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季兩項原來這麼火

作者:星星飛翔

冬季兩項?對于這個冬奧會項目,多數中國老百姓認為是“小衆”甚至“冷門”,但它實際是北京冬奧會7個大項之一。由于跟蹤了北京冬奧會冬季兩項11塊金牌産生的全過程,記者得以一窺這個項目“受捧”的另一面。

冬季兩項原來這麼火

2月18日,中國選手程方明在冬季兩項男子15公裡集體出發比賽中

首個比賽日,記者就見識了這個“冷門”運動的“火爆”場景。當天的冬季兩項混合接力17時開賽,記者14時出發,經過一次轉車、約半小時後抵達場館媒體中心,才體會到“更有早行人”,當時可容納220人的媒體中心人聲鼎沸,在記者印象中,隻有熱門的足球賽事才會如此受關注,經過不斷尋覓,最後也隻好與另一位外國攝影記者分享了一個隔斷。

仔細一看,現場多數是歐美記者,記者左手邊是路透社攝影師,對面是挪威記者,聽不懂的語言滿天飛。混采區更是外媒記者的天下。這麼多外媒現場采訪,無疑是為了滿足本國閱聽人關注比賽的需求,而考慮到疫情,這種需求必然是極其強烈,才促使媒體一定要現場參與奧運傳播大戰。

随着比賽進行,記者注意到登上領獎台的多數是熟面孔,獲獎運動員基本來自挪威、法國、瑞典、德國、俄羅斯奧委會、白俄羅斯和意大利隊,而他們相應的參賽人數也多,如挪威、法國隊各有12名選手,德國、瑞典隊各有11人,俄羅斯奧委會、意大利和白俄羅斯隊均有10人參賽,他們總人數就占了本屆冬奧會冬季兩項213名運動員的三分之一強。

冬季兩項原來這麼火

2月18日,參賽選手在冬季兩項男子15公裡集體出發比賽中

經深入了解,這些獲獎運動員有親兄弟、親姐妹,更多人的家庭成員中有冬季兩項、高山滑雪或越野滑雪運動員。官網顯示,歐美國家冬季兩項選手來源多元,除了運動員,還有學生、老師、警察、軍人或海關從業人員,冬季兩項群衆基礎之深厚可見一斑。

由于發源于北歐,冬季兩項在一些國家被譽為“國技”。挪威教練埃吉爾·克裡斯蒂安森表示,這(冰雪運動)是全民項目,據說(每個人)生來就有滑雪闆,“滑雪和冰雪運動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

關于冬季兩項的吸引力,從業者更有話語權。“滑雪和射擊動靜之間的快速轉換,此起彼伏的射擊聲和觀衆的歡呼聲堪比一場交響樂。”北京冬奧會冬季兩項比賽,高峰一場都沒錯過。

冬季兩項原來這麼火

2月16日,參賽選手在冬季兩項女子4x6公裡接力賽在國家冬季兩項中心舉行

高峰是必勝體育公司首席執行官,承擔着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冬季兩項比賽裝置和軟體服務,自從2016年接觸冬季兩項後,一發而不可收,如今全身心投入冬季兩項運動和産業推廣。“觀衆都覺得精彩、刺激,更不用說參賽選手了,非常具有挑戰性。”高峰說。

經過連續的現場觀賽,記者也逐漸摸索到結合了滑雪與射擊特點的冬季兩項的魅力:永遠充滿不确定性。如男子20公裡個人賽,有選手第一個沖過終點,但由于脫靶多(脫靶一發總時間加罰一分鐘)而被射擊精準的後來者超越。如有的項目出發時間有間隔,最早的可能完成了比賽,後面還有才出發的選手,不到最後一刻,結果難料。再比如接力比賽,脫靶則加罰滑雪,也就是說笑到最後的才是勝利者。

冬季兩項原來這麼火

2月16日,挪威隊選手在獎牌頒發儀式上

18日晚,北京冬奧會冬季兩項比賽全部結束,挪威隊以6金2銀6銅的成績位列冬季兩項獎牌榜榜首,法國、瑞典、德國等隊緊随其後。獎牌多說明實力強,而實力強的背後無疑是龐大的運動人口基礎。

冬季兩項受追捧,固然與一些國家自然條件有關,但項目本身的魅力不容否認,本屆冬奧會女子15公裡冠軍、德國選手赫爾曼就是由越野滑雪轉項而來的冬季兩項“忠實擁趸”。此外運動傳統、普及度高等因素也讓這項運動走上良性循環的大道,越受關注、受歡迎則成績可能越好,反之亦然。這或許是發展任何一項運動的必由之路。

文/新華社記者 吳書光 郭雅茹

攝影/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牟宇 彭子洋 戴天放

編輯/徐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