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定王台書市:熬下來的實體書店,還在認真賣書

作者:36氪湖南
定王台書市:熬下來的實體書店,還在認真賣書

定王台書市

文|星城強哥

在定王台公交站下車,穿過高樓聳立的繁華黃金街,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年代已久的天橋。沿着天橋彎彎曲曲的樓梯走下去,就來到了長沙定王台書市的地界。

在網際網路電商時代,開書店被認為是一種情懷,當許多傳統的實體書店倒閉,新業态、新模式的書店崛起,我們漸漸發現,大面積的書市似乎在各個城市“銷聲匿迹”了。

近日,36氪走訪了定王台書市,作為長沙出版文化産業的一張名片,定王台書市是如何走到了第25個年頭,又将何去何從?

一、從黃泥街到定王台書市

定王台書市的前身是黃泥街書市。黃泥街書市是改革開放過程出現的“以街為市”的“市街”,上世紀80年代,黃泥街上的書商靠着一個個居民樓的小門面,創造了中國當代書業經營史上的一片繁華景象。在所有老長沙人的記憶中,買書就應該去黃泥街。

1993年4月,黃泥街舉辦“春潮書市”,黃泥街的名頭是以一炮打響。至1983年底,黃泥街共有20餘間書鋪,1986年40多家書店領證挂牌,1988年黃泥街聚集188家書店,獲全國“四大書市之首”的美譽。1990年黃泥街書市書店突破200家,1996年發展至286家,成為了全國圖書發行二管道之首。

為了讓民營書業更規範管理,1997年11月7日,黃泥街書市整體搬遷到了當時的定王台。從此黃泥街書市成為了曆史。

定王台書市開張後10年左右的時間,長沙圖書市場進入了黃金時期。作為當時長沙最大的書市,定王台書市營業面積約1.3萬平方米,周一到周日,每一間店都門庭若市。一樓主營教輔教材,二樓文化書籍,三樓音像制品,整個書市集影音、書刊、雜志、文化用具為一體,囊括了不同年齡人群的愛好。

然而,這隻是當年的盛況。

前幾天挑了一個工作日的下午5點過去,經人詢問才找到書市的大門,推門進去,一切都不是曾經描述中的樣子。好些店鋪已經關門下班,或挂牌出租轉讓。至于前來買書的人,從一樓逛到3樓,也沒有見到一個。

但書商們依舊熱情,經過的時候偶爾有人問一句:需要什麼書?

定王台書市:熬下來的實體書店,還在認真賣書

定王台書市内部

由于開學季,書市内一半以上的店鋪都挂了教輔教材的牌子,難得見到兩家有特色的書店。雖然沒有顧客,但好些店員都在來回忙碌,将一捆捆書運走又運回。

“基本能開下去的店,都是有固定的客源,還有部分是開了網店,網店我嘗試過,沒做成功,現在就是守着店,有一單算一單。”書店老闆說。

說起來,定王台書市發展的變化大概是在2006年,網際網路的興起,讓消費者擷取文化的途徑轉向網際網路,圖書開始慢慢淡出生活的主交流圈。而定王台書市内原本“一店難求”的店鋪開始不那麼搶手了。

在這些變化背後,随之而來的是網絡書商的興起。以當當、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網站迅速崛起,淘寶也有了個人書商,2011年,主營電子産品的京東開通了圖書頻道。

一方面,這證明了文化産業發展的前景,另一方面,實體書店都逃不開電商的沖擊。

定王台書市也曾試圖轉型。2010年,“湖南長沙定王台網上書市”網站上線。但因為名氣、流動資金等一系列問題,加上實體書店的進價無法調節等,網站沒有辦下去,後續書商們隻能自行開網店,各賺各的錢。

據長沙市出版物發行業協會會長肖堅強介紹:“定王台書市的經營管理需要更新,要根據出版物發行業新的變化,引導經營業主改變散戶經營模式,科學規劃。其中,定王台書市的網站就需要重建立設好。”

10多年的光景,定王台書市從曾經客商摩肩接踵到如今的門可羅雀,仍舊走到了第25個年頭。

二、實體書店業的“釘子戶”

不止是定王台,網際網路的影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加持,讓全國的實體書店都備受打擊。許多小書店倒閉悄悄關門,2020年深圳誠品書店關門成為了行業标志性事件,北京盛世情書店告别讀者也曾一度刷屏。但值得關注的是,另有一大批實體書店實作轉型,為實體書店帶來了新的活力。

據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和百道網新出版研究院釋出的《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産業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新開書店4061家,關閉書店1573家,新開數量是關閉數的2.6倍。

在長沙,近些年也展現出了書店的新業态。止間書店、德思勤24小時書店、西西弗書店、覔(不見)書店等都紛紛開業,用模式的創新迎合時代發展。

而傳統意義上的定王台書市,何以留存到了現在?或許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定王台書市特有的曆史背景和文化底蘊。以地域來看,定王台位于長沙中心城區,坐落于建湘路和解放路交叉路口,定王台存在兩千多年,是古城長沙其中的一個縮影。

