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年後,落魄的廣州恒大,為啥依舊是中超的風向标?不可笑嗎?

在本文開始之前,首先要給各位讀者說一聲抱歉:标題中,筆者又把廣州隊稱呼為廣州恒大……(具體的原因,相信你看完之後,自然會明白)

12年前,恒大集團重金投入,拯救當時正處在危難時期的廣州足球。雖然當時廣州醫藥足球俱樂部正在中甲打拼,但是恒大集團買斷全部股權,正式全面涉足足球行業。

12年後,落魄的廣州恒大,為啥依舊是中超的風向标?不可笑嗎?

沒想到的是,這一步踏入,便徹徹底底地改變了中國足球往後十年的發展軌迹。

怎麼提高球隊的成績?正常思路是引入高水準的球員,請外教等等,但是也僅限于在關鍵位置上的補強。而恒大也遵循了這個規律,隻不過是在操作上更加變本加厲且粗暴,打破大家對于轉會這個概念的認知。

十年的時間裡,确切地說在前五六年,恒大幾乎全盤否定了自己的初始隊伍,開始在整個聯賽網絡英才。場上的十一個位置,幾乎都是聯賽中表現最好的,或者是按照國足的陣容進行打造,就連替補席幾乎都是國腳配置。取得這些人才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直接用高薪資去硬挖。如果你的原有薪資是500萬,直接給你800萬或者1000萬,而且不需要你擔心違約金的問題。就靠着這個辦法,幾乎優秀的國腳全部加盟到陣中。

12年後,落魄的廣州恒大,為啥依舊是中超的風向标?不可笑嗎?

另外在外援的挑選上,同樣不惜重金。再搭配裡皮、斯科拉裡這樣的世界杯冠軍名帥,恒大用金錢打造出一套亞洲頂級陣容。成績斐然,聲名鵲起,一度在世界上都顯赫一時。

但是除了顯赫的成績,恒大高資本的投入,又帶來了什麼影響呢?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整個中超,甚至中甲聯賽,直接進入金元化時代。俱樂部每年的預算水漲船高,球員的薪資也是每年都在倍漲,外援的引入費用同樣是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為了能在聯賽中有一席之地,各大俱樂部不得不加大投入,由開始的年度預算5千萬到8千萬,1億、3億一直到後來的8億10億,甚至更多。

12年後,落魄的廣州恒大,為啥依舊是中超的風向标?不可笑嗎?

不斷地有球隊去模仿廣州恒大的營運模式,但是卻很少能夠撼動恒大的霸主地位。像之前的天津權健(已經解散),河北華夏幸福(雖然還在,但是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當年的上港靠着強大的後備資金,砸進去了無數的金錢才赢了一個聯賽冠軍。

除此之外,其他的俱樂部同樣是傷痕累累。而球員們卻賺得盆滿缽滿,無論是主力還是替補,甚至拿不到上場機會的球員,都能分一杯羹。但凡是一名主力球員,轉會費都要幾千萬,如果有國腳背景,那麼基本上都在一個億甚至更高。即便是這樣,很多的俱樂部仍舊是難求一名優秀的球員,這就是球員市場,即球員在這個大環境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12年後,落魄的廣州恒大,為啥依舊是中超的風向标?不可笑嗎?

這就是恒大帶來的金元化時代,拉高了球員的身價,以及球隊的營運成本。但是卻始終沒有提高球員的技術水準,豪華奢靡的金錢生活,令國内球員滿足現狀,輕輕松松幾千萬,令他們不思進取。好不容易有出去留洋的球員,也羨慕國内球員的收入,紛紛回到國内。

如果不是國足成績一路慘淡,也許這樣的現狀會持續下去。

國足成績不佳、恒大内部營運出現問題、疫情導緻俱樂部營運更加困難、足協的限薪令來襲,打破了這種“金元化”态勢。也就是我們現在一直所說的“後金元化”時代。

12年後,落魄的廣州恒大,為啥依舊是中超的風向标?不可笑嗎?

“後金元化”時代怎麼走,其實誰也不好說,上賽季山東泰山隊奪冠之後,大家一度認為,足球會再次回到該有的規律上發展。但是本賽季還沒有開始,足協和幾支球隊的接連狀況,又令大家再次産生了各種疑慮。

恒大集團肯定是不能和以前一樣,再次大手筆地投入一線隊了。而足協即将實行更嚴格的限薪令,以及蒿俊闵爆出武漢隊的欠薪事件等等,都讓大家感覺往後的道路依舊充滿未知。

但是沒想到恒大集團再次作出重要決定:降薪!

