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宮為何600年不倒?撬開故宮地磚發現秘密,專家:朱棣心真狠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僞,系辭焉以盡言。”

——《系辭傳》

在古人的認知中,言不盡意很好的展現了語言的局限性,因而“立象以盡意”,恰如其分的引入了象的概念,用來統合言和意不一緻的沖突之處。禅宗的心心相印,所謂的妙不可言,便是如此。

而在故宮建築的布局和構造,以及色彩的應用方面,同樣展現了古人關于“意”和“象”的智慧。在傳統建築美學當中,以象盡意的智慧展現,在故宮這座古代璀璨建築藝術絕巅處表現的淋漓盡緻。而故宮也是以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故宮為何600年不倒?撬開故宮地磚發現秘密,專家:朱棣心真狠

一、六百年不倒的故宮

明成祖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北京故宮開始建造,經過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北京故宮如同一座建築史上的豐碑一樣,依然矗立在那裡。在經過了二十四位皇帝的居住和生活之後,故宮已經成為大陸曆史上有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以,北京故宮有着極為濃厚的文化底蘊。

對于這樣一座設計精美絕倫的建築,大多數人都為其傾倒,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其特别好奇,就是為何這樣一座精美絕倫的木質建築,經曆了六百年的風風雨雨之後,沒有發生過倒塌事件呢?

對于這個問題,不僅國人非常感興趣,就連外國朋友都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他們不惜花費極大的精力,找了一些專業的木匠,按照一比五的比例對故宮進行了完美的複制。

複制出來的故宮建築采用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卯榫和鬥拱結構,複制出來之後,實驗負責人對它整體上開始實施地震模拟測試。原本這些老外以為純粹由木質建築打造成的故宮是承受不了地震的。

但結果卻出乎人的意料,他們發現無論怎麼模拟地震的強度和烈度,這座複制出來的故宮建築最多也是發生了一點位移,一點倒塌的迹象都沒有。

故宮為何600年不倒?撬開故宮地磚發現秘密,專家:朱棣心真狠

對于這樣的結果,在場觀測的老外紛紛震驚了。而後經過一系列的計算模拟之後,老外發現了故宮不倒的奧秘。原來,這一切都跟故宮建築所采用的鬥拱結構有着莫大的關系。

因鬥拱結構設計非常巧妙的緣故,故宮建築的承重柱最底端并非是固定插在地磚上,而是“放置”在地上。這樣一來,即便經曆一些地震或風雨,故宮這座精美的建築也隻會在力的作用下進行“晃動”,而并不會直接倒塌。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故宮之是以經曆六百年的風雨沒有倒塌,其建築的鬥拱結構占據着很大一部分因素。正因如此,當年唐山發生大地震,使得整座城市淪為廢墟的時候,相隔不過兩百公裡的故宮卻安然無恙。

二、故宮地磚的秘密

當然了,除了故宮建築方面的鬥拱結構之外,故宮的地磚上也隐藏着一個非常重要的秘密。倘若不是那随處可見的地磚,想來單憑故宮的鬥拱結構,也無法單獨為它保駕護航長達六百多年的時間。

1959年,故宮迎來兩百年以來最大的一次修繕,而後在1974年和1998年的時候,分别又對故宮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修繕活動。當從業人員撬開故宮的地磚進行研究時,發現故宮随處可見的地磚居然是所謂的“金磚墁地”。

故宮為何600年不倒?撬開故宮地磚發現秘密,專家:朱棣心真狠

故宮的“金磚”制作極其複雜,要經曆取土、制坯、燒制、出窯、打磨以及浸泡等工序。對于一般地磚制造來說都是如此,對于皇家建造故宮所需要的“金磚”而言,其材料和工藝都是精益求精的。

單單用時間來衡量的話,故宮“金磚”所有工序制作完成,就需要花費三年的時間。而且很關鍵的一點是,所花費三年時間制造出來的一窯“金磚”,最多隻能生産七千塊。這還不包括一定比例的殘次品和廢品。

令人震驚的是,故宮的地磚鋪了八千多萬塊,整整鋪設了十五層之餘,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更是難以想象。除此之外,很關鍵的一點是,這些“金磚”在粘合方面,采用了糯米汁液和三合土調拌出來的粘合劑來粘合磚石。

宋元以後,這種糯米汁液調和而成的砂漿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是以,故宮的“錦磚墁地”就采用的是這種調和出來的砂漿。必須要說明的是,在建築史上,這種砂漿的發明是非常偉大的。用它來粘合故宮的“金磚”,其在防水性以及牢固性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

是以說,正是由于“金磚”制作的秘密和砂漿技術的緣故,才導緻故宮經曆數百年的風雨,依然保持着完整的風貌。抛開故宮木質建築的卯榫和鬥拱結構不說,那整齊精美的“金磚墁地”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故宮為何600年不倒?撬開故宮地磚發現秘密,專家:朱棣心真狠

據說,為了保守“金磚”制作的秘密,朱棣更是下令将所有燒制“金磚”的匠人都弄成了啞巴。正因如此,專家才感歎其确實心狠手辣。

當然了,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有些專家經過研究之後,還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這個說法似乎有點“封建迷信”的意思,但總的來說,仍然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三、防火的“門”

遊覽故宮的時候,倘若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故宮各個大門的門匾上,其“門”字的寫法都有些特殊。最直覺的就是那些“門”字的末筆都沒有向上勾起,而是直下到底。

至于為什麼所有門匾當中的“門”字最後一筆都不帶勾,那是因為這是一種寄于“防火”的期望所緻。據說,在宋代臨安玉牒殿失火将大門燒光之後,大臣談及此事時,說宮殿匾額當中的“門”字末筆時勾腳,這個勾腳帶火筆是非常容易招火的。

從那以後,宮殿門匾當中的“門”字不能帶勾腳就成了一種約定成俗的規定。正因如此,故宮所有門匾上的“門”字,其末筆都是直下到底的。當然了,故宮經曆六百年的風風雨雨而不倒塌,或許跟所謂的門匾寫法沒有一點關系。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答案。

故宮為何600年不倒?撬開故宮地磚發現秘密,專家:朱棣心真狠

當然了,故宮之是以能夠屹立在世間六百年沒有絲毫褪色,其中或許還有一部分原因。那就是故宮這座古代建築史的巅峰之作的特殊地位。因為故宮這座建築是皇家活動的場所,同樣也是建築文化史上的巅峰之所。是以曆來無論經曆什麼戰亂,基本上沒有哪個人“敢”去故意對故宮進行破壞。

或許這麼說有點不準确,畢竟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想來不會顧及那麼多。但好在故宮最後還是安然無恙了。

結語:

大陸古代的天文學家将天上的星宿分為三垣和二十八星宿以及其他星座。其中,所謂的三垣指的是天市垣、太微垣以及紫薇垣。因紫薇垣是中垣的緣故,它又被稱為紫薇宮。其象征的意義,便是最尊貴之意。

正因如此,故宮又有一個稱呼叫做紫禁城。古代人認為紫薇宮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而封建帝王又比較喜歡以天子自居。是以,皇宮這個皇帝辦公和日常居住的場所就成了天下最尊貴的地方。如此一來,紫禁城的“禁”也展現了天子居所的威嚴和高貴。

故宮為何600年不倒?撬開故宮地磚發現秘密,專家:朱棣心真狠

而故宮這樣的場所,因居住過二十四位皇帝的緣故,其地位自然會比較特殊一點。是以,無論是文學作品中還是影視作品中,一旦提到紫禁城的話,那多半指的就是北京故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