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作者:華略創智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作者:陸辰佳 新興産業研究院研究經理、李琳卿 新興産業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上海華略智庫(ID:HUALUETT)

從美國矽谷到丹麥哥本哈根,科學城孵化前沿産業并引領時代發展主流,已成為一個地區乃至國家赢得未來的制勝之道。而在“科技強國”召喚下,大陸科學城也迎來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潮,北上廣深津等一衆城市強勢入局,競相打造共生、共融的創新生态群落。縱觀這場全球頂級科學城的大盤點,究竟誰才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全球知名科學城大盤點

科學城的概念最早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是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核心,集聚高端科研基礎設施、多元創新主體和創新服務等創新要素,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産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新産業新業态培育等功能,具有數字化形态、高端人才宜居的重要創新載體。

全球最早的科學城(根據翻譯不同,或稱科技城、技術城、知識城等)的雛形是誕生于1951年的美國斯坦福研究園。該園建立初期,由與斯坦福大學有緊密聯系的創新企業構成,随後成為從事柔性制造、研發及企業服務的企業(總部)集聚地。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園就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高技術設計和制造中心——矽谷。

随後,20世紀50、60年代起,前蘇聯、日本、南韓、德國等國家相繼在郊區建立科學城,依靠國家行政和市場力量集聚大學、科技研發機構和産業創新資源。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600座科學城。其中,美國斯坦福科學城(矽谷)、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科學城、日本築波科學城、南韓大德科學城、德國阿德勒斯霍夫科學城、丹麥哥本哈根科學城等在全球産生廣泛影響。

斯坦福科學城(矽谷)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南面,是由40個小城鎮組成的區域。科學城研究領域主要涉及電子、航天、生物技術、計算機軟體和硬體等,擁有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等8所高等大學及9所專科學院,集聚了100多萬名科技人員、逾千名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約30%的全球前100強科技巨頭總部。

科學城的城市功能呈圈層式展開(如下圖所示),利用咖啡館、餐廳、酒吧等社會交往、商務洽談空間形成的交際走廊串聯起各個圈層,生态綠地面積占科技城總面積40%以上。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圖:矽谷圈層式布局

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科學城于1957年開始建設,位于距新西伯利亞市約30公裡的森林中,是全球第一個正式命名的“科學城”,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科學城。

新西伯利亞科學城是俄羅斯科學院新西伯利亞分院的核心部分,擁有新西伯利亞分院等320多個科研機構、新西伯利亞國立科技大學等20餘所高等院校及5萬多名研究人員,在數學、實體、化學、生物等基礎科學領域及能源綜合利用、資訊技術、環境保護、核能開發、生物技術、航天科技等應用領域均有突出成果。

科學城以“就近工作、就近居住”的理念分區打造城市功能,且十分重視生态和環境保護,桦樹和松樹林面積占科學城總面積1/4。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圖: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科學城,來源:澎湃新聞

日本築波科學城始建于1963年,距離東京市中心約60公裡,是日本政府為實作“技術立國”目标而建立的日本第一科學城,也是全球典型的以科研機構和高校為主體的世界級國家科研中心。

該科學城圍繞高能實體、電子資訊、生物工程、機械工程、環境科學等數十個領域開展研究,集聚了日本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日本高能實體研究所KEK等49家國家實驗室(占全國50%以上)、約150家科研機構(占全國30%)和1.3萬科研人員(占全國40%)。

科學城被評為日本“舒心生活”“安心育兒”的城市之一,學校、住房等配套設施齊全,且擁有用全長48千米步行者專用道路連結的146個城市公園。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圖:日本築波科學城,來源:中國市長協會

南韓大德科學城于1973年開始籌建,距離首爾市中心167公裡,是如今大德創新特區的核心闆塊。該科學城集聚了南韓原子能研究所、南韓标準科學研究院、南韓電子通訊研究院等30餘個公立研究機構,南韓科學技術院等5所大學及400多家企業研究機構,在資訊科技、生物功能、納米技術等領域已建成世界級創新叢集。

該科學城城市功能較為完善,在科學城周圍分散布局文化中心、圖書館、兒童照理中心等文娛休閑配套設施,并建有零散分布的綠地公園。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圖:南韓大德科學城,來源:北京規劃自然資源

德國阿德勒斯霍夫科學城始建于1991年,距離柏林市中心約20公裡,是德國最大、歐洲第四大科技城。該科學城重點發展光電、可再生能源、微系統和材料、資訊和傳媒、生物和環境等主導産業,集聚了聯邦材料研究與測試研究所、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等十餘個研究所和洪堡大學的六個研究機構。

該科學城還打造了含别墅、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酒店等在内的多層次生活居住空間和廣場、公園、運動場等開放式生态休閑空間,擁有餐飲、購物、文化、醫療等系統化生活服務配套設施。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圖:德國阿德勒斯霍夫科學城

丹麥哥本哈根科學城建立于1984年,先後采用大學科技園和高新區的發展模式,于2011年正式成立哥本哈根科學城發展委員會。科學城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充分利用哥本哈根大學、哥本哈根大學學院和哥本哈根大學附屬醫院的科研資源,吸引了Leo基金會皮膚藥物輸送中心、華大基因等一批優質研究機構和龍頭企業集聚,成為了歐洲醫學、健康和自然科學領域教育和研究資源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近年來,該科學城不斷加強科學城配套功能的打造,規劃建設含住房、會議設施、圖書館、展覽中心等在内的20萬平方千米拓展空間,并投資建設新的綠地空間。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圖:丹麥哥本哈根科學城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中國矽谷”變形記

在科技強國戰略背景下,為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大陸已經布局建設了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和廣東深圳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建設過程中均以科學城為核心承載區。

比如,北京統籌規劃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上海主要聚焦建設張江科學城,合肥推出濱湖科學城,大灣區加緊規劃建設深圳光明科學城、廣州南沙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等。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圖:從左到右分别是: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北京未來科學城、北京懷柔科學城、上海張江科學城、合肥濱湖科學城、深圳光明科學城、廣州南沙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

此外,成渝共建的中國西部科學城已正式公布規劃方案,武漢、南京、西安等地也紛紛在建科學城。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與重視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并依托國家大科學裝置、國際一流院校與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創新主體而建的科學城不同,科技城則以滿足産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側重于應用研究,更加關注産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進一步推動前沿技術與産業發展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為建立适合海外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高地,2008年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作出建設未來科技城的重大戰略部署,選擇北京昌平、天津濱海、杭州餘杭、武漢東湖四地作為先期試點,将科技城建設推入大衆視野。

目前,國内在建科技城具有以下特征:城市功能較為完備,已建成或在建住宅區、學校、醫院、商業綜合體等;人口規模适度,一般規劃人口總數在70萬以内;與市中心距離不遠,一般在15-30公裡左右;生态環境較好,具備自然景觀、生态公園等等。

北京未來科技城(現稱北京未來科學城)位于昌平區南部,距離中心城區約30公裡。北京未來科學城重點聚焦先進能源、先進制造、醫藥健康等領域,聚集了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大國重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科學和類腦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和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等16家央企下屬的共163家研究院、科技型企業和産業化公司。

目前,科學城城市功能較完善,地鐵城市綜合體、主體購物街區等正在建設,萬豪四星級酒店基本建成,占地面積3.14平方公裡的濱水公園已對外開放。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圖:北京未來科學城能源谷未來視界項目

武漢未來科技城位于武漢市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内,距離中心城區約30公裡。科技城重點發展化合物半導體、存儲晶片、雷射和數字經濟四大産業,建設了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國家先進存儲産業創新中心等42家國家級創新平台、10家工業技術研究院和8家院士工作站。

此外,科技城依托玉龍河景觀廊道、車墩湖濕地公園、頂冠峰、長嶺山等形成“北看山、南賞水,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環境,地鐵、有軌電車穿行城中,并高标準規劃建設含教育、醫療、商業等功能配套的矽谷小鎮和中央商務區。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圖:武漢未來科技城龍山創新園

杭州未來科技城位于杭州市餘杭區,距離中心城區約16公裡。科技城深耕數字經濟和生命健康産業,擁有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和湖畔實驗室等3家省級實驗室,緻力于腦與認知領域卡脖子技術攻關研發的杭州涿溪腦與智能研究是以及浙江省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拟實驗裝置。

目前,科技城的城市功能較成熟,由地鐵、快速路、杭州西站等構成的交通網絡通達性強,涵蓋專業足球場、科技館、圖書館、歌劇院、會議中心等場館中心,面積達1.1萬平方公裡的未來科技城文化中心正規劃建設。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圖:杭州未來科技城

天津未來科技城位于天津濱河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距離中心城區約20公裡,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載體。科技城主要發展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新一代資訊技術等産業,擁有中國民航大學甯河校區、北京大學(濱海)新一代資訊技術研究院等科研資源。

目前,科技城的城市功能齊全,學校、醫院、商業綜合體等已投入使用。

全球頂級科學城:誰是“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圖:天津未來科技城,來源:濱海時報

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推動世界城市體系加速“洗牌”,創新成為重塑全球和區域競争的關鍵變量。無論是科學城還是科技城建設,都已成為當今中國科技創新和城市建設的新熱點。

尤其是環上海的長三角各地正在興建各類科學城、科技城,将其打造成為“産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成為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前沿視窗和搶占科技競争、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主陣地、城市創新地标。

這裡可能有個疑問:到底應該建設科學城還是科技城?

其實,科技城和科學城并沒有太大的區分,無非是策源性創新和核心科學裝置有所不同。但對于大多數非一線城市尤其是制造業城市來說,創新的指向是産業化。要摒棄僅僅注重以高校、科研院所等為創新主體的高端、昂貴、漫長的原創性、策源型創新模式,也不能僅以科研成果的産生數量為其活躍程度的判斷标準(當然這是極其重要的标準)。

因為,大量的民營企業才是最活躍的創新主體,大量的中青年人才才是推動科技創新到産業化最後一公裡的中堅力量。

是以,要立足區域産業發展方向,以推動科研成果産業化為主要目标,讓高科技企業、大學、研究機構、風險投資機構等創新資源及其人才進行高密度、高效率有機融合,形成共生、内生、共融的創新生态群落。

目前國内各地在建科學城或科技城有什麼特點?其機遇、挑戰和趨勢是什麼?要迎接什麼風?避免哪些坑?我們将結合部分科技城的項目案例及經驗,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并呈現給讀者。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