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者觀察 | 頻繁調整組織架構,房企如何“向管理要紅利”?

作者:鎂刻地産
記者觀察 | 頻繁調整組織架構,房企如何“向管理要紅利”?

進階别管理人員換防、事業部整合、區域公司合并、撤銷部分區域公司……

01

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以來,全國30強房企中有超七成企業進行過組織架構調整。

這其中,既有旭輝控股、綠城中國、中南置地、龍湖集團、新城控股這樣并非首次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的房企,也有較為罕見的大規模區首換防、區域公司合并的國企和央企。

組織架構大調整和管理層換防,可以很簡單地解釋為“随着企業發展而進行的正常性調整”。

但無論是債務規模龐大的民企,還是現金流相對充裕的國企央企,從其近期的諸多動作中可窺見的是,在行業深度調整的當下,企業通過降本增效、精細化營運,開始切切實實地“向管理要紅利”。

02

記者在與一位上市房企管理層的交流中了解到,目前房企在組織構架的合并精簡過程度中,開始更注重“人效比”,減少溝通環節縮短決策時間,并加重考核權限。

尤其是在諸多因素制約下,将“人效比”數字化擺上台面。雖然房企也知道這種調整會給員工帶來一定的負面情緒,但這确實也是行業深度調整期帶來的陣痛,亦是從業人員不得不适應的變化。

另一個變化是,房企開始在傳統制造行業中招聘有經驗的人才,借鑒制造業的經驗并找尋地産的發展節奏,這在重倉産業園和商業地産的房企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與此同時,在人才選拔和任用上,頭部房企也有了更為開放的态度。如招商蛇口通過打造“高管遠航班”“轉型先鋒班”“新航程班”等重點人才培養項目,形成多元化人才供應格局;今年以來,華潤置地高層提出要有“更加開放”“非平衡”的人才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03

而最終轉化到企業高層們更為關注的“人效比”等經營結果上,不得不提近年來頻頻出圈的濱江集團。其最早讓同行豔羨的是“員工每天隻工作7小時”,再後來是多次登上熱搜的“别人家的年假和年終福利”。

事實上,追求深耕區域項目聚焦、管理與産品标準化,是濱江實作上述讓同行羨慕的管理效果的主要做法。

實際操作來看,即共用一套團隊班子。如濱江在某城市布局第一個項目,包括銷售、财務等,全套人員有21~23個。在第一個項目進入尾期後,除留下少部分人留下做收尾工作,會将部分人員逐漸排程到第二個項目、第三個項目等,員工在标準化制度下身兼多個項目、多個角色,進而切實提高了人效比。

在上述房企管理層看來,要在風雲變化的市場中存“活下去”“活得久”,除對标和參考行業标杆樣本企業外,通過市場化的人才組織改革和更新來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才是王道。

不過對于房企而言,在行業下行的背景下,組織架構調整将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要實作“向管理要紅利”,同樣也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記者觀察 | 頻繁調整組織架構,房企如何“向管理要紅利”?

作者 | 甄素靜 編輯 | 魏文藝

封面圖源 | 攝圖網-500523260

記者觀察 | 頻繁調整組織架構,房企如何“向管理要紅利”?
記者觀察 | 頻繁調整組織架構,房企如何“向管理要紅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