定王台書市:熬下來的實體書店,還在認真賣書

依托定王台的千年文化,定王台書市的演變,提升了圖書市場的品質,在當時是為了實作做大做強長沙市文化産業的戰略目标,形成了湖南最大的圖書市場,全國聞名,展現了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随着周邊漸漸發展起新華書店、閱讀花園等,定王台也代表着當時的長沙人對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文化沉澱上,當年的黃泥街書市涵括文運街、邵陽坪等多條街道。全國各地書商聚集在一起,他們在文化娛樂上的需求,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長沙的歌廳文化。

到如今,定王台書市已經成為長沙公德心建設的一個重要視窗,是長沙市出版文化産業的一張靓麗名片。

據長沙市出版物發行業協會資料,2020年,長沙市出版物發行機關共計1891家。其中:批發企業251家,零售企業1640家,網上書店630家,發行網點11884個,其中縣及縣以上9258個,從業人員28669人,營業收入312.97億元,利潤總額9.83億元。定王台書市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定王台書市也在想方設法尋找出路,畢竟任何一個定王台人,都不願意看到它在競争中被淘汰。

後疫情時代,書店的發展要堅守,堅持自己選擇的賽道,創造更多可能性;同時也要積極進取應對新的趨勢,打造自己獨特性。

對于定王台書市來說,書商們唯一的生存希望或許就是教輔教材。目前來看,教材教輔是一個具有确定性的業務領域,具有穩定、持久的市場需求。以長沙來說,定王台周邊聚集了四大名校中的長郡和雅禮,教輔材料是學生的剛需。

在《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産業報告》中,列出了書店的整體收入結構類型,圖書銷售依然是書店的主要收入來源。2020年,接受調查的書店中,有24家圖書銷售收入占比100%,近三分之一的書店圖書銷售收入占比50-79%。而對新華書店集團來說,教材、教輔圖書依然是收入的重頭,近一半新華書店教材教輔圖書銷售占總收入的50-79%。

從新華集團的資料中已經足見教輔教材的潛力,這也是中國教育的發展為書店業提供了機遇。

目前,定王台書市裡有400多家書店,大部分店鋪都以出售教輔教材為主,并逐漸形成不同大小的規模。或許對于定王台書市來說,專攻教輔教材就像找到圖書裡的一條細分賽道,為後續書市的發展鋪磚引路。

但書市面臨的問題,也屬實嚴峻。

三、網際網路時代 書市路在何方

25歲的人正當青春年少,25歲的定王台書市也許已處于老态龍鐘的狀态。

一邊是教輔類書籍競争激烈,越來越多的書商轉向經營教輔;另一邊是網際網路行業帶來的壓力,網上圖書集中折扣,打五折是家常便飯,各式各樣的實體書店跨界經營,将圖書經營與喝咖啡、品茶、文創周邊等場景結合在一起,迷了消費者的眼,賺取了一大波流量。

長沙市出版物發行業協會會長肖堅強對36氪說:“定王台書市面臨着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裝置陳舊、老化造成的隐患嚴重,嚴重影響了經營環境和經營安全;二是市場的破敗影響制約了發展。購物環境跟不上形勢和潮流,滿足不了現在年輕群體的需求,而且本身産品不夠豐富,沒有靈活的銷售模式;三是經營戶之間低層次、同質化經營,有個性特色的書店隻占20%左右,書店經營品種雷同,圖書品種沒有分區經營,缺乏創新導緻價格戰,喪失了發展後勁。是以我們需要團結一心,創新經營,才能打開新的局面。”

定王台書市:熬下來的實體書店,還在認真賣書

定王台書市設施陳舊

實際上,實體書店真正受到的沖擊,是網際網路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現在人們很難整段時間投入一本書中,大多是通過通勤、吃飯等碎片化時間,更多的是通過看短視訊、刷各類公衆号等來擷取所需。

知識的傳播方式,從傳統的書店、圖書館,擴散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所。但書店還是會一直在。

一定程度上,書店的發展肩負着“文化強國”的使命。中共中央在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一遠景,賦予了文化産業新的曆史使命和職責,書店産業更要實作高品質發展。

比如定王台書市的存在于長沙的意義,是為長沙打造全國文化樞紐貢獻一份力量。

目前,定王台書市依托當年打下的市場,維系着相對穩定的局面。有人依舊懷有“野心”,賣着不同品類的書籍;有人目标專一,隻做教輔教材,把網店經營得風生水起,倒也都把日子過下去了。隻是這裡沒有了書客來來往往,門店的意義似乎在慢慢消失了。

書店老闆告訴36氪:“現在這裡基本沒有人來了,有時候一天一本書也賣不出去。但是我在這裡給别人打工十幾年,出去也幹不了别的。這兩年店鋪租金降下來,我就租了店鋪自己做,再差也能把日子過了。”

如此,2022年了,在定王台書市,還有人“以賣書為生”。

長沙市出版物發行業協會會長肖堅強說:“定王台書市的出路在哪裡?曆史遺留問題太多,受新經營模式的沖擊首當其沖;但一定要堅守。網絡平台對圖書壟斷的局面肯定會被打破。行業遊戲規則變了怎麼去适應?怎樣去提前準備、提前布局?就這一系列問題,我們也還在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