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避孕套有必要用嗎?當然!躲避這種癌症最關鍵

審閱者: 盛璐(複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

血尿、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尿痛和尿道周圍出現腫塊是男性尿道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發病早期常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患者忽略。

部分患者伴有尿路感染或梗阻病史,即使症狀逐漸顯現,也可能誤認為是舊病複發,未加以重視,錯失早期治療的時機。

一、尿道癌患者的常見症狀包括:

排尿困難:雖然有尿意,但需要用力才能排出尿液;尿線細弱、尿流間斷、尿後滴瀝;總感覺還有尿液沒有排空。

尿頻、尿急、夜尿、尿失禁。

尿痛或尿液中帶有血色。

尿道有分泌物或血液流出。

尿道附近部位出現無痛性的腫塊。

性交時感到不适。

避孕套有必要用嗎?當然!躲避這種癌症最關鍵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二、男性尿道癌可侵襲周邊組織,并發生擴散或轉移,常見并發症包括:

癌組織不斷增大,造成尿道狹窄、梗阻,表現為排尿困難、尿流細弱、尿痛。

侵犯附近組織(如膀胱、前列腺、淋巴結),并可能引發局部感染,表現為腫脹和疼痛。

尿道癌遠處轉移也較多見,例如肺轉移、肝轉移、骨轉移等,在癌症轉移竈體積較小時一般無明顯症狀,當其日益嚴重時可引起疼痛和相應器官組織的結構或功能異常。如肺部轉移,會引起咯血、胸痛、胸悶、氣急;肝髒轉移,可導緻肝區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骨轉移,可破壞骨骼結構,甚至引發癱瘓。

避孕套有必要用嗎?當然!躲避這種癌症最關鍵

三、男性尿道癌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基因突變:若尿道長期存在感染、梗阻、發炎,就會對細胞造成反複的損傷,在此過程中就可能誘發細胞的基因突變,并逐漸進展為癌症。

泌尿系統其他部位癌症的轉移:泌尿系統其他部位的癌症(如膀胱癌)也很可能向尿道轉移,形成繼發性尿道癌。

四、哪些人容易發生男性尿道癌?

伴有如下不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發病率較高:

年齡超過 60 歲。

伴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發病率較高:

伴有其他泌尿系統癌症。

反複尿路感染或尿路梗阻。

性病患者:最常見的是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例如人乳頭狀瘤病毒 16 型即 HPV16)。

五、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排尿受阻、血尿、尿頻、尿急、尿痛。

尿道周圍出現無痛性的腫塊。

上述症狀也可能是其他泌尿系統疾病所緻,患者有必要及早檢查、确診,才能盡快開展針對性的治療。

六、醫生如何診斷男性尿道癌?

醫生會首先會詢問病史(包括患者既往病史和治療史),并初步了解症狀特征。随後将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來鑒别病因,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确診需要進行病理檢查。

具體相關檢查:

體格檢查:檢查腹部、腹股溝(大腿根部)、陰莖、陰囊是否存在腫塊、疼痛或壓痛,觀察全身各處是否出現異常。通過直腸指診檢查肛腸部位是否存在腫塊或異常。

尿液或尿道分泌物檢查:檢查尿液中是否存在白細胞、紅細胞、惡性良性腫瘤細胞或病原體感染。

影像學檢查:通過超聲、CT、磁共振成像等手段,觀察腫塊情況及其波及範圍和嚴重程度,盆腔、腹腔和胸腔内的髒器是否發生轉移。

尿道鏡檢查群組織活檢:直接觀察病變部位的具體情況和嚴重程度,同時醫生還會取少量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病理檢查:确診試驗,判斷病變的性質、惡性程度、細胞來源,為後續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七、醫生可能會問哪些問題?

從何時開始出現症狀的?

症狀的嚴重程度如何?

在何種情況下症狀會減輕或加重?

以前是否曾發生類似情況?是否曾接受治療?

是否還伴有其他疾病或異常情況?

八、患者可以咨詢醫生哪些問題?

此疾病可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推薦采用何種治療方案?是否還有其他替代方案?

能否治愈?需要治療多久?

整個治療過程大緻需要多少費用?醫保能否報帳?

治療之後是否會複發或發生轉移?

日常生活和飲食應注意哪些方面?

