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參考封面|垃圾的終結

作者:女紳士明星的話題

參考消息網2月19日報道英國《新科學家》周刊2月12日一期發表題為《垃圾的終結:建立真正循環經濟的宏大計劃》的文章,作者是喬舒亞·豪格戈。全文摘編如下:

我們中很多人,至少是在世界的較富裕地區,對購買、占有和丢棄太多東西的感覺并不陌生。我們很可能感到有點罪惡,甚至或許試着做點什麼,比如放棄塑膠吸管、儲存托特包以備購物之用,以及堅持不懈地分揀可回收垃圾。

我們或許也明白這麼做并不夠。為滿足我們的物欲,現在人類每年使用約1000億噸物質。其中超過90%都是從地球表面開采、鑽取和搜刮而來的純淨原材料。但隻有300億噸用來制成恒存品,其餘的或是作為燃料燒掉,或是經過短暫使用後丢棄——其間每個階段都會污染土地、水源和空氣,并且帶來造成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排放。

我們能做得更好嗎?“循環”經濟的概念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是指在相當程度上重複使用所有物品、基本不存在垃圾。人們往往将這種想法斥為糊塗的空想,但近來論調在發生變化。這不僅是因為我們終于意識到自己對地球造成了多大影響、這種影響又為我們累積了多少麻煩,也因為我們擁有越來越多的想法和技術,不僅能減少自身和自己消費模式對地球的破壞,甚至可能造福地球。通過更加循環、更可持續的方式來滿足我們的物欲肯定是可行的,但需要徹底重新想象我們的生活方式。

法出台“杜絕垃圾法”

循環經濟主要基于四項基本原則:減少使用物品、延長使用時間、回收利用,以及盡可能讓生成的無用副産品促進自然再生。推動循環經濟開始運轉的行動大多是加大回收利用和重複使用力度。這裡有兩個資料十分關鍵:一是産品壽命結束回收率,即某件報廢産品有多少元素最終用于其他物品;另一個是原料回收率,即某件新産品中有多少元素來自回收材料。

要想實作循環經濟的更宏偉構想,就需要行為和社會的大幅調整。現在仍處在早期,但已有迹象表明部分地區正在做出這種調整。英國埃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阿梅莉娅·庫赫說,具有真正魄力的法案正在實施,能極大推動循環經濟發展。而法國正走在前列。截至2019年,法國每年扔掉的未售出新産品價值高達約6.3億歐元。時任環境官員布呂内·普瓦爾松牽頭立法,禁止銷毀此類未售出商品,在全世界尚屬首次。

在此基礎上又出台了一項内容廣泛的法案,已于去年生效,名為“促進循環經濟、杜絕垃圾法”。該法設定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回收利用所有塑膠,2040年前完全淘汰一次性塑膠制品。一次性塑膠茶包、餐具及其他日常用品已經被禁用。該法還引入“修理指數”,即根據物品修理的難易程度從1到10打分。截至2021年1月,在售的特定類型商品必須标注“修理指數”,包括電視機、洗衣機和智能手機。

該法中最有魄力的内容可能是名為生産者後續責任的原則,也就是說即使産品被丢棄,制造商也應為其負責,以此鼓勵制造商重複使用。這類政策并非首創,但此前從未寫入法律,也未全面實施,更不用說實施範圍包括建築等大量耗費原材料的領域。

啟動循環經濟之輪

歐盟也打算推動循環經濟。英國政府表示,将采取行動反對計劃性報廢電子産品,例如要求企業提供備用零件。

德國環境保護促進組織的米夏埃爾·布勞恩加特說,企業也越來越多地參與進來。布勞恩加特說,商業興趣增強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利考慮驅動的:如果能源源不斷地使用更便宜的廢料、而不是純淨原材料制造同樣的産品,利潤就會上漲。這種構想甚至延伸到汽車等複雜産品上。

世界很多地區都在落實類似理念,隻是暫時規模較小。在丹麥港口城市凱隆堡,一批工業園交換使用廢料生産有用的物品。例如,胰島素工廠的生物廢水運到附近工廠,能轉化為化肥和足以為6000戶家庭提供電力的生物氣。英國約克郡水廠有意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實踐循環原則,例如讓廢水流經伺服器叢集來為伺服器降溫,而不再使用更正常的電風扇和空調。

如果說通過減少使用純淨原材料慢慢啟動循環經濟之輪,通過恰當的激勵措施和監管架構加速其運轉,那麼還有一種截然不同但至為根本的轉變,而人們剛剛開始認真讨論:徹底減少生産和使用物品。

“績效經濟”出售服務

這被稱為“績效經濟”,這一說法由瑞士建築師瓦爾特·施塔赫爾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描述的是一種優先目标為滿足社會需求、而不是制造更多産品的行為方式。

共享汽車企業已經在踐行這一原則。可以将這類企業視為從出售汽車轉向出售服務,以滿足出行需求。德國電子産品企業飛利浦公司現在以訂購形式向酒店和辦公樓出售照明服務,物業管理人員支付固定金額後,飛利浦就能確定穩定照明,出現故障時也會及時維修。法國輪胎企業米其林也向軍方客戶等擁有大規模車隊的機構“出租”輪胎服務。

全然切換到這種模式意味着就業崗位從生産制造轉向維護修理,這一劇烈變化需要謹慎管理。

“循環”亦可促進繁榮

無論實作行為轉變有多困難,不再受到質疑的是,邁向更循環的經濟是地球所需,我們要做的也不隻是改用和現在不同的袋子、棄用塑膠吸管。

國際資源委員會是聯合國成立的負責監測世界使用物質情況的機構。2019年,國際資源委員會釋出《全球資源展望》,評估了轉向資源效率型經濟可能産生的影響。該報告得出結論:在循環經濟中群眾生活标準仍能持續提升。這或許是我們在邁向更可持續未來的途中最需要打破的惡性循環——認為隻有使用越來越多物品才能繁榮發展的想法。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