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節晚會爆紅并刷爆朋友圈的《唐宮夜宴》,再到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贊不絕口的《洛神水水賦》,以及人民日報轉發點贊的《龍門金剛》,這一個個深入人心的節目,都将河南衛視“文化輸出大戶”的名聲徹底打響。

色
古人之言:東方謂之“青”。青色便象征着東方,“天青色”更是瓷器中最為珍貴的一種。
丹青、青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抹天地初開之顔色,千百年來廣受文人墨客的尊崇。
《夢蓮》的整體色調正是取自汝瓷。汝瓷又被稱作“天青色的主人”,傳說隻有在煙雨天才能燒出天青色汝瓷。這樣的汝瓷,沒有繁複的裝飾,素雅而高潔,标志着工匠們精湛的傳統技藝,更象征着千百年來人們對這份清雅之美的探索。
《夢蓮》之舞,正如這天青色,向我們演繹着:蓮之初生,破除迷障,雲開霧散,雨過天青。
音
《夢蓮》的音樂,來自著名音樂家關大洲為夢幻西遊手遊打造的一支印象曲。
初聞風鈴與古琴之音,香爐一盞,袅袅青煙緩緩升起的畫卷,立刻在眼前展開。随後加入的琵琶聲,就像小說中的主人公正式登場一般,舞者的衣裙随着琵琶聲的急促而翻飛,蕩漾起的,正是一池的蓮色。
有人評價關大洲的音樂風格“豪氣沖天”。關大洲最拿手的,便是以人生為題。《水龍吟》的大氣磅礴,讓聽衆久久不能忘卻。
而《夢蓮》之音,悠揚而大氣。正如《夢蓮》想要傳達的:“花相似,夢不同。一念起,萬物生”的理念,關大洲以音樂展現蓮之夢,是引領觀衆沉浸在這一池夢蓮中的引路之人。
靈
《夢蓮》之靈,在于舞者。
“水宮仙子鬥紅妝,輕步淩波踏明鏡。”
舞者化身蓮池中的仙子,翩然起舞,搖曳多姿,步步生蓮,如夢亦如幻。起初如蓮花肆意生長而緩緩舒展肢體;繼而又似瑤池仙子,在蟠桃宴會上以舞賀喜;最後又好似一尊觀音,觀其身姿便可渡世人于苦難。
琵琶聲聲,節奏漸快。蓮在池中,又呈現出各種姿态,不似人間風景。
舞蹈演員楊舞,師承孔雀舞大師楊麗萍,楊式舞蹈最精彩的部分,便是舞者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展現“美”。
《夢蓮》隻看手部舞蹈,便能品味出蓮花生長的各種階段。舞者靈動夢幻的舞姿,演繹了一場“夢境”,在夢境中,每個人都能參悟出屬于自己“蓮”,這正是《夢蓮》想要傳達的意境。
魂
《夢蓮》之魂,在其文化底蘊。
宋代留白美學,講求“簡潔古樸,文雅幽靜,抛卻繁複,不事雕琢,随性而行,返璞歸真。”
《夢蓮》的主角,蓮。又是最能代表這份美學的意象,一是因為蓮之潔淨,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二是因為蓮顔色之清雅,“平池碧玉秋波瑩,綠雲擁扇青搖柄”。三是因為:蓮是禅宗之花。浮生花開,月靜日長。任由紅塵萬丈,我自纖塵不染,諸邪不侵。其顔色芬芳,可流傳百世。
《夢蓮》的主創團隊為觀衆打造了一場禅意幻境,夢中花開,各自品悟。但并不是要觀衆真的去參禅悟道,而是深刻品味這份傳統美學帶來的新風。《夢蓮》深入人心地舞出了一場抛卻繁複,純淨隽永的蓮花一夢。
以舞繪蓮,以蓮品禅。一支舞蹈,将傳統文化之美展現得淋漓盡緻,河南衛視的文藝節目再度出圈。正是有河南衛視這樣的内卷狂魔,一次又一次的自己卷自己,觀衆們才能有更精彩、更為豐富的傳統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