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冬奧·幕後丨54歲首體舊貌換新顔:這裡有“最快的冰”,也有“最美的冰”

作者:新民網

黃色的燈光打在石制的牆面上,暈染出一層淺淺的光芒。周圍還有積雪尚未消融,場内,美輪美奂的花滑雙人滑項目正如火如荼。

這裡是首都體育館,也是本屆冬奧會中國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的主戰場。對于中國冰雪人而言,首體始終是最特殊的存在。

将首體形容為最熟悉的陌生人,彭程/金洋昨天賽後說,“站上這塊冰面就是享受。”

新冬奧·幕後丨54歲首體舊貌換新顔:這裡有“最快的冰”,也有“最美的冰”

圖說:彭程/金洋在比賽中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下同)

54年

首都體育館是國内第一個室内人工冰場。從1968年建成投入運作,到1971年見證“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到2008年成為北京夏奧會排球主賽場,再到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産”名錄,首都體育館至今已承載了54年的曆史。

從外觀來看,本次改造保持了首都體育館作為區域标志性建築的風采,修舊如舊,“在外觀不變的基礎上,内側增加保溫材料,提高建築的節能性。在牆面細節進行中,采用金屬嵌縫條,使整體立面更為精緻耐用。”首都體育館園區設計總負責人唐佳說。

新冬奧·幕後丨54歲首體舊貌換新顔:這裡有“最快的冰”,也有“最美的冰”

圖說:首都體育館

唐佳告訴記者,對場館的傳承保護首先是風貌保護,改造時在場館入口處保留了1968年建館時的石材鋪裝,充分留住曆史印記。在内部功能上,通過技術優化減少機房空間,為場館增加了約1600平方米功能性用房,緩解老場館配套功能不足的狀況。在園區規劃層面,大面積增加綠化,補充地下停車場,極大改善了園區整體環境。

“在設計時如何傳承和發揚曆史傳統,同時融入更多活力,是設計的難點,但也是能夠出彩的亮點。”唐佳說。

冰雪福地

對于大多數的冰上運動員而言,首都體育館就猶如一座可望不可即的聖殿。

北京冬奧會的花滑技術官員劉雨晴就曾向記者感慨,在北京長大的孩子,甚至對于全國的花滑小選手而言,能去首體滑冰是莫大的榮譽。“畢竟,那裡是所有世界冠軍夢出發的地方。”

新冬奧·幕後丨54歲首體舊貌換新顔:這裡有“最快的冰”,也有“最美的冰”

圖說:隋文靜/韓聰在比賽中

首都體育館是中國冬季運動中心的所在地,也是以,對于大多數的冰雪人而言,這是家,更是最堅實的後盾。

在首體,曾誕生過中國雙人滑一系列的冠軍組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申雪/趙宏博組合。首體是這對冰上伉俪冰上婚禮的舉辦地,亦在2012年見證了兩人的挂靴轉型。在昨天的比賽中,身着西服戴着綠圍巾的趙宏博站在場邊鎮定指揮,眼前在這塊冰面上,已是愛徒隋文靜/韓聰的天下。

新冬奧·幕後丨54歲首體舊貌換新顔:這裡有“最快的冰”,也有“最美的冰”

圖說:趙宏博(左)在場邊

昨天賽後,“蔥桶組合”連呼“回家了!”兩人說,對這裡都有些新奇的感覺。“但骨子裡的親切和熟悉是不會變化的。”隋文靜透露,觀衆高呼兩人名字時,自己心裡笑開了花,“我覺得這是大家給我們的力量,希望我們可以把這份感動保持到明天,然後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準。”

舊貌新顔

首體承辦的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兩項賽事,對冰面有不同的溫度和硬度要求,有時需要在兩小時内實作冰面轉換。面對這樣的難題,設計團隊與奧組委制冰專家深入研究讨論,最終在大型冰場的制冰系統上采用新型環保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實作了快速、均勻制冰。

新冬奧·幕後丨54歲首體舊貌換新顔:這裡有“最快的冰”,也有“最美的冰”

圖說:花滑和短道速滑對冰面有不同的要求

每次比賽開場前,首體冰面上演的美輪美奂的3D燈光秀總會讓現場觀衆啧啧稱贊,為呈現最“美”觀賽體驗,設計團隊創新性地在冰場頂部設計了1332平方米的巨型投影螢幕,同時在場地四角分别布設雷射投影儀,将絢麗的燈光與優美的畫面投影至場館頂部的螢幕。當運動員在冰面上盡情舞動時,仿佛置身冰雪世界的夢境,有力地烘托現場氣氛,提升觀賽體驗,充分展現“最美的冰”這一設計理念。

本屆冬奧會,首都體育館承辦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兩個項目的比賽。隔日進行的賽制也讓首體始終處于從“最快的冰”到“最美的冰”之間不停切換。

新冬奧·幕後丨54歲首體舊貌換新顔:這裡有“最快的冰”,也有“最美的冰”

圖說:這裡是“最美的冰”,也是“最快的冰”

每天采訪結束後,記者總能在現場看到,第一時間從業人員就會将不同的防撞保護牆進行更換。冬奧期間,首都體育館場館群共涉及18個競賽單元,包括花樣滑冰12場、短道速滑6場,訓練約364場。其間,首都體育館将進行30次場地轉換,涉及冰面、防護墊、計時計分、臨時設施等多個環節,需多個業務領域、約200人密切配合,在2小時内全部完成。

以2月7日為例,當天産生了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金牌、男子1000米金牌和花樣滑冰團體賽金牌,這也是首都體育館最繁忙的一天。擁有完美的冰面,就連花滑明星羽生結弦都多次點贊首體,稱之為“我滑過最好的冰面”。(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厲苒苒 北京今日電)

新冬奧·幕後丨54歲首體舊貌換新顔:這裡有“最快的冰”,也有“最美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