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癌變位置、嚴重程度制定個體化的處置方案。原則上手術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對于早期遠段尿道癌,放療也可以取得一定的療效。

藥物治療

化療:化療藥物在尿道癌治療中的應用較為有限,通常作為手術或放療的輔助手段。有時也作為姑息治療(采取一定手段緩解嚴重疾病患者和其家人的痛苦)嘗試用于其他治療方案均無效的晚期患者。常用化療藥物包括甲氨蝶呤、順鉑、長春新堿、多柔比星、吉西他濱,目的是殺死惡性良性腫瘤細胞。

手術治療

尿道癌手術切除:此類手術的目的是盡可能去除受到尿道癌組織波及的區域,延緩病情進展,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此項手術的目的是清除受到尿道癌細胞侵犯的淋巴結,降低轉移和複發風險。

尿流改道:此項手術的目的是建構新的排尿途徑,适用于尿道被完全切除的患者。

其他治療方法

單獨放療:通過輻射殺滅癌細胞,尤其适用于早期遠段尿道癌患者。此類患者常用組織内照射的方式進行放療,也就是把放射源通過導管或探針置入尿道癌部位,局部近距離照射。這種方式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殺滅癌細胞,減少對周邊器官組織的損傷。

術前放療:在手術前,通過放療縮小癌組織的體積,降低手術切除的難度。

術後放療:在手術後,通過放療盡可能地清除殘留癌細胞,降低複發風險。

疾病發展和轉歸

多數尿道癌患者是老年人,經治療後 5 年生存率約為 45%,10 年生存率約為 30%。

尿道癌越早治療,預期效果越好,長期生存率越高。如果錯過早期治療時機,病情出現明顯惡化,治療難度會大幅上升,患者的生存時間也會顯著縮短。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患者術後應注意導尿管是否通暢。如尿液中出現大量血液,應即刻告知醫生。出院後要注意保持傷口清潔,定期更換敷料。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物和床單,保持全身清潔、幹爽。

放療注意事項:放療後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尿道狹窄(表現為排尿不暢、尿痛)、放射性膀胱炎和/或尿道炎(表現為尿痛、血尿或膿尿)、便秘、腹瀉、食欲不振、局部紅腫或出血,如症狀嚴重應及時複診。

用藥注意事項:化療藥物可引發惡心、嘔吐、乏力、頭暈、發燒、脫發、困倦、肢體麻木/疼痛、反應遲鈍等不良反應,若症狀嚴重、無法耐受應及時複診,以便于醫生調整劑量或改變用藥方案。

複查:由于患者采用不同的手術方案或放、化療方案,是以務必根據醫生的治療計劃,定期複查,通過影像學檢查評估治療效果,觀察病情變化趨勢。通常,在起始階段需要每周複查。若療效良好,病情穩定,則可以延長間隔,每 1~3 個月複查 1 次。

運動:手術患者術後通常需要卧床休息約 3~7 天,随後可以開始在床上活動肢體或下床在小範圍内走動,并根據身體恢複情況逐漸增加運動強度。短期内不要劇烈運動,但也不要完全卧床不動,适量的活動可以改善身體機能,降低靜脈血栓風險。非手術患者請根據個人情況适當運動。

手術患者:術後需禁食,約 1 天後可給予半流質飲食,根據恢複情況改正常飲食。建議多吃水果和蔬菜,補充水分、維生素和纖維素,利于排便。避免飲用含咖啡因、酒精的飲料,減少對泌尿系統的刺激。

非手術患者:要多吃優質蛋白食物,如雞蛋、豆類、瘦肉等,同時要适當補充熱量、水分和維生素。但要控制用鹽量,避免過于油膩和刺激性食物。

避孕套有必要用嗎?當然!躲避這種癌症最關鍵

對于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包括:

避免多性伴、避免高危性行為;務必使用安全套,降低性病感染風險。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上廁所前、後都要洗手。

關注自身泌尿生殖系統的健康狀況,一旦有感染或不适,應及早接受規範診療。

對于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預防或降低發病風險:

每天堅持鍛煉,可以選擇遊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強度有氧運動,每次運動時間總長至少要達到 30 分鐘,期間可适當休息。

戒煙、限酒:吸煙、酗酒都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是以要拒絕吸煙、避免吸入二手煙的煙霧。每日飲酒不要超标(大緻為 300 毫升啤酒、100 毫升紅酒或 30 毫升白酒)。

參考文獻

[1] Zhang M, Adeniran AJ, Vikram R, et al. Carcinoma of the urethra. Hum Pathol, 2018, 72: 35-44.

[2] Grivas PD, Davenport M, Montie JE, et al. Urethral cancer.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 2012, 26(6): 1291-314.

[3] WebMD. What Is Urethral Cancer? (2019-08-18) https://www.webmd.com/cancer/what-is-urethral-cancer#1

[4]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Urethral Cancer Treatment. (2019-04-09) https://www.cancer.gov/types/urethral/patient/urethral-treatment-pdq#_1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