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俄羅斯自行火炮
伴随着俄烏局勢不斷惡化,以及美、英、加、澳等國紛紛呼籲本國公民離開烏克蘭,網絡上有關俄軍調動的傳聞也是接連不斷,近期就有美國軍事網站聲稱,俄軍核大炮進駐烏克蘭邊境,一炮就能消滅萬人,難道烏克蘭局勢更新,俄軍核重炮部署邊境,是在劍指北約?敢插手烏克蘭問題,就直接毀滅北約?其實俄羅斯即使在邊境部署能發射戰術核彈的大炮,問題也不是這麼解讀的。
報道稱,俄軍向烏克蘭邊境地區部署了一款型号為2S7M的“馬爾卡”自行榴彈炮,這款榴彈炮是俄軍在前蘇聯2S7型203毫米火炮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改造的産物,進行改造更新後的“馬爾卡”榴彈炮在機動能力、射擊速度、武器操作性上都有所提升,這款火炮曾是前蘇聯陸軍炮兵火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大量配置設定到團級編制的陸軍機關。
盡管俄軍裝備了更先進的龍卷風自行火箭炮和各種地對地飛彈,但從經濟效益來說,大量使用火箭炮和飛彈,會讓俄羅斯脆弱的經濟更加吃不消,是以很有必要重新使用這樣一款,使用成本比飛彈和火箭炮要便宜,但打擊效果依然很理想的武器,戰争打的就是經濟,在俄烏兩國局勢惡化,有可能爆發戰争的局面下,有必要考慮戰争經濟,是以俄羅斯對原本落後的火炮進行了翻新改造。
這款火炮十分特殊,因為它不但可以發射各種普通的炮彈,還能發射戰術核彈,是以威懾力絲毫不弱,也是讓北約忌憚的原因所在,還被俄羅斯媒體評論為“世界上威力最大的自行榴彈炮”,然而從實際用途來分析,即使俄烏兩國爆發沖突,并且俄軍在前線投入使用2S7M“馬爾卡”自行榴彈炮,也不太可能用這款火炮發起戰術核打擊,因為俄羅斯沒必要對小國“殺雞用牛刀”。
俄羅斯對使用核武器劃下了“紅線”,具備以下四種條件中的一種才會動用核武器:一是向俄羅斯和盟友使用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二是在威脅到國家存亡的情況下使用核武器,三是俄羅斯領土或盟友領土遭到彈道飛彈打擊的情況下,四是俄羅斯的重要設施受到敵方影響,導緻俄羅斯核打擊力量面臨癱瘓的情況下,針對烏克蘭問題,即使爆發戰争,其規模也基本上僅限于局部正常戰争。
烏克蘭這樣一個軍事和經濟嚴重依賴援助,曾在俄羅斯和西方的嚴格監督下,銷毀了所有彈道飛彈的國家,沒有能力觸碰俄羅斯動用核武器的四條“紅線”中的任意一條,若要針對烏克蘭采取軍事行動,俄軍也隻會像對付格魯吉亞一樣,通過地面部隊和空中力量的配合,使用正常軍事手段就能在短期内攻占首都基輔,是以俄軍将具備核彈發射能力的“馬爾卡”火炮部署到前線,目的是使其發揮正常打擊平台作用,稱普京用核武器威脅烏克蘭的言論完全是杜撰。