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條 “人心魚” 問世,能自動遊泳108天!|一周科技

2.19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

首條 “人心魚” 問世,能自動遊泳108天!|一周科技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王爍 油麥菜 卡那黴素

責編 | 攸淇

●  ●  ●

1

化石證據顯示,恐龍或因 “感冒” 而死

首條 “人心魚” 問世,能自動遊泳108天!|一周科技

感冒幾乎每個人都得過,那麼像恐龍這樣的史前巨獸會受類似的呼吸道疾病困擾嗎?2月10日發表在《科學報道》的研究稱,他們首次發現了生活在1.5億年前的恐龍呼吸道感染的證據。他們研究了出土于美國蒙大拿州的梁龍 “多利”(Dolly)的化石,發現其表現出不同尋常的骨骼突起,并且這些凸起都位于 “氣囊”(air sacs)的位置,這些氣囊又是恐龍肺部的一部分。并且CT圖像顯示,這種特殊的骨骼突起,和感染呼吸道病毒之後的骨骼改變十分相似。也就是說,類似于我們感冒之後的咳嗽、呼吸不暢和發燒這些症狀也很可能在恐龍身上出現。雖然暫時還無法确認引起感感的具體原因,但這是恐龍呼吸道感染的首個化石證據,它讓我們能更深入了解困擾這些 “大蜥蜴” 的疾病。 圖檔及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2-05761-3

2

為了療傷,黑猩猩竟拿蟲子當膏藥

,時長02:13

動物也會自我藥療嗎?此前有很多研究在動物群體中發現這種現象,比如熊、大象、類人猿等。但是一般都是用植物進行治療,從來沒見過用蟲子進行傷口的療愈。2月7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的一篇文章,首次發現黑猩猩竟然會用昆蟲來治療自己以及同類的傷口。自2019年第一次發現一隻成年雌性黑猩猩會捕捉某種昆蟲,并摩擦碾碎後放在自己兒子的傷口上之後,研究團隊繼續進行了長達2年的觀測,19次觀測到不同的黑猩猩會用昆蟲療愈自己的傷口。不僅如此,他們還發現不同的黑猩猩會用昆蟲幫助自己的同類治療,這也給非人物種中存在親社會行為提供了更多的證據。 視訊及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1.12.045

3

中國成功研發新型基因編輯小麥,抗病又高産

首條 “人心魚” 問世,能自動遊泳108天!|一周科技

圖檔來源:pixabay小麥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其植物病害和産量問題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小麥白粉病是一種主要的小麥病害,不但嚴重影響小麥的品質和産量,還危害到世界糧食安全。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和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的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了抗白粉病且高産的小麥新種質。早在2014年,該合作團隊就曾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獲得具有白粉病抗性但卻存在早衰、植株變矮和産量下降等負面表型的小麥突變體。随後,通過8年的合作研究,他們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篩選并培育得到了抗病和産量雙赢的新型小麥。該小麥不但具有廣譜白粉病抗性,且産量和生長均不受影響。同時他們解析了該小麥抗病以及克服各種負面表型的分子機制,為基因編輯技術培育抗病高産作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395-9

4

首條“人心魚”問世,能自動遊泳108天!

首條 “人心魚” 問世,能自動遊泳108天!|一周科技

圖檔來源:Michael Rosnach、Keel Yong Lee、Sung-Jin Park、Kevin Kit Parker

人類的心肌細胞能夠有節律的反複收縮,而魚的尾巴可以通過來回搖擺在水中前進。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将其完美地合二為一。他們使用人類幹細胞衍生的心肌細胞,研發出第一條可以自主遊動的人造魚。該成果于近期發表在《科學》雜志上。該團隊将兩條心肌細胞組裝在由塑膠、紙和明膠構成的人造魚身兩側,并安裝了一個控制兩側心肌細胞收縮頻率和節奏的自主起搏節點,使得人造魚得以在營養液中快速自主地遊動至少108天,實驗結果表明,人造魚的遊速與真魚旗鼓相當。此成果不但為心律失常的相關治療提供了新思路,也為人類進一步開發人造心髒奠定了基礎。 文章連結: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h0474

5

複旦大學開發新技術,實作4分鐘精準微量檢測新冠

首條 “人心魚” 問世,能自動遊泳108天!|一周科技

圖檔來源:pixabay随着新冠(COVID-19)的大流行,精準的生物檢測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檢測樣本中的痕量(100微升中可1到10拷貝)目标分析物,仍存在很大挑戰。而簡單、快速、精準的核酸檢測方法将大大有助于減緩病毒的快速傳播。近日,來自複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報道了一種快速和超靈敏的機電檢測分子系統。該分子系統可用于生物樣本中未擴增的金屬離子、蛋白質、生物小分子以及新冠病毒核酸等的特異性檢測,在100微升中可檢測到1到2拷貝。該方法可以直接檢測在鼻咽拭子樣本中未擴增的SARS-CoV-2核酸,特别是在COVID-19臨床樣本中,檢測的時間約為0.1-4分鐘,無需RNA提取和擴增過程。該團隊将用于檢測SARS-CoV-2的機電生物傳感器內建到一個便攜式裝置中,使其可以在機場、戶外,甚至在家裡進行現場和即時檢測。此外,該檢測系統還可以在幾分鐘内對其他疾病進行快速精确診斷,對于目前新冠背景下大規模流行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1-00833-7

6

AI開賽車,輕松超越世界頂級車手

首條 “人心魚” 問世,能自動遊泳108天!|一周科技

圖檔來源:pixabay盡管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日漸火熱,AI的許多潛在應用都需要與人類互動的同時在實體系統中做出實時決策。賽車是這類應用的最典型代表之一。賽車手需要執行複雜的戰術阻止或超越對手的同時,還要在極限條件下操控賽車。

在近期《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報道了一個名為Gran Turismo Sophy(GT Sophy)的AI智能體,通過深度強化學習,在PlayStation賽車遊戲Gran Turismo Sport中戰勝世界冠軍級人類玩家。研究團隊使用深度強化學習,訓練GT Sophy掌握賽車比賽中不同場景下高速控制戰術,并學習如何在不犯規情況下超越或者阻止對手。最終,GT Sophy在與GT Sport的四名世界頂級車手的對戰中勝出。這一研究結果不僅可用于改進賽車手的模拟訓練,也為無人機和自動駕駛汽車系統等提供了重要參考。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357-7.

制版編輯|姜絲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