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剁椒TMT,作者|廿四
“還想看王濛的解說,不能把她‘焊’在解說席上嘛。”
要問北京2022年冬奧會“頂流”有誰,必有“王濛”一席。2月16日晚,短道速滑隊收官之戰,也是王濛本屆冬奧會解說的謝幕戰。
“短道界的大魔王”什麼時候搖身一變成為全網公認的“解說界的樣闆房”?時間還要回撥到2月5日中國短道速滑混合接力隊拿下中國隊首金當晚。
“我的眼睛就是尺,我告訴你們,肯定赢了,不用看回放了!”“中國首金誕生了!你可以永遠相信中國速滑隊!”在武大靖最後沖刺階段,王濛在解說現場興奮地從座位上跳了起來,雙手握拳,大聲喊道。
當時,咪咕及時捕捉到王濛的瞬間情緒和性格色彩,制作了王濛解說集錦的短視訊,專業、獨到、幽默、接地氣,妙語頻出的各類解說,一晚播放1683萬+;微網誌則成為這一優質短視訊的助燃劑。#王濛解說#一梗即爆,13億閱讀,31萬人讨論,把整個冬奧讨論氛圍推到最高點。
這次冬奧會,也是繼去年夏季東京奧運會之後,微網誌和咪咕又一次的強強聯手。
延續“觀賽+讨論”的良性互動閉環模式,微網誌使用者可以在搜尋相關賽事話題時看到視訊的直播入口,點選跳轉至咪咕内容;咪咕相關賬号也将釋出奧運博文、主持話題,通過多種形式引導通過視訊觀看賽事的使用者前往微網誌讨論賽事,并将從節目形式上進行深度合作。
相比東奧會的時間緊、任務重,這次冬奧會,微網誌和咪咕備足了冬奧營銷的彈藥。
01 王濛出圈背後:微網誌、咪咕雙更新
“濛主太可愛了,像是在說單口相聲。”“能給王濛來個解說直拍嗎?”
2月5日晚,微網誌觀察到,在冬奧整個熱度趨勢下,已經有一部分使用者在集中讨論王濛的解說,微網誌便第一時間把資訊傳遞到咪咕前端,咪咕團隊及時制作關于王濛的“有梗”内容,快速回報給微網誌。接着,使用者進行#王濛解說##王濛問黃健翔你是不是不相信我的眼睛#等熱門話題創作,快速将其頂上微網誌熱搜,引來媒體争相報道,形成了王濛出圈的整個閉環。
“其實,一場比賽下來,像王濛老師這樣的爆點制造者時時都會發生情況,微網誌和咪咕有一方的反應速度過慢,可能就會錯過掉精彩的點。”微網誌告訴剁主,王濛出圈除了其強專業水準之外,關鍵點就在于冬奧會期間,微網誌和咪咕營運側一直保持緊密實時的互動。
再從産品側來講,雙方平台的使用者觸點增加。之前東京奧運會轉播,咪咕端内的來微網誌參與比賽話題讨論的觸點少,基本依賴于咪咕直播間的走馬燈以及主持人的口述宣傳。反過來,微網誌端内網友看到某個賽事話題熱血沸騰,想要找到入口去咪咕看比賽直播,觸點的位置也不友善。
今年冬奧會,雙方對産品再次進行優化、更新打通以及人性化表達。比如,在咪咕APP端内,比賽直播、回放視訊下方的話題欄下,既有微網誌熱搜頁的展示,也能直接跳轉到微網誌,對實時話題進行讨論;咪咕首頁北京冬奧播放欄下的橫幅廣告,也有前往微網誌讨論的觸點,一旦有需求,就能立即找到跳轉入口。
在微網誌端内,發現頁有顯著的#北京冬奧會#專題欄,進入之後,一是點選賽程,凡是有直播的都會跳轉到咪咕直播;二是點選看直播,也會顯示跳轉咪咕視訊。
其中,之是以選擇賽程一欄選擇跳轉咪咕,微網誌有自己的細心之處。微網誌發現,賽程表是使用者了解奧運會的重要工具,看什麼比賽,都會提前了解賽程。
今年,微網誌更是推出拳頭産品“實時話題讨論”,不管是賽程還是賽果,隻要是有梗、引發共情的點,都能在微網誌進行讨論。
02 強解說天團+強互動,使用者從“陌生”到“入坑”
在咪咕觀看冬奧,在微網誌讨論冬奧,已經成為90後阿偉這段時間的習慣。
坦白來講,大衆對這屆冬奧會運動員都比較陌生,加上冰雪運動對很多普通家庭來講比較遙遠。比起夏季奧運會,媒體的展現形式、資訊表達都要更加通俗易懂、吸引人。
沒看熱搜之前,阿偉對冬奧會運動員知之甚少,也不知道王濛是誰,但現在,他徹底入坑王濛,“看她的解說好有參與感,不懂的賽制都能講懂,不認識的人她能把這個人的故事給你将感動了。”
在王濛的生動的解說、安利下,阿偉下載下傳了咪咕視訊,現在對國内運動員如數家珍,甚至還記住了好幾個外國選手。
“解說天團”是咪咕的流量密碼和優勢所在。早在去年東京奧運會結束後,咪咕就鎖定了冰雪運動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冰雪名将這類冬奧頭部資源以及稀缺資源王濛,去年10月就與王濛團隊取得聯系,從溝通、敲定方向到落地,曆經4個多月。現今,咪咕已擁有150多位解說天團陣容。
大衆不再滿足于“解說說什麼,觀衆聽什麼”,咪咕就設定了差異化的解說天團。
與此同時,大衆也不滿足于垂直社交網站和短視訊平台的彈幕互動。如何讓單向輸出變成雙向奔赴,具有強社交屬性、可以實作你來我往讨論的微網誌成為使用者社交的視窗。
相比其他新媒體平台,微網誌更側重媒體屬性與開放,通過圖文+視訊+社交的内容浏覽模式,可凝聚使用者觀點形成輿論場效應,對熱點内容的擴散與傳播具有“星星之火”立馬形成“燎原之勢”,“PGC+UGC”的結合以及低内容輸出門檻,人人都能獲得對冬奧的“參與感”。