12年後,落魄的廣州恒大,為啥依舊是中超的風向标?不可笑嗎?

這個降薪比足協降的更狠!稅前隻有60萬的規格,幾乎嚴重地違背了足球發展規律。在這裡我們有必要多說一句,雖然國足的表現非常差勁,而且國内球員的水準也不高,但是60萬的标準的确是有違正常的俱樂部營運行情。

恒大集團之是以有這樣的決定,是基于目前廣州隊的具體情況而定。球隊的确到了生死存亡的階段,之前盛傳廣藥和廣汽準備聯合接下廣州隊,但是至今為止遲遲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而恒大集團的許家印已經在會上明确表示,球隊肯定是要營運下去的,即便集團内部再困難,但是球隊肯定不會解散。

12年後,落魄的廣州恒大,為啥依舊是中超的風向标?不可笑嗎?

一線隊高額的成本,肯定是不行了,又要保證廣州足球的生存。是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球隊選擇了壓縮成本這條路。一線隊的主力球員,肯定是不能接受這個薪資水準的,絕大部分球員都會選擇轉會離開,這個時候就會讓更多的年輕球員頂上去,維持俱樂部的生存。

年薪不到60萬,對于主力球員不可接受。但是對于年輕球員,沒有職業經曆卻渴望上場的他們來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恒大想讓01年齡段的球員去踢中超,04年齡的球員去打中冠,兩個年齡段的球員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這樣既能節省成本,也能保持廣州足球的種子,還能留給恒大集團喘息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沒有浪費辛辛苦苦的恒大足球資源,可謂一箭四雕。

12年後,落魄的廣州恒大,為啥依舊是中超的風向标?不可笑嗎?

恒大集團的個人營運思路,别人無權幹涉,隻要是能夠适合當下球隊的現狀,筆者認為也無可厚非。但是可怕的是什麼,其他的球隊也要盲目地模仿,第一個站出來的就是武漢隊。自從蒿俊闵将武漢隊置于風口浪尖之後,球隊一連多日積極做出公關工作,試圖改變自己的欠薪的形象。在看到廣州隊的降薪措施之後,仿佛看到了救星,也要盲目跟從,号召球員們大幅度降薪,幫助球隊度過困難。

随後不止是武漢隊,又有幾支球隊也站出來,積極聯合在一起,向足協進一步進言。雖然不能改到60萬年薪的标準,但是這些俱樂部要求足協下一道政策,可以廢除之前和球員簽約的合同,重新簽訂。這個目的就很明确了,必須要大幅度降薪!

12年後,落魄的廣州恒大,為啥依舊是中超的風向标?不可笑嗎?

說到這裡,筆者不得不佩服地說一句:恒大,你又赢了!

當年恒大引領了“金元化”時代,後面的俱樂部紛紛跟風,俱樂部成本上漲,球員薪資泡沫嚴重。等到金元化時代結束以後,依舊是恒大說了算!恒大想要将球員的薪資一撸到底,很多俱樂部又感覺很有道理,這次依舊是跟風!

其實恒大集團沒有錯,在營運俱樂部方面,他們的确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你說恒大壞了中國足球,那也不一定,總之各有各的道理,但是恒大的初心就是想要把廣州足球發展起來,把自己的俱樂部營運到最好,而且恒大集團也做到了。他有什麼錯呢?為什麼必須要把他上升到國家層面呢?錯就錯在中國足協,沒有及時發現不好的苗頭,反而助長一系列不利的氣焰,沒有做出正确有利的措施去制止。

12年後,落魄的廣州恒大,為啥依舊是中超的風向标?不可笑嗎?

如今恒大内部出現了問題,為了生存,不得已才大幅度降薪,維持俱樂部的生存。即便是一線隊解散了,俱樂部也能接受,因為還有更多的優秀年輕球員頂上來。是以,廣州隊隻要有恒大在,球隊就倒不了。

那麼,筆者就請問了:你們其他的俱樂部是怎麼想的呢?一點自己的主見都沒有嗎,即便是廣州隊的一線隊沒了,他們還有那麼多優質的年輕球員,那麼你們這些俱樂部呢?青訓梯隊都沒有,還靠什麼留在聯賽呢?

12年後,落魄的廣州恒大,為啥依舊是中超的風向标?不可笑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