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們漸漸的開始喜歡上了收藏,而對于收藏的寶貝在很多時候是在外面淘來的,而對于博物館裡面的文物大多數是在考古發掘過程中得到的,還有些是百姓家裡捐獻的。
人們對于博物館的感情是很複雜的,博物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這個城市的古代文化,因為大多數的文物要是在這個城市被發現的,那就會被收藏在被發現的城市的博博物館收藏,而故宮就不一樣了。

故宮裡面收藏的文物除了在皇陵裡面發現的,還有個别特别的文物,今天要講的是在故宮裡面收藏的一個文物,這個文物幾乎是家家戶戶常見的事物,而且非常的便宜,但是這個文物卻是非常值錢的,甚至于這個文物的材料都非常的稀有。
2016年12月的時候,在故宮裡面完成了第六次對于館藏文物的清理工作,共清理了文物1862690件,其中珍貴文物有1683336件。
幾十年來,每年都有很多的藏品會進入故宮裡面,而有些文物是人們還沒有被發現到其價值的時候,這樣的文物會被放在庫房裡,這樣一件破破爛爛的涼席,是珍貴文物裡面的“漏網之魚”。
19世紀70年代,故宮做了一次對于收藏品的清理工作,當從業人員在清理一堆草席的時候,發現其中有一張草席,草席還包着一個席子,這個席子看起來非常的特别,在外面看得到裡面有淡淡的白光。
在擦完灰塵之後,圍觀的專家們都驚呆了,因為他們看到的材質是非常珍貴的象牙,這是一張象牙涼席!
這個是雍正帝的避暑神器,一張象牙涼席,是廣東官員上貢的。你們可别瞧不起這個涼席,它長216厘米,寬139厘米,厚度卻隻有3毫米,全是象牙做的,不但光滑,而且可以随意翻動,在炎熱的夏天裡,可以躺在這樣一個光滑又涼爽的涼席上,實在是太舒服惬意了。
更重要的是,經過幾百年的磨砺,這套象牙涼席依然非常的堅固,從來沒有斷裂過,這個一定是進行過特殊處理的,可惜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可以解開這個謎團。
對于這種避暑利器,雍正帝拿到的時候肯定是欣喜若狂的,但不久他得到一條消息,制作這樣的象牙涼席,至少要60名能工巧匠,然後耗時18個月才可以完成。
其實雍正帝是個挺節儉的皇帝,是以他不允許他人用“奢侈”來形容自己,是以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雍正帝下令:以後絕不準再生産象牙涼席!
此後雍正帝把這幅象牙涼席放在了最角落的地方,再也沒用過,久而久之,這樣的技術就失傳了。
清代末年的時候,溥儀卻是為了保持自己奢侈的生活的,是以每天都在宮中出售古玩、珍寶。就在這時候,不少的太監就想着将這個象牙涼席放到草席裡,趁亂帶出宮。
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最後這張涼席沒有被帶出宮,就這樣的被一直地放在了宮裡。據記載,這樣的象牙席,全國隻有5個,但是好好的流傳下來的隻有3個,還有兩個是殘缺不全與不知道下落的,可以說這張涼席是稀世珍寶了。
随後,行業專家對其估價後竟然給出了2000萬元的高價,這樣的高價一部分是給的工匠,一部分是給了象牙本身的價值,象牙是非常珍貴的,現在傷害野生動物是違法的了,是以象牙涼席以後也不會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