微網誌強互動氛圍不止于圖文。近年來,直播連麥等互動機制的出現,為微網誌平台特色加碼,使其成為“熱點輿論場”、“人間造梗機器”。
過去,明星運動員是微網誌平台的内容生産者,他們發表觀點、分享動态,與粉絲互動、交流。但從去年的東京奧運會到現今的冬奧會,運動員開始走進直播間,與微網誌大V一起,就熱點賽事、熱點事件進行點評、解讀,甚至分享個人生活、愛好,進而勾勒起體育運動員在社交平台上的另一種樣貌。比如,新浪體育在微網誌打造的兩個直播連麥IP“茗知故問”和“哨響之後”。
今年,微網誌聯合咪咕最新打造了“王牌已上線”,在2月15日的連麥中,自由式話也奧運冠軍徐夢桃說很喜歡明星白鹿,熱搜發散之後,東京奧運會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姣還幫助二人實作了夢幻關聯。截至2月17日,咪咕在微網誌已經進行了13場連麥,總播放量近四千萬,節目同名話題閱讀量超六千萬。
想知道比賽進度、激烈程度,就上咪咕;讨論互動、宣洩觀賽情緒就上微網誌。不管是基于内容訴求還是情感表達,咪咕和微網誌雙劍合璧,實作了使用者關于冬奧會核心訴求的互相彌補,營造出了邊看邊聊、全場景、沉浸式觀賽體驗和氛圍。
03 奧運周期結束後,使用者流量走向正向循環?
微網誌和咪咕的合作,或許為業界提供了一個新的版權方與微網誌平台關聯的模型樣本。
從王濛出圈、谷愛淩獲金到背後母公司中國移動A股一度漲停封盤,咪咕巧借微網誌東風,借助微網誌在内容傳播、IP培育等方面的賦能優勢,得到了比其他平台更好的傳播途徑和效果,同時随着流量的循環打通,帶動雙方各自在商業價值上的提升。
這次冬奧會讓咪咕視訊嘗到了巨大流量的甜頭。冬奧會期間,咪咕視訊大步流行向頭部平台邁進,飙升到Apple Store下載下傳榜第二名。咪咕也開始反哺背後的中國移動,直接影響其股價。截至2月9日收盤,中國移動股價直接漲停,報收67.43元,總市值1.44萬億元,位居A股第四位。
從2018年轉播至今,每在奧運周期結束之後,咪咕都會面臨的使用者留存和變現問題,剁主預測今年冬奧會後會變得明朗。
微網誌就像一個”天然話題制造者“,以社交賦能咪咕。今年冬奧會,咪咕實作了内容的高速傳播、擴散乃至二次傳播,還收獲到使用者拉新,觸達到更為廣闊和精準的使用者。比如,王濛等衆多明星嘉賓加盟的《運動者聯濛》在微網誌十分火熱,吸引衆多網友在咪咕追更。
拉新激活不是目的,把使用者留住才是價值。剁主觀察到,從去年6月歐洲杯為起點,微網誌通過盤活體育明星日常、加磅直播連麥等,不僅沒有缺席東京奧運會、世乒賽等大賽,反而以獨特的視角在非賽事周期發聲,洞察不同時期使用者需求的轉變,提供持續的熱度和傳播聲量,進而實作長尾價值。
在微網誌,已經有不少使用者現在就約定,将會繼續關注3月份的短道速滑世錦賽。
另一面,無論現在爆火的直播還是短視訊,均是媒體内容的承載形式,其核心在于注意力經濟。今年在冬奧流量争奪之中,在其占據極強傳播能力優勢的同時,也獲得了咪咕作為合作夥伴的強大加持,使得微網誌成為大衆看冬奧和議冬奧的主力平台,微網誌不僅盤活了體育圈的存量粉絲,更實作了對其他圈層粉絲的增量拓展,凝聚起了全新的微網誌體育粉絲群。
進一步講,在國家号召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之下,微網誌跟咪咕這次的合作,雙方都開放了各自的流量,并且在營運層面深度融合,也是給後續微網誌與其他網際網路平台的合作打造了一個亮眼的模闆。
在過去發展中,網際網路行業不可避免地陷入流量焦慮、紅利焦慮、增長焦慮。互聯互通的到來實際上代表着整個網際網路産業進入一個開放共赢的大時代。任何參與産業開放的參與方都可以在互聯互通中獲得更多的市場紅利。
坐擁5.73億月活躍使用者的微網誌,因具有開放性的社交特質,在推動互聯互通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把握介入細分場景賽道的門票,與其餘平台建立關聯,釋放社交的商業化潛能是微網誌未來可行之事。
冬奧之後,微網誌不僅可以通過洞察,深度整合熱點内容,提供多元的内容消費産品讓使用者去消費,還能進一步強化微網誌社交屬性與使用者之間的情感連接配接,實作體育生态的全矩陣覆寫。
商業化上,針對體育賽事或者運動員,品牌也可以在微網誌找到準确切入點,在IP營銷上做二次深度延展,建立有力量的商業内容。
從東京奧運會到冬奧會,咪咕和微網誌的合作已成常态,甚至已經邁上新的台階,雙方定位明晰、資源強互補,在咪咕看内容,在微網誌讨論,加上微網誌所具備的開放性和其對内容的擴散能力是網際網路獨一份,未來值得我們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