到公司予以澄清,股價才出現回落。

最近獐子島又上演新劇情——控股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持有的1.1億股将被拍賣,這可能導緻獐子島控股權發生變化。

不止如此,在獐子島1月21日公布的《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中,公司預計全年盈利600萬元至900萬元,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産為正值。

連續幾年虧損狀态下,2021年仍舊能實作正增長,深交所對此點名發問:是否存在年底突擊交易進而規避股票交易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

兜兜轉轉,獐子島的“扇貝”連續劇還在繼續.....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1

獐子島質押1.1億股票

平安證券或成最大“接盤俠”?

回溯公告,早些時候,獐子島控股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股東長海縣獐子島褡裢經濟發展中心、股東長海縣獐子島大耗經濟發展中心因融資需要,分别将其持有公司的1.6億股股份、5128.68萬股股份、3800萬股股份質押給平安證券。

由于未能完成股份質押購回還款義務,3名股東被平安證券追索。

去年10月15日,獐子島就披露了此事的進展。3名股東因與平安證券的質押式證券回購糾紛收到了《深圳國際仲裁院裁決書》,要求向平安證券償還融資款本金并支付相應的違約金并承擔賠償責任。

裁決還要求,平安證券對折價、變賣或拍賣3名股東所持的獐子島股票所得享有優先受償權。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近日,案件已進入執行程式,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長海縣獐子島褡裢經濟發展中心、長海縣獐子島大耗經濟發展中心作為被執行人,未能履行還款義務,其被當機證券應當予以變價,并以變價所得清償被執行人結欠之債務。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被裁定進行處置的10996萬股占到了獐子島總股本的15.46%,如若不進行分拆,獲得該部分股權的買受人未來将成為獐子島的第一大股東。但該筆股權會否進行分拆進行拍賣、變賣尚無法得知,能否順利拍出或變賣也存在不确定性。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有不願具名的律師告訴記者,如果該股權不能順利實作拍賣或變賣,最後法院也可能會裁定直接作價抵償給申請執行人。

也就是說,平安證券可能會成為獐子島的第一大股東。對于獐子島,以及持股獐子島的股民來說,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轉機。

2

扭虧為盈,獐子島實作反轉

預計淨利潤600-900萬元

而與控股權恐發生變更同一時間釋出的《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在深交所的監察之下,卻又讓人嗅到了一絲财務造假的氣息。

1月21日,獐子島披露了2021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1年實作歸母淨利潤600萬元至900萬元,扣非淨利潤為虧損8000萬元至1.2億元。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而2021年前三季度,獐子島實作歸母淨利潤為虧損3000.09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2679.62萬元。前三個季度還是負,到第四季度怎麼就能立即扭虧為盈呢?

根據公告,我們看到其2021年年度淨利潤的計算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

1、部分資産減值

獐子島表示,因新冠疫情和國際貿易形勢對公司進出口業務産生較大影響,海洋牧場投入産出能力尚未完全恢複,人民币持續升值導緻外币資産彙兌損失,股民訴訟案件和解賠付及預計負債帶來相應的費用,部分資産出現減值,拖累了公司整體業績。

2、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收益增加

報告期内,公司出售長島公司、莊河分公司相關資産,收到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收益增加,公司預計全年盈利600萬元至900萬元,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産為正值。

其中,利潤的增加主要在于“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收益的增加”,這就讓人感到很疑惑了。畢竟,非經常性損益可是公司财務造假的常客。

非經常性損益:财務造假的常客

經營企業的收入主要包括經常性收益和非經常性損益。反映公司長久獲利能力的是經常性收益。在短期内,增加經常性收益一般比較難,相對而言,增加非經常性損益就要容易多了。

經常性收益是企業的核心收益,具有持續性的特點,投資者可以據此預測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及判斷企業的未來可持續發展能力;而非經常性損益具有一次性和偶發性的特點,其帶來的收益是暫時的。

非經常性損益在利潤表上展現為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等科目,有時也會通過管理費用、财務費用等科目反映。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如為了擡高當期利潤,有些公司通過将本企業的優質資産出租等業務獲得其他業務收入,調節利潤;有的公司對諸如固定資産盤虧等營業外支出不進行确認;對不該确認的收入項目當作營業外收入,如接受捐贈實物資産的收入,對外投資的資産評估增值等。

是以,非經常性損益雖然也是公司利潤總額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由于它不具備長期性和穩定性,因而對利潤的影響是暫時的。

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特殊性質,為公司管理盈利提供了機會,特别應關注的是,有些非經常性損益本身就是虛列的。

對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詳細說明第四季度财務名額變動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說明公司是否存在年底突擊交易進而規避股票交易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

而獐子島則在回複中表示:

第四季度,公司收到政府的大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冷鍊産業停工停産補助,及出售莊河分公司相關資産使公司收益增加約1.2億元;公司電商子公司新增資本導緻上市公司合并報表資本公積增加約4000萬元。

上述出售資産、吸收投資交易具備商業實質,符合公司發展戰略及股東利益,交易定價合理公允,不存在年底突擊交易進而規避股票交易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相關收益确認會計處理合規。

此外,深交所還要求說明,獐子島因虛假陳述引起的民事訴訟,是否計提預計負債、計提依據的合理合規性、計提金額的充分性。

獐子島表示,前述支付和解款、一審判決賠償金額和未判決預計負債共計2931.18萬元,公司在《2020年年度報告》中已計提預計負債600萬元,剩餘2331.18萬元公司在《2021年度業績預告》披露時已全額計提預計負債或計入營業外支出。

3

曾經輝煌隕落

亂跑的扇貝成了“一個笑話”

不管真相如何,一季度實作扭虧為盈,淨利潤為正,确實是很讓人驚歎的。

不過對此大部分投資者還是不太買賬,确實,與獐子島曾經的輝煌相比,現如今的獐子島,着實坑慘了股民....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曾經的獐子島,絕對配得上“輝煌”二字。

公司始創于1958年,從一個不起眼的漁業生産合作社一步步發展壯大。

2006年9月28日,獐子島以水産第一股的身份上市,開盤60.890元/股,漲幅143.56%;2008年初,獐子島股價更是竄上150元/股高位,成為滬深兩市的股王,也是大陸農業第一個百元股,就連貴州茅台都隻能望塵莫及。

如果翻開獐子島的履曆,一系列榮譽着實令人佩服:

2006年1月,“獐子島”牌商标成為第一個水産品中國馳名商标;

2007年成為達沃斯“全球成長型公司社群”首批創始會員;

2007年當選為“CCTV年度最佳雇主”;

2008年登榜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

2010年被評為中國最受信賴的十大品牌……

然而,獐子島多年的苦心經營,卻在2014年迎來了轉折。

2014年10月30日晚,獐子島釋出公告稱,2011年與2012年底播的100餘畝蝦夷扇貝,因受冷水團異動導緻的自然災害影響近乎絕收,造成了公司資産減值,獐子島集團也是以巨虧8.12億元。

消息一出,市場一片嘩然,獐子島一夜之間仿佛變身成為“藍海股份第二”,備受诟病。

誰曾想,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後獐子島又接二連三地故技重施:

2018年1月30日,公司像四年前一樣突然釋出公告,聲稱扇貝出現異常,不過與上一次不同的是,這次受災不是受冷水團的影響,而是由于海水水溫升高,導緻海洋生物驟減,扇貝因餌料不足而大面積減産,公司2017年的業績也由此前預計的盈利0.9億元~1.1億元轉為虧損5.3億元~7.2億元;

2019年4月27日,公司釋出一季報聲稱,受2018年海洋牧場災害影響,扇貝殼收貨資源減少,公司業績也再次出現斷崖式下跌;

2019年11月,公司又釋出公告稱,2017年和2018年底播的蝦夷扇貝短時間内“大規模自然死亡”,造成了重大的存貨減值風險,預計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合計金額約2.9億元,約占當時賬面價值3.07億元的90%。

短短六年時間裡,獐子島居然出現了四次“扇貝大逃亡”!公司一會兒說扇貝失蹤了,一會兒說扇貝歸來了,一會兒說遭遇冷水團凍死了,一會兒又說遭遇高溫熱死了……

仿佛這些扇貝都長了耳朵長了腿,都不約而同地在該跑的時候跑,該回的時候回,該死的時候死,每一次都是卡在公司業績虧損的節骨眼上“跑路”,着實魔幻。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有意思的是,按照深交所的規定,中小闆企業連續兩年虧損被ST,連續3年虧損被暫停上市,連續虧損四年将被終止上市,而獐子島卻憑借扇貝“來回跑路”這一招,巧妙地避開了這些問題。

4

财務造假手段曝光

願再無下一個“獐子島扇貝”

回顧獐子島上市以來的業績狀況。可以看到從2014年到2018年,除了2016年、2018年兩年略微盈利外,全部虧損。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來源:上市公司年報,野馬财經統計

證監會對獐子島(002069.SZ)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的公告中披露,在2016年和2017年,獐子島存在業績造假行為。2016年獐子島虛增1.3億元淨利潤,2017年虛減2.7億元淨利潤。對此,證監會決定對獐子島處罰60萬元。

梳理獐子島的作假資料後,有經驗的财務人不難發現,由于獐子島在2014年和2015年連續虧損,是以為了被強制退市,獐子島做了以下這些動作:

2016年,獐子島通過虛減成本,制造出盈利假象,使獐子島順利摘帽。

2017年,為了補算成本,又将2016年虛減的成本累加,同時虛減營業利潤2.79億。

2018年,在去年虛減營業利潤加持下,成功“剛好”扭虧為盈。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獐子島用的就是很經典的财務造假手段,叫虛增利潤.

這幾年,投資者對于扇貝的一次次跑路也一直在用腳投票。目前,獐子島的市值縮水了90%。不論是從監管還是市場,應該說對于扇貝跑路都作出了應有的反應和處理。

未來的日子裡,希望再有下一個獐子島的“輝煌”,卻千萬不要再有亂跑的“獐子島”扇貝了!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
太突然,“扇貝”連續劇更新1集!獐子島又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