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5省将建設“雙一流”學科納入規劃,公衛醫藥成重點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譚琪欣

時隔5年,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布,共有建設高校147所。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記者梳理名單發現,公衛醫藥相關 “雙一流”建設高校共26所,其中不乏廣州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新生”面孔。

記者據各地政府釋出的“十四五”規劃内容不完全統計發現,包括上海、重慶、江蘇、浙江、廣東、河北、湖北、内蒙古在内的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把支援建設“雙一流”學科院校列入了當地發展規劃綱要當中,其中公衛醫藥領域成重點。

25省将建設“雙一流”學科納入規劃,公衛醫藥成重點

“雙一流”的醫學新生面孔是怎樣煉成的?

25省将建設“雙一流”學科納入規劃,公衛醫藥成重點

資料圖檔,來源于新華社。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們這裡來”。這是2003年廣東抗擊非典一線告急、人員緊缺的危急關頭,鐘南山院士說過的一句話。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精神,廣醫人不管是在什麼時候,都毫無畏懼地沖在第一線。” 冉丕鑫表示。當疫情需要時,在湖北,廣醫派出多個醫護團隊馳援武漢、荊州;在國外,廣醫醫護人員參與支援伊拉克抗疫。

2021年5月,在市八醫院抗疫最關鍵的時刻,學校黨委書記唐小平教授被緊急任命為該院新冠肺炎救治臨時黨委書記,統籌整個醫院的救治、院感防控等工作;同為廣醫學子的劉曉青長期堅守重症監護室第一線……

“廣醫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科學研究方面,始終堅持“基礎研究-臨床轉化-産品研發”全鍊條發展理念,我們的基礎研究成果能盡可能快速轉化成臨床治療指南。”冉丕鑫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廣醫人,背後有着硬核的科研與臨床實力支撐。

教育部等《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幹意見》指出,公共衛生與醫藥等社會需求強、就業前景廣闊、人才缺口大的應用學科将成為“十四五”時期“雙一流”工作重點布局建設學科。

“到2035年,臨床醫學學科達到國内一流水準,綜合水準位居國内獨立建制醫科院校前列。”這是廣州醫科大學的“雙一流”建設的中期目标。如今,這一目标已經提前實作。

25省将“雙一流”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醫學學科成重點

“每一個雙一流高校學科的建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後是政策的支援和幾代人的努力。政府的長期大力支援形成了學科蓬勃發展的土壤,加上學科人才資源的積累、文化精神的傳承,學科建設才有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常務副院長、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黃建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

記者據各地政府釋出的“十四五”規劃内容不完全統計發現,包括北京、上海、重慶、江蘇、浙江、廣東、河北、湖北、内蒙古在内的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把支援建設“雙一流”學科院校列入了當地發展規劃綱要當中。

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着力加強醫學學科建設,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中,加大醫學及相關學科建設布局和支援力度。要提高入口生源品質,依托高水準大學建設一批一流醫學院等。

這一要求在各地對于“雙一流”建設的支援中得到了重點突出。如,湖北省提出,到2025年,力争現有高水準醫學院建成世界一流醫學院,支援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建設世界一流醫學院、國家醫學教育發展基地;

重慶市提出支援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雙一流”建設高校加強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學科建設;支援重慶醫科大學、陸軍軍醫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的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臨床藥學等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

内蒙古自治區提出,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中,加大醫學及相關學科建設布局和支援力度;傳承創新中醫藥(蒙醫藥)教育。支援相關院校申報中西醫(蒙西醫)、臨床醫學學位點建設。

“雙一流”重點在于建設的過程,學科的發展必須随着實踐的需要不斷調整進步。以醫學學科建設為例,醫學是一門有溫度的、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導向的學科,但目前我們的醫學人才仍然局限于應用知識的培養。随着現代醫學的發展,以解決多樣化臨床需求為導向的創新能力以及醫學人文關懷變得尤為重要,這也意味着,接下來的醫學學科建設應當更加強調應用知識與臨床實踐經驗的結合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才能為大陸醫藥衛生事業培養出更多的好醫生。”黃建說。

25省将建設“雙一流”學科納入規劃,公衛醫藥